撰文_方志斌
當今世界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市場競爭洶涌澎湃,中國處于超競爭時代。超競爭時代具有VUCA的特點,VUCA是由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個字母組成,即Volatile(動蕩)、Uncertain(無常)、Complex(復雜)以及Ambiguous(模糊),也就是超競爭時代具有易變性、不確定性、復雜性和模糊性。企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因此,當企業面對一個變化的環境應該怎么辦?臺灣最著名的佛教長老星云大師的一句名言可以給企業一個啟示,“現在你不活在未來,未來你必然要活在過去”,換言之,企業如果不關注具有VUCA特質的超競爭時代,只停留在過去的輝煌中,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大浪淘沙,必然被時代所淘汰。管理學暢銷書《競爭大未來》作者普拉哈拉德教授認為“重復過去,必失去未來”,正是對星云大師那句名言最好的呼應。在超競爭時代,企業應該提高預見性和洞察力,以及提高組織和個人在企業中的行動力。
諸多事實表明超競爭時代的到來,比如新科技發展越加迅速,2001年蘋果公司iPod新產品銷售量達100萬臺需要400天,而到了2014年,iPhone6新產品銷售量達100萬臺只需要0.5天。超競爭時代要求企業有超競爭戰略。超競爭戰略包含三個層面,即超越競爭(Sup-petition)、加速度競爭(Turbo-competition)和競合思維(Co-opetition),其中,超越競爭不是和別人競爭,更多的是和自己競爭,自己一種向上追求,也就是競爭者不在同一個跑道上跑步,而是選擇自己的跑道。企業為了生存,必須競爭;但是為了可持續發展,必須超越競爭,并創造價值壟斷。加速度競爭強調的是競爭的速度,企業必須進行時間壓縮革命(Time-compression Revolution),對業務流程進行再造,充分壓縮每項業務的處理時間,使得流程最優,時間最少。當傳統的競爭優勢來源,例如成本、差異化、服務、質量已受到充分利用時,時間壓縮的重要性則大幅提升。競合思維更是強調創造價值是一個合作過程,這一過程不能孤軍奮戰,必須要相互依靠。簡單而言,競合就是“競爭中求合作,合作中有競爭”競合的著眼點在于把產業蛋糕做大,在做大蛋糕的基礎上大家都有可能比以前得到的更多,從而使企業能在一個較小風險、漸進變化的環境中獲得較為穩定的利潤。
超競爭時代企業的生命周期跟以往相比將大幅縮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科技淘汰企業的速度前所未有。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一書中指出:“新技術對商業供給方和需求方都造成沖擊,如果老牌企業不想被第四次工業革命摧毀,它們就必須迅速接受它?!?根據圣菲研究所對1950年至2009年的25000家公司進行調查,并建立數學模型,研究發現,大多數企業或公司生命周期僅有10年左右,企業或公司消失的最常見原因是合并/收購和新公司的替代。此外,麥肯錫研究亦發現,即使最佳運營、最受肯定的企業,能超過市場平均表現的,最多也只能持續10~15年。然從1955年到2001年,財富500強的榜單中,每年平均有30家公司從名單中消失,大約17年整個排名就完全重新改寫。Innosight咨詢管理公司深入研究企業的生命周期,發現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的企業在1960年的平均壽命為61年,而在2015年企業平均壽命僅剩18年。這些研究數據都表明,在超競爭時代,科技發展加快企業被淘汰的速度。
第二,企業競爭優勢時間縮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陳春花教授認為,這個時代“一切皆變,一切皆存在”,當今市場和技術推動帶來一個最重要的改變,就是時間軸變短。當前的挑戰是戰略設定的時間軸大幅變短,以前做十年戰略,逐漸縮短到五年、三年,現在甚至有人說一年一次,半年回調,三個月趕緊檢討。數據很好地支持了陳春花教授的說法,產品的普及率從10%上升到40%,有線電話花了39年,移動模擬電話用了6年,智能電話用了3年。淘寶、京東形成對傳統零售業的優勢用了10年;滴滴、優步形成對傳統行業顛覆性優勢用了3年;摩拜單車用了1年的時間分布100多個城市、7個國家,共享單車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行業顛覆,而是完全創造出一個行業。
第三,產品生命周期縮短。隨著新技術革命蓬勃發展,世界上新產品、新行業層出不窮。產品生命周期縮短,新產品不斷涌現,信息革命帶來了銷售結構、消費行為等深層次的變化。1990年開發一個新產品需要35.5個月,1995年需要23個月,到了2000年只需要10個月。蘋果公司2009年iPhone3GS的成長期為10個月,而2013年iPhone5S的成長期為9個月,到2015年iPhone6S的成長期為6個月。此外,大多韓國手機游戲采取部分收費模式,這些游戲里,只有34%的游戲能在玩家手機上存活超過一天。隨著時間的推移,游戲生存率日趨下降,存活時間超過1個月的僅占5.5%。
第四,爭奪用戶時間縮短。超競爭時代與以往最大不同就是時間軸變短,其中最為關鍵的原因是三個要素發生根本性改變:企業的壽命、產品的生命周期以及爭奪用戶的時間窗口都在快速縮短。一個產品聚攏5億用戶所花的時間,MSN用了17年、QQ用了10年、Dropbox用了8年、Instagram用了5.5年、Facebook用了5年,而微信只用了3年的時間。顧客資本是決定一個企業未來的重要指標。中國擁有豐富的顧客資本,因此未來只有在中國才能成就世界級的企業,所以要用數字重構商業,用流量改寫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