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瑩 王淑艷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在藝術表演中,舞蹈表演是表現力最豐富的表現形式之一。舞蹈表演是舞蹈作品在舞臺上呈現給觀眾最重要和最關鍵的最后一個環節,是舞蹈創作藝術的成果展示。舞者在表演中的動作是舞蹈表演的核心內容,但是舞者的動作不是機械的系列動作的完成,需要將情感融入舞蹈動作之中。舞者的情感表達對于舞蹈表演有著重要的作用。一部舞蹈作品的表演如果沒有情感的運用,那么所有的動作都可以由機器人完成,其動作會更醇熟,而且可以程序化控制。舞蹈表演中動作和情感的整合統一與良好的控制能夠提高舞蹈的表現力,提高舞蹈表演的藝術魅力。因此舞蹈表演中如何將動作與情感良好的整合統一和合理的控制有著重要的意義。
舞蹈表演是以藝術化的人體動作和造型來表達人們內心思想情感的藝術。舞蹈創作和形象塑造是以一定的思想情感為基礎的,而不是一個個動作的機械的堆積和串聯。情感離開動作無以體現,動作離開情感毫無意義。動作是舞蹈表演的載體,情感思想是舞蹈表演的靈魂。動作承載情感,情感使動作更具光彩[1]。我國古代就提出了歌舞詠志的說法。《樂記.樂象篇》中記載:“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氣容也”[2]。無論詩、歌,還是舞蹈,都是由人的內心發出的。在舞蹈表演的特定情境中,構成動作的姿態、節奏、速度,都要與情感整合統一。
優秀的舞蹈表演不僅要通過外在形象的塑造傳達內在的神韻,還要注重展現人物的靈魂與情感。在舞蹈表演中,如果無法通過動作來準確表達和傳遞思想感情訊息,那么即使是掌握了非凡的技術技巧也最多只能稱之為“藝術體操”或者“雜技”。舞蹈表演中動作與情感表達如何整合統一呢?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實現。
眉目傳情不僅僅在作品中用于體現愛情。在舞蹈表演的領域里,眉目傳情的運用應當引申為“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的表達。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意思是說眼神可以體現人的內心情感,舞蹈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可以體現舞蹈動作的精神。在社會實踐中,很多舞蹈表演者往往忽略了眼神的交流,要么面無表情,要么繃緊的面容,為了表演而表演,忽略了舞蹈藝術本身的價值。殊不知,眼神是舞蹈表演者和舞蹈欣賞者最直接的溝通工具[3]。
眼神的運用是古典舞特有的方式,是民族舞審美的特殊表現形式。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擁有56個民族,因此民族舞蹈的形式豐富多彩。其中最有表現力的是維吾爾族舞蹈。眉目傳情是維吾爾族舞蹈表演形式的最大特點。在維吾爾族舞表演中,舞者的頭、眼睛、肩部、腰部、上臂、肘部、手腕、膝關節、腳踝等都是靈活多變的,體現了維吾爾族人民的活潑、開朗的性格,抒發了了舞蹈作品的熱情、喜悅、積極向上的精神內涵。除了民族舞蹈,在現代舞、芭蕾舞等舞種也有廣泛的應用。不僅僅是舞者與觀眾的眼神交流,舞者之間的搭檔配合也同樣需要眼神的交流,欣賞者從舞者的眼神中能看到激烈的火花。欣賞者能直接體會到舞者的內心情感。
舞蹈是一種抒情性的藝術,抒情性是舞蹈藝術的本質屬性。舞蹈藝術通過人體動作的舞蹈語言來表現其他藝術語言難以表現和描繪的內心情感。以感情帶動肢體,以肢體表達感情。在舞蹈表演中,肢體動作力度的強弱和速度的不同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情感。比如快速的旋轉動作可以表現出人物或是狂喜,或是暴怒,或是悲痛的激烈情感。隨著旋轉速度的減慢,激烈的情感也隨之趨于平靜或逐漸消失。再如輕巧的頓足跳躍體現出人物的喜悅和歡暢,而沉重的頓足跳躍則體現出人物的暴躁和氣憤。
舞蹈藝術講究“從心而發”。用“心”去表演,突破“模仿”,呈現出最真實的自我。使觀眾從舞者的身上感受到舞者要表達的情感。“觀其舞,看其功,查其色,鑒其貌”。舞蹈表演需要表演者全身心投入到作品當中,可以是說舞蹈作品感情的表達方式就是“身心結合”。舞者只用完全投入舞蹈當中,用“心”去表演,通過形象的情景交融的藝術特寫和描繪,把觀眾引入到藝術想象的空間。從視覺接觸到情感體驗,從視覺沖擊到靈魂感受。
優秀的舞蹈表演一定要具備良好的控制力。舞蹈表演的控制力不僅僅是對肢體動作的控制,還包括情感的控制。動作的控制主要影響舞蹈表演的美感;而情感的控制是舞臺形象能否生動鮮明的主要決定因素。
舞蹈作品是通過舞蹈演員對肢體的控制來完成的。舞蹈表演中舞者的對肢體動作的控制直接影響作品的美感。包括身體柔韌度,關節開合幅度,跳躍翻轉等。舞蹈表演不應單純追求肢體運動的大幅度和肌肉運動的高難度,而是要通過對肢體運動的線路、肢體動作的力量和肢體動作的速度的控制體現出肢體本身的美感。如中國古典舞多以平圓、立圓為力道,而西方芭蕾舞則多以直線為力道。舞蹈表演者首先要控制好肢體的運動路線,在此基礎上控制好動作的力量和速度。以不同的力量表達適應不同的肢體語言。比如同樣做一個伸手動作,均勻而力小的伸手動作體現的是溫柔而耐心,而急速和力大的伸手動作則體現了迫切渴望的心情。在舞蹈表演中往往有音樂作為背景,輔助舞蹈表演,控制著舞蹈動作的節律與頻率。舞者需要準確的把握住舞蹈音樂的節點,努力通過肢體語言的節奏控制傳達作品中蘊含的情感,這樣才能增強舞蹈表演的感染力。
情感的表達是舞蹈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舞臺形象是否生動鮮明的主要決定因素。舞蹈表演者對情感的控制程度直接影響著舞蹈形象所需表達的情感及思想的傳遞。舞蹈表演是運用肢體語言與內心情感結合在一起來表達情感思想的,因此舞蹈表演者必須具備控制情緒情感的能力,對舞蹈的整體風格進行合理的把握和控制。舞臺上的表演環境是假定的,需要通過肢體語言來傳遞情感和思想。只有假定的環境中做出符合情感的肢體語言,才能使舞蹈表演具有感染力,引起觀眾內心的共鳴[4]。而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舞蹈表演者理解自己塑造角色的生活環境、時代背景、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甚至去體驗舞蹈作品中所提及地區的風土人情等,以增強自身的表演體驗。其次舞蹈表演者要充分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舞蹈表演中要積極調動自身的情感,將自己轉化成作品中的角色,投入感情,與舞中的人與物同喜同悲,以自身情感為中心進行舞蹈角色的塑造,這樣才能實現角色情感的釋放。
在舞蹈表演過程中,情感的釋放和表達除了要與舞蹈動作相統一,還要與外部環境烘托相協調。舞臺的外部烘托對于舞蹈表演的成功與否有著重大的意義。其中最重要的是舞臺音樂和燈光。舞蹈表演中的背景音樂能夠借助節奏的變化、旋律的起伏等,幫助舞蹈者更好地實現情感的表達,同時也能夠使觀眾更好而感受到舞蹈者所傳遞出的每一個情感變化。舞臺的燈光可以營造真實的時間與空間環境,突出主體的表達,賦予光色以思想感情,增加藝術感染力。舞蹈表演的節奏要與音樂、燈光之間和諧一致,則必須使肢體動作的節奏與音樂所給予的空間、燈光所營造的環境及所需表達的情感內涵進行緊密結合。
總之,舞蹈表演中動作與情感的整合統一與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舞者的將動作與情感的整合統一與良好控制能夠大大提高舞蹈的表現力,提升舞蹈表演的藝術魅力。而在舞蹈表演中如何將動作與情感良好的整合統一并合理的控制具有相當的難度,需要表演者對作品進行深入的解讀,深刻的理解,需要舞者根據自身的情況和舞蹈特點去把握。舞蹈表演者除了掌握醇熟準確的舞蹈動作技術,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舞蹈表演者需要有充分的自信才能在舞臺上不緊張,不怯場。并且感受自身與觀眾的微妙關系,根據實際情況控制自己的表演,展現出較強的表演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