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
(內蒙古民族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內蒙古林業總醫院,內蒙古 牙克石市 022150)
尺骨鷹嘴骨折是臨床中常見骨折之一,屬于涉及關節面的骨折,目前廣泛采用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筆者采用中醫手法復位、石膏托結合繃帶卷外固定治療尺骨鷹嘴骨折7例,取得佳效,愿與同道共享。
7例患者均來自2012年10月至2017年3月我院門診就診的尺骨鷹嘴骨折患者,其中女4例,男3例;年齡45~83歲;均為新鮮且閉合的關節內骨折,斷端錯位明顯,其中粉碎骨折3例;傷后就診時間為2~20 h。所有患者均要求手法復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愿意承擔治療風險。
2.1 準備 閉合手法整復前詳細查看X線片,充分了解患者骨折的類型、移位情況及骨折部位的損傷程度;術者計算好復位力量的角度、時間、大小及肘關節大約前屈的角度;讓助手準備石膏繃帶、繃帶、脫脂棉及適合石膏固定溫度適宜的熱水。
2.2 復位 ①患者取坐位,患處局部消毒,術者用20 mL注射器更換小針頭,鷹嘴橈側進針,充分抽吸局部血腫。②仔細觸摸患處斷端情況,術者使患者患肘屈肘30°~45°,助手扶患者前臂旋后,術者站于患肢外側,雙側拇指由近端向遠端推擠鷹嘴骨折塊,使骨折塊由近端向遠端靠攏,推擠的同時小幅度的反復屈肘伸肘,在患肘伸直位時,術者能觸及肘后窩(鷹嘴與肱骨內、橈骨頭及肱骨小頭之間所形成的凹陷)。③嵌合復位后,在患者患肢屈肘20°~30°時,觸摸尺骨脊各面處無縫隙、無臺階,提示復位成功。
2.3 固定 術者穩住骨折斷端,將患側肘關節伸直位屈曲20°~30°,前臂旋后位,在肘前方行石膏托固定(石膏長度為:上至三角肌止點水平,下至掌指關節處;石膏托寬度為:半包繞前臂及手掌掌側),助手縛繃帶固定患者上臂、前臂及手掌部,暴露鷹嘴處。石膏硬化后將繃帶卷撮實,直徑為1.5~2.0 cm,形成U型壓在肘尖位置及尺骨脊兩側,繃帶加壓纏繞,松緊適宜,放射科復查X線片。固定期間檢查石膏松緊,調節繃帶松緊度。固定術后3周,此法不變,更換為屈肘90°石膏托。
2.4 功能鍛煉 早期可行肩部的“鐘擺鍛煉”和手部的“抓空增力”進而前臂的肌肉舒縮。晚期解除外固定后可行上肢各關節的漸進性屈伸,如“雙手托天”“雙臂云手”等《易筋經》功法鍛煉[1],或以“撇飛鏢”等趣味性練習鍛煉肘關節功能。功能鍛煉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康復練習。
2.5 口服藥物 治療期間口服仙靈骨葆膠囊(貴州同濟堂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5337,0.5 g/粒),每次3粒,每日2次,連續口服6周。
3.1 療效評定標準[2]優:骨折解剖對位,肘關節功能較健側相差10°以內,肘關節無疼痛;良:骨折對位相差0.2 cm以內,肘關節功能受限20°以內,肘關節無疼痛;可:骨折對位相差0.4 cm以內,肘關節功能受限30°以內,患者有輕度的創傷性關節炎;差:骨折對位相差0.4 cm以上,肘關節功能受限30°以上,患者有明顯的創傷性關節炎。
3.2 結果 本組患者全部隨訪3~9個月,其中優5例,良2例,可0例,差0例。
本觀察中,筆者采用恰到好處的熟練手法,使尺骨鷹嘴骨折得到滿意復位,科學的力學固定可使骨折固定可靠,合理的口服中成藥可促進骨折愈合。李煒鵬[3]認為骨折患者口服仙靈骨葆膠囊治療,有利于增加患者的治療效果,縮短骨折愈合時間。筆者[4]認為合理有效的功能鍛煉可使骨折愈合與功能恢復齊頭并進。筆者采用中醫手法復位、石膏托結合繃帶卷外固定治療尺骨鷹嘴骨折,并配合功能鍛煉及口服仙靈骨葆膠囊,彰顯中醫骨傷“復位、固定、功能鍛煉及內外用藥”的綜合診療特色,整個治療過程簡單經濟,療效可靠,患者痛苦小,療程短,值得基層醫院在該類型骨折且有保守治療需求的患者中推廣。
[1]張宇.《中醫骨傷練功術》讀評[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2,20(10):71.
[2]宋鶴齡.單釘內固定治療尺骨鷹嘴骨折[J].中國骨傷,2000,13(2):120-121.
[3]李煒鵬.仙靈骨葆膠囊在骨折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海峽藥學,2015,27(9):149-150.
[4]張宇,王曉冰,于雪峰.淺析骨折治療之動靜結合[J].甘肅中醫,2008,21(1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