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玲 付金靈 曾憲章 蘇 瑩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孝感 432000)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信息化快速推進,將互聯網移動通訊等新技術廣泛應用到黨的建設工作中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新時期高職院校“智慧黨建”工作、加強和改進黨內管理、發展黨內民主、拓寬黨群聯系渠道,提升高職院?;鶎狱h建科學化水平,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提升高職院?;鶎狱h建工作的實效性。
“智慧黨建”是在黨建工作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是黨建工作在“互聯網+”中主動應對時代變遷的自我轉型和自我革新,黨建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性稱謂。這里所指的“智慧黨建”,也即黨建智慧化,通過利用大數據對黨建工作進行分析,從而達到更為精準地掌握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動態,掌握群眾對于黨建工作的新要求。它可以幫助我們對黨建工作的統籌,實現對黨建的管理、服務、定制和智能的需求,從而更有效地加強黨建工作,提高黨群服務水平,發揮黨建信息交互的新平臺、新形態和新模式。
高職院校智慧黨建利用多種黨建信息化手段,創新黨建工作模式,通過對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整體統籌,協調推進組織管理,從而提高高職院校適應新時代下黨建工作的新平臺、新理念和新模式。
隨著“互聯網+”和黨建工作現代化的需求,“智慧黨建”的大致發展趨勢是:首先從內部管理的信息化、辦公自動化,到外部的黨建黨務網站的成立,再向具有實效性、高效性、互動性的多功能綜合性的信息系統演進,最終成為具有管理、服務、溝通和發展的智慧黨建平臺。智慧黨建在加強黨的建設,擴大黨的宣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據北京國脈互聯的初步調研,目前,省級黨建網站的占有率達到61.29%,省直機關和市直機關黨建網站的占有率分別為61.29%和23.42%。高職院校始終把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貫穿于辦學治校、立德樹人全過程。自然而然在“智慧黨建”的工作上也擁有自己的“心得”。
目前,高職院校智慧黨建工作主要是思考了“智慧模式”構建與運行問題,提出“互聯網+”、“三微一端”、數據信息庫等黨建工作的“智慧模式”。并在處理好互聯網背景下的黨組織與現實生活黨組織等關系進行了有益嘗試,但是高職院校在智慧黨建工作方面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部分黨建工作者的保守理念和新技術不適應。高職院校黨建工作者僅有強烈的政治意識是遠遠不夠的,在新時代還需要掌握黨建信息化的相關知識。然而,目前高職院?!爸腔埸h建”的方式大多還是以傳統的工作的方式為主,即便是所謂的黨建信息化,不過也是通過使用電腦來統計黨內各種數據。再高級點就是借助網絡將有關于黨建的學習資料、新聞等相關信息進行上傳和發布,更有的高校創建了黨建網站但是沒有后期進行維護和升級,只是為了應付檢查或者其他原因而進行的相關建設,以上這些都不是智慧黨建。而是黨建工作者的思想觀念和技術還不適應的表現。倘若長此以往,不清楚智慧黨建的發展趨勢及其影響,依然沿用傳統工作方式,那么肯定會失去高職院校“智慧黨建”工作的陣地。
2、智慧黨建的資源整合有效性不夠。有一部分高職院校黨建工作者,由于因為短期內看不出黨建工作取得的成效,自身又面臨著教學、科研、生活等壓力,從而導致無法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制度上,開展的黨支部活動并沒有與同學校的中心工作相結合,相關的考評以及提拔更多是以學術成績為導向,基本上與黨建工作無關。再者也缺乏有力的經費和制度做保障,以上這些都導致高職院校“智慧黨建”工作的更像是九龍治水,但其難以產生真正的教育合力。
3、高職院校“智慧黨建”相關機制建設滯后。高職院校智慧黨建工作機制雖然在不斷改善和優化,智慧黨建工作有關機制還存在很多不足,如許多黨建網站“千網一面”。目前高職院校雖然初步建立了管理體系,但是離順應“互聯網+”的發展需要甚遠,離滿足師生的精神文化需要更加無從談起。
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打破地域、時間界限的壁壘,使高職院校的黨員做到“隨時隨地可看、隨時隨地可讀、隨時隨地可學”,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尋求學習,逐漸培養黨員干部自主學習、獨立學習的能力,進而提升隊伍的整體素質,使黨建工作迸發出新的活力和創新力。
1、創新學習教育載體。充分發揮智慧黨建平臺渠道寬、覆蓋范圍廣的優勢,建好兩個課堂,深化黨員學習教育,有效拓寬了學習教育載體。建好“網絡課堂”,利用PC端,組織黨員登陸網頁瀏覽學習信息,及時更新學習內容,引導大家在網上學習。建好“掌上課堂”,利用手機,組織黨員通過“共產黨員網”APP觀看微黨課、微話題等內容,讓黨員們接受“指尖上的黨建教育”。
2、豐富學習教育內容。充分整合互聯網學習資源,針對黨員年齡、職務、興趣等,開發多個特色學習欄目,匯集各類教育培訓課件、音頻視像和黨建工作精品文章等資料,豐富教育資源,開展知識競賽、故事分享形式多樣的網上學習教育活動,不斷擴大學習教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3、提高學習教育效果。通過智慧黨建平臺黨員管理系統,加強對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學習教育的指導、監督,及時掌握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的學習教育情況,通過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等豐富組織生活,創新黨員活動載體,開展三會一課、三會一評等豐富活動內容形式,黨員可以通過終端連接全校覆蓋的WiFi在線參與評論、發表意見,拓寬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渠道,確保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的學習取得實效。
高職院校在“互聯網+”理念下,以手機、電腦為載體,通過校園網、互聯網建立“三微一端”黨建智慧模式?!叭⒁欢恕币饧次⑿?、微博、微黨課、手機客戶端。使指尖讓高職院校黨建工作進頭腦、進課堂、進班級。
一站式服務要貼近高職院校黨員群眾的需求和新形勢發展變化。集成輿情窗口、黨情速遞、動態跟蹤、互動交流、掌上黨建、智慧管理和智慧分析等特色功能設計,打造規范便捷的黨務管理平臺,個性化、多元化、一站式的黨員服務平臺,多樣化開展組織活動,靈活地組織學習宣傳和思想溝通交流,精準科學地輔助基層組織決策。
搭建黨群溝通的橋梁,建立黨組織工作交流機制。讓組織生活網上召開,黨務工作網上公開,理論學習網上開展,先進經驗網上展示等來實現黨群互動、黨組織交流,讓黨員可以隨時隨地參與組織生活、隨時隨地交流互動、隨時隨地參與民主評議,基層黨組織可以隨時隨地管理黨員干部、處理黨務工作。
通過電腦端、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平臺端、QQ等實現智慧黨建平臺的移動化,讓黨建工作向移動智能終端延伸。通過智能終端更新資訊主導的模式,將黨建信息、黨務管理、學習研討等內容進行梳理整合,最終實現對組織管理、黨員管理、組織關系轉接、信息發布、學習分享等多功能的一體化,全面提升黨建管理水平。
總之,“智慧黨建”使黨建工作從單一走向多樣,使黨建活動從內涵走向外延,使黨建手段從單獨走向融合,使黨建管理從人治走向法治,實現高職院校基層黨建工作與信息技術的共融互生。
[1]王佳平.構建云時代的基層黨建服務體系—“智慧黨建”在上城的實踐和思考[J].才智,2015(11).
[2]夏行,永軍.網絡環境下“智慧黨建”的理論模型構建及實現路徑[J].領導科學,2011(12).
[3]我省各地智慧黨建掠影[N].浙江日報,2016-11-10.
[4]王立志.淺談高職院校“智慧黨建”的機制建設[J].才智,2016(3).
[5]鄭洪濤.適應“互聯網+”新常態助推黨建工作創新[J].理論學習與探索,2015(12).
[6]柳俊豐,劉彬.“互聯網+黨建”的發展歷程、現實困境及推進策略[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