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靜
(湖北工業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8)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它們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已經逐步向集團化方向過渡。但伴隨著集團化發展而來的是巨大的管理問題,如何正確處理經營與管理的關系,如何充分發揮集團總部的宏觀管控作用,如何協調各分公司與集團總部在利益與權利方面的聯系等,已經成為擺在民營企業面前的重大課題。因此,民營企業集團必須堅持以戰略柔性理論為思想依據,加快構建人力資源管控體系,提高人力資源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促進自身的進一步發展。
戰略柔性是指在原有戰略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發展需要而通過一定的手段對原有戰略進行調整,以實現進一步提升的一種戰略方法,在這個過程中,環境因素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它直接關系到戰略內容的調整升級,這與柔性戰略的概念是互通的。柔性戰略,就是企業為了實現更好的發展,在特定的環境下主動去進行調整,從自身的改變著手,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以實現穩步向前發展目標的一種做法[1]。戰略柔性,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至關重要,它要求企業在面臨不確定的組織和發展環境時,能夠迅速作出正確的決斷,科學進行資源配置,權衡各方利弊,以實現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市場經濟體制的調節作用下,民營企業集團的人力資源管控體系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明顯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人力資源管控體系由于發展時間較短,各項工作還處在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不能為企業提供科學的有效性建議;從民營企業集團總部到各分公司,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管理體系,在制度建設上沒有達到一致性,規范性不足;企業集團總部沒有對各分公司形成絕對的領導,各分部在人力資源管控上各自為政,缺乏必要的交流與合作;人力資源管控部門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整體素質有待加強,管理能力也有待提升;企業集團內部對核心隊伍的重視不夠,在人才引進和培養方面嚴重滯后。總的來說,民營企業集團在人力資源管控體系的發展現狀還不容樂觀[2]。
民營企業要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在集團總部和各分公司之間形成一種通力合作的友好關系,及時跟進企業集團的人員分布、人員素質水平等情況,為人力資源管控工作的展開奠定良好的基礎;要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建設,明確集團總部和分公司各個部門的權利和義務,為企業集團未來的發展方向制定科學合理的目標;在制度的建設過程中,要重點注意企業文化、組織條例、人才供求規劃、人才招聘細則、人才培訓、績效管理、薪資福利等方面的調整,提高企業制度的有效性和先進性。在處理總部集團與分公司集團關系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好雙方的具體職權,充分發揮集團總部的權威地位,強化集團總部的戰略決策權同時提高各分公司的話語權,促進人力資源管控的民主性。
人力資源預算系統是民營企業集團進行生產成本管理的主要機制,對企業日常的工作起到一個教監督指導的作用。民營企業集團在人力資源管控體系建設過程中,要積極建立科學完善的編制管理制度,頒布合理的薪酬福利條例,完善績效體系,通過合理的薪資形成巨大的激勵作用,為企業集團員工的生活和工作提供經濟保障;要加強對人力資源預算系統的監管,根據民營企業集團自身的發展狀況控制生產經營成本,將人力資源預算系統的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到位[3];要在企業集團內部形成“勤奮、務實、創新、發展”為主體的組織文化氛圍,提高全體企業集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戰略柔性理論的指導下鼓勵企業集團員工積極向領導集團提出合理性建議和意見,實現企業集團的民主發展。
員工的素質水平和業務水平直接關系到企業為經營管理過程中的生死存亡,針對當前民營企業集團員工整體素質水平低下的問題,首先要在人力資源部門實行定崗定編的制度,在不影響企業正常發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人力資源的配置。企業集團總部在對各分公司進行人力資源配置的過程中,要采取靈活多變的管理方
式,強化人力資源部門人員的內部管理和業務提升工作,創新績效管理和獎懲制度,明確各分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具體職責和義務,形成自下而上的工作匯報機制,保證企業集團總部的絕對領導性和決策性。另外,在企業集團員總部與各分公司、各分公司之間要建立一個資源共享平臺,加強他們相互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以達到“相互監督、取長補短”的效果。
在市場經濟體質的影響下,民營企業集團的人力資源變動是不可避免的。如何保持企業集團員工的整體水平,是企業集團人力資源管控體系必須考慮的重大問題。一方面,人力資源部門要在集團的統一領導下,積極完善和創新人才培訓機制,在新員工入職后,進行系統科學的崗前培訓,提高他們對崗位職責的了解.要做好企業后備人才儲備工作,通過外派和企業集團內部業務培訓,提高企業集團員工特別是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素質水平。要在民營企業集團內部形成良好的以老帶新機制,即在老員工和新員工之間形成一種傳統意義上的師生關系,由老員工將崗位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技巧傳授給新員工,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熟悉公司業務。另外,要加快人才引進步伐,創建科學的人才招聘制度,減少人才流失問題。
信息技術水平是提高民營企業集團管理效率和反應能力的重要基礎,在戰略柔性理論的指導下,要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戰略,及時引進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技術和管控方式,實現集團總部與各分公司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要充分認識到人力資源信息化平臺在促進企業集團管控水平的重要作用,在“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面向實用、漸進完善”的指導思想下,營造良好的組織學習氛圍和工作氛圍,提高企業集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性[4]。同時,要加快構建科學的人力資源信息資源數據庫,根據企業集團需要開發相應的管控軟件,加速數據收集整理、業務操作、戰略選擇等平臺的構建,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實現人力資源管控體系的智能化和人性化,最終實現民營企業集團人力資源事業的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體質的雙重壓力下,民營企業集團的人力資源管控體系發展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民營企業必須積極組建一支業務水平夠高、綜合素質過性的人力資源管控團隊,創新人力資源管控方式,轉變舊思想、舊觀念,在戰略柔性的作用下,最大限度實現企業集團人力資源管控的高效發展。
[1]劉毅峰.我國中小型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02.
[2]何玉明.集團管控體系下的人力資源管控——Z集團母子公司人力資源管控設計實踐[J].企業管理,2011(07):51-54.
[3]蔡成喜,劉越.HRBP轉型路徑分析——基于戰略柔性角度[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3(17):39-43.
[4]梁社紅,時勘,高鵬.民營企業集團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構建——以A科技集團為例[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3(05):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