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楠
(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中國法理學理論與流派發展迅速,勘稱繁榮,但在這種繁榮中卻常令人在其中迷失,例如在學習和研究中國法理學流派的著作與文章中,我們卻從明白到糊涂了。在法律研究的過程中,難免出現問題,但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關上門做研究。我們需要學習與借鑒。現筆者通過談當下中國法理學流派之爭的困惑,并講訴西方法理學流派的基本理論脈絡,提出中國法理學流派的發展路徑。
在中國法理學領域,比較著名的有“法教義學”、“社科法學”和“歷史法學”,但其中的前兩者幾乎已占據了法理學的話語權,因此本文將主要在“法教義學”和“社科法學”中做研究。在中國“法教義學”和“社科法學”均是“舶來品”,所以誰站主導地位,誰挑戰誰都無從說起。
但不可否認的是,不論“法教義學”和“社科法學”如何爭斗,卻都想急切證明“法教義學”和“社科法學”是中國自己的法理學理論流派。現我們首先談談社科法學,在《法治及其本土資源》中所倡導的“地方性知識”就暗含了尋求中國法學話語主體性的訴求,①但其在很多方面卻都是西方的舶來品。就如我們不能說現如今美國中國都在使用電腦,就說如果美國沒有發明出電腦,中國遲早都會發明出來。我們沒有就是沒有。中國的兩大法理學流派仍是在西方法律理論的框架下研究發展,不得不承認其只是在形式上發生改變,本質仍是西方法律思想理論。那我們應怎樣才能形成中國本土化的法理學流派呢?
博登海默在《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一書中提出西方法律理論流派,有古典時代的自然法、德國的先驗唯心主義,歷史法學與進化法學、功力主義、分析實證主義、社會學法學和法律現實主義以及自然法的復興和價值論法學。②以上這些法理學流派單從外觀上來看相互獨立,相互排斥,但如果我們對其的研究與梳理能夠秉持相對清晰的認識的前提,就不難法學掩蓋在這些流派外表之下的某種內在聯系,同時這些流派也共同構成了人類對法理學研究的現狀,他們均各自有各自的使命并積極推動著法律理論的發展。
法理學研究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主流時代已經過去,在這個全新的時代,我們可以任意發表見解,可以產生其他流派等等,某個主流流派一家獨大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西方法律理論稱霸的時代已結束。現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學者及法律工作者都有機會成就一番事業,有各種各樣的可能性何發展空間,毫無疑問,這一時代為中國法理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如前所述,中國在法理學的研究上,未來有開世界先和之舉,總是跟在西方的步伐之后。換句話說,中國一直在汲取其他國家的優秀成果,但我們并不能一味的學習,必須學會自創,創造屬于自己的成果。而且法理學不可能是單一、獨立的,我們應思考形成多種中國獨有的法理學,而想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多種法理學,既需要對中國傳統的挖掘,也需要在對法理學實踐中所得經驗進行總結。
其次,中國與西方法律理論并非對立關系,應在各種沖突中尋找兩者的相似之處,使中國法理學的發展更具生命力。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要依法治國,但法是什么,法律又是什么,仍需要我們進行探索與探討,我們也需要對法律理論進行探索,究其本質。本文通過對當下中國法理學流派的簡要分析,提出其存在矛盾的困惑,并對西方法律理論的現狀進行分析,得出西方法律理論對法律、國家及社會的作用等等,提出我國法理學的發展路徑:要正確認識西方法律理論,對其進行實質的研究以對我國法理學產生積極的作用;重新認識中國的傳統,從簡單的對其整理發表轉變為對其內容的深入理解以創造新的理論思想;同時在法理學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對社會中各種資源的利用及善于對在社會實踐中所得經驗進行總結。
注 釋:
①魯楠.比較法視野下的中國法學流派之爭——幾點困惑[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6(11).
②郭振杰,曹世海.西方法律理論流派的整體解讀[J].經濟師,2005(3).
[1]魯楠.比較法視野下的中國法學流派之爭——幾點困惑[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6(11).
[2]郭振杰,曹世海.西方法律理論流派的整體解讀[J].經濟師,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