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珍
(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在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提及人的活動由四個要素組成,其一是人類自身生產也就是生命的生產,主要是生產自己的生命和通過生育生產他人生命兩種具體形式,歸根結底就是人類社會一種生命延續方式。主要通過對比中國傳統和現代社會,從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視角看待人類生命延續。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從社會國家層面來說,生兒育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為人子女孝敬父母的具體表現形式。根據社會發展趨勢,要想國家永續發展就需要更多勞動力。首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速度日益加快,從茹毛飲血的生活到通過勞動直立行走,制造生產相關的工具。青銅器、鐵器的發現,使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增強糧食總產量,同時帶動其他產業后起,滿足人類生存所需,體現傳統社會倡導的天人合一思想,除此之外,可以鑄造兵器來捍衛華夏大地;其次,政治制度不斷完善,井田制、郡縣制的出現,政治體系不斷完善,逐漸從原始社會的聚居地分散、人口流動性大變為奴隸、封建社會人口較集中各地有行政長官,人民由無權利、無地位、受壓迫到逐漸有社會地位;再次,文化是國家獨有魅力,是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獨特名片,文化多樣性對外有利于國家文化交流,對內有利于多民族國家民族大融合,古代大唐盛世的玄奘東渡、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大明王朝鄭和下西洋都有力證明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只有人口不斷增加,國家各方面發展才有永續動力,才會成就大秦盛世、漢世昌盛、大唐百年繁華;
從家庭層面來說,國家繁榮是家庭幸福的大前提,國是千萬家,家是小小國,一個家庭是一個國家的完美縮影,中國人的觀念就是養兒防老,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更是家庭的希望,兒女承歡膝下、父慈子孝是每個為人父母的夢想,也是家庭一種滿滿的幸福感,同時中國傳統思想中家庭人丁興旺就有更多勞動力,家庭也會更加富有,小家和諧才能帶動社會建立和諧人際關系;
從個人層面來說,就單純是自己生命的一種延續,是自己生活奔忙的動力,為了傳宗接代接替家族香火,既希望繼承家族產業,父輩終生奮斗的事業后繼有人,又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將來成家立業娶妻生子延續香火,讓自己家族不斷薪火相傳,家族力量不斷發展壯大。
在現代社會中,從社會國家層面來說,國家新時代永續發展需要生命的延續,孩子是未來建設的主力軍,國家要想有好的發展前景需要培養更多優秀人才致力于建設現代化國家,再結合中國老齡化問題嚴峻,為了減輕年輕子女養老壓力,國家全面放開生育政策,鼓勵年輕父母生二胎,解決社會人口問題,經濟上國家實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政治上相關制度更加完善,人民基本權利得到保障;文化不斷走向世界,更好促進國家交流實現合作共贏;我們是要建成和諧社會,保障各項民生工程順利實施,包括教育、就業等各方面,全國人民擼起袖子建設美麗大中國;我們要增強環保意識,協力共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兩型社會;
從家庭層面來說,生命的延續既是家庭和諧幸福的標志,也是家族永續發展的表現形式,孩子能夠使家庭圓滿、父母和睦、夫妻幸福,是維系家庭各種復雜情感的良好途徑,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父母、親人的耳濡目染,逐漸形成家庭的獨特標識。每個家庭在時間的長河中逐漸積淀出獨有的家風,良好家風的弘揚也是對文化的一種繼承和發展,有利于傳承優秀中華文化,造福子孫后世萬代;
從個人層面來說,一個新生命將轉變個人角色,我們會從妻子或丈夫轉變成媽媽或爸爸,其出現有利于建設和維系和諧的夫妻關系、子女關系和父母關系。角色的轉化使個人價值提升,為了家庭幸福和孩子未來,我們需要賺錢養家,教他為人處事的方法,做孩子心目中不可代替的榜樣,學會和別人溝通交流,需要讓孩子去學校接受一系列從初等到高等的教育,將來孝順父母、幫助他人、服務社會、貢獻國家,演繹好人生角色;同時,社會價值也發生轉變,從以自我為中心逐漸變為以孩子為中心,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當遇到挫折時要教會孩子直面挫折的勇氣,傳授解決方法讓孩子可以直面風雨而不會成為溫室里的花朵,這是成長過程中必須承受的傷痛,是走向殘酷社會的堅實卻必不可少的關鍵一步。
立足當下,生命的延續對于國家來說,更有利于以強勁力量邁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對于社會來說,更有利于建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大限度實現社會價值;對于家庭來說,更有利于構架和諧小家庭,形成包含和諧家庭關系的家風,共同建構社會主義和諧大家庭;對于個人來說,每個人扮演好自我角色,用實際行動構筑幸福人生,讓生命更有色彩,這是生命經久不息傳承延續的真諦所在。
[1]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5.
[2]陳先達.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高桂云,等.生命與社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