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一
(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文化上要求我們必須實現高度的文化自信以及文化事業的繁榮昌盛,充分激發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的活力,堅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當代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和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因此,文化自信的培養必須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文化自身的教育功能,才能實現以文化人和以德育人的有效結合。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文化自信培養的根本。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一方面使文化自信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質和文化功能的雙重保證;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質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體現形式又是文化自信,所以兩者的融合可以起到相互促進和發展的作用。
優秀的文化是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應以批判繼承的觀點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剖析和創新。將傳統文化的閃光點與時代文化相結合,在繼承的基礎上,通過創新賦予其新的內涵。從而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總書記曾多次提到中國傳統文化,體現了國家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推崇。現階段各高校普遍存在對傳統文化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對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認知不夠、中華傳統美德的觀念越發淡薄,以及民族文化自信心嚴重缺乏等問題。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必須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彌補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起到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作用。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必須汲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營養,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民族和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只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個文化平臺上,將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弘揚和傳播,才能使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更加靈動起來;才能使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更加深刻起來[1]。
高校實現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就是課程教學這一環節,但是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的教材、課程并不完善。主要原因是各高校對文化自信的教育不夠重視。因此必須進行有關傳統文化專門教材的研究和撰寫工作,逐步完善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教學。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應該在現有的條件下,充分利用傳統文化的教育資源,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信心。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逐層滲透,實現對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樹立。
文化自信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通過有效的外部刺激才能實現對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但是目前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形式十分單一,相應的教育平臺也少之又少。因此如果想要實現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為學生搭建豐富的文化教育平臺,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具體可表現為舉辦豐富多彩的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活動,如書法大賽、詩詞朗誦比賽、有關國學的講堂和講座等活動。還可以通過現代網絡技術,創新平臺表現形式,這既符合當下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主要形式,又是時代發展潮流的必然要求。通過先進的網絡多媒體技術,豐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營造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通過多種途徑領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2]。
思想政治教師和輔導員是高校進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人員,這一隊伍的傳統文化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效果和程度。因此,必須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通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入理解和學習,提高整體隊伍的傳統文化素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以全新的表現形式和極強的感召能力,使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產生興趣。并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新文化傳播手段。從而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實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
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續,需要對其傳統文化進行批判繼承和合理創新。只有具備文化自信才能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下去。習總書記在十九大中曾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必須意識到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通過多種途徑實現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在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深層挖掘傳統文化自信的內涵,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體系。
[1]程雪.文化自信視域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知音勵志,2017(12):109-110.
[2]解嶸,智文媛,王帥.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徑探析[J].理論觀察,2017(08):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