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進根 劉小飛
(張家口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基于大數據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需要以大數據技術為必要基礎和重要手段,通過分析海量數據構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數據鏈,從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朝著“更科學、更有效、更全面、更細致”的方向不斷發展。
巨量數據集合,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用于處理這些海量信息資產的技術被稱作大數據技術。
首先,大數據的數據規模龐大繁雜,并不是常規軟件可以對其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通常需要專業的數據處理軟件和設備;其次,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數據的內在價值越來越高,各行各業都能在龐大繁雜的數據中提取出有用信息;最后,大數據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例如分析學生信息、教學信息等等,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潛在的教育因子,使有限的數據發揮無限的能量。
第一,大數據技術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提供了分析和利用數據的最佳渠道,最大限度的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針對性;第二,在對海量信息進行收集、分析之后提取最有效的信息,從而不斷擴展和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教學價值;第三,大數據時代下催生了慕課這一新型的教育教學方式,極大的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第四,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取的信息可形成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鏈條,從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學術研究。
第一,大數據技術由于搜集、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較強,所以如果不善用大數據技術,可造成意識形態及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略顯不足,不能緊跟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步伐,無論是對大數據的理解還是大數據技術的使用上都略顯不足;第三,大數據時代產生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式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式造成沖擊。
1、前期需進行大量的數據積累,用客觀數據表現教學效果: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數據技術作為“巧婦”,必須要有“米”才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在前期進行大量的數據積累工作,然后將能表現教學效果的客觀數據分門別類的輸入計算機中,利用大數據技術做進一步分析和提取。
2、充分發揮慕課作用,提升教學質量:慕課是大數據時代下的產物,極大的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師要不斷學習和總結慕課的特點和使用方法,發揮其在大數據時代下的重要教學作用。
1、加強意識形態認識,注重大數據技術使用的時、效、度:大數據技術如果使用不善將會對個人、社會產生不良影響,這落實在教育領域也一樣。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師要加強意識形態認識,從時、效、度三個方面規范大數據技術的使用方式。
2、提升數據利用能力,挖掘數據的潛在價值:大數據技術能夠挖掘數據背后的潛在價值,對構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鏈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主動積極的學習大數據技術,提升數據利用能力,同時以建立系統性思想政治教育“數據庫”的形式,完善教育數據鏈,為后續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做鋪墊。
轉變傳統思維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從注重因果關系轉為注重相關關系,即從總結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轉為總結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第二,經驗指導與科學引導相結合,即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與現代大數據技術相結合,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注入新的發展動力;第三,從注重群體的思想行為到關注個體的差異,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數據的潛在價值被挖掘出來,大幅度提升了數據利用率,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卻與大數據技術不相匹配。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必須依靠技術和人的能力的雙重支持。
[1]李懷杰,夏虎.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5):48-51.
[2]張銳,董志,夏鑫.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0):67-69.
[3]王學儉,王瑞芳.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3):105-110.
[4]柏龍彪.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機遇把握與障礙突破[J].中華文化論壇,2016(11):18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