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蘭
(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在新時期背景下,由于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重重,致使女大學生普遍出現焦慮以及自卑的狀態。在社會激烈的競爭、就業的壓力、性別歧視以及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等等因素的制約之下,很多女大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產生了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而這些問題若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對于女大學生的未來發展也是有著相當消極的影響,嚴重者可能會產生輕生的心理。由此可見,當代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著實令人堪憂,要對其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和安撫,幫助她們能夠盡快擺脫多余的負面壓力。
在大學生女性群體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出現了人際交往方面的障礙,有些女學生表現為人際關系極其敏感,對于其他人的態度和言語過于在意。因此,這些人經常會出現與人拌嘴和爭吵的情況發生,而在爭吵和沖突中造成了內心情感的損傷,從而產生了一定的人際焦慮感;有些女大學生表現為不敢與人交流,認為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太差,變得懼怕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這樣的女大學生更傾向于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鎖,不與人進行充分的交流,久而久之便會導致孤獨或者在不同程度上的抑郁;還有一些學生由于不能很好的融入大群體,大多是因為性格方面的不合群導致受到其他學生的排擠,這樣的學生便會選擇獨來獨往,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孤僻粗暴的脾氣秉性。
一些女大學生對于自身的評價與實際相比相差甚遠,對自己的各方面都十分的不滿意,就會導致嚴重的自卑情緒。這種自卑心理主要為幾個方面:一是認為自己的智商水平遠不如他人;二是一些女性對自身的性別存在低估,認為遠大的理想抱負應是男性所具備的,而自身對未來的期望過低;三是由于一些外在因素對女大學生的影響過大,一些女學生將社會對其的評價作為自身發展的標桿,當她們由于一些身體原因或者性格的因素所導致其收到的外界評價遠低于自身的預期評價時,就會對她們造成較為消極的心理暗示,使之認為自身的水平太過低下而更加自卑。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各行各業的競爭日益激烈,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女大學生要不斷的提高自身能力從而來達到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和標準。而在大學生群體中,女學生和男學生同樣面臨著同樣的壓力和同樣嚴峻的挑戰,而且在很多用人單位仍然存在性別歧視,對于一些具有相應能力的女性不予錄用,這就導致很多女大學生認為自身的能力由于性別而受到了嚴重的限制,但這也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久而久之就會致使女大學生自暴自棄,且壓力越來越大。
由于在大學階段,學生們有很多的課余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學校要利用這些課余時間為學生們組織一些形式多樣且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在女大學生充分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增強她們的人際交流能力,也能夠很好的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學校可以組織開展一些學術報告來大肆宣揚成果女性的典范,讓女大學們更有信心,從而在這些女性典范的身上找到可以借鑒的優勢。
在大學生活中,校園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對于學生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學校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且積極的心理教育氛圍,這對于學生的心理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作為女大學生,她們的心理更為細膩且敏感,只有使其處在一個健康的心理氛圍之下,才能夠促進其三觀的正確形成,這也會很直接的影響女大學生心理健康體系的構建。
要想為女大學生們打造一個更為健康舒心的心理社會環境,就要動用學校、社會、家庭等許多方面的作用,為女大學生提供更充足的關愛和保護。而且,家長也要為其創造一個較為和睦的家庭關系,讓她們在溫暖的環境下生活和成長,這不僅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培養,也有利于其養成良好的性格與心態。另外,要加強社會對于女大學生的照顧,為女大學生創造更多有利條件,為其提供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促進女大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拓展視野且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大學階段是學生心理以及生理發展逐漸成熟的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以及各方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大,使得女大學生的發展道路愈發艱難。在這種形勢下,社會各方各界也要對于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和改善,逐漸幫助女大學生走出心理誤區。學校也要開展心理教育指南課程,對于已經出現問題的女大學生進行及時的幫助,對于一些有心理健康問題隱患的學生采取及時的心理開導。
[1]李春杰.新時期女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常見問題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09):115-117.
[2]張開芬.新時期女大學生困惑心理的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1997(03):29-30.
[3]王瑜.淺談新時期大學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01):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