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霞
(甘肅省鎮原縣幼兒園,甘肅 鎮原 744500)
教學是一種有既定傳授目標但方式可以多種多樣的教育內容。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老師講授為主,很容易就會讓孩子失去興趣。而游戲是普及率很高的一種可以提高性質的方式。將兩者結合起來會在教學過程中產生極佳的效果,不僅可以調動幼兒興趣與積極性,還可以保質保量完成教學目標。
將游戲和教學相融合,是一種教學方式的創新,也是一種教學理念的創新。對教學,這一過于強調則會過于枯燥的內容,賦予更活潑的內容和更有趣的形式。
將游戲與教學結合起來絕不是說讓本身就具有深遠含義和內容的教學變得簡單化,相反會更難。這要求了教師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創新能力。不能把知識的傳授這一過程過于簡單化,也不能只靠言語敘述過于有深度的內容。這些都是對教師能力的一大考驗。
游戲教學絕不是把嚴肅的教學課堂變成游戲場,而進行這一結合的目的也不是要把幼兒天性喜愛的游戲變成一個嚴肅的話題。這是教師進行每一堂課游戲教學的前提。
結合游戲的教學有兩種探索形式。一是一般的游戲,另一種是專題游戲。
一般游戲是對現有材料的挖掘和探究。從一個物體延伸到多種多樣的用處。比如紙,作畫是不同用法,折紙是不同用法。而給這樣的延伸賦予一個主題就是主題活動。
一般來說,根據出發點不同,所設想的情節就會不同。如果從主題出發,就有一個整體的游戲方向,并根據這個方向來構建框架,布置設置環境,探究怎樣的一般游戲是適合課堂教學目標的。
通過發現孩子在進行一般游戲中對某些東西表現出了獨特的興趣點來對興趣事物加以應用到游戲教學中來。所以可以說一般游戲是教師在自己進行規劃之外較為有效的有針對性的創意提供源。而主題活動則是給孩子體驗的機會,在通過讓孩子對某一件事物的探索中,類似扮演等的活動會給孩子營造氛圍,產生對不同事物的體驗感。
在開展“寓教于樂”理念的游戲教學時,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創造良好的游戲教學氛圍。根據專題活動的要求布置所需的游戲教學氛圍,布置的同時要注意所營造的教學氛圍的相關性和有趣性,而孩子的參與度與教學度更加關鍵。盡可能地設立與生活場景相關的。
(二)注意在開展教學活動中要靈活應用游戲材料。比如使用半成品,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或者盡可能使用具有一定的變化性的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興趣。通過對半成品或變化物體的操作而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創作。
(三)游戲過程中盡可能結合動態游戲。普通的游戲容易造成孩子的枯燥感。而加入一定的動態游戲比如通過孩子自己的動手來搭建東西等,都能很好地開發孩子的動手能力,進而與想象力更好結合。
在將游戲應用到教學中時,在注意以上注意點的同時,還有可能會出現下列情況。
一方面,教師在應用游戲與教學結合模式的過程中,會逐漸把教學方式向小學靠攏。在吸引孩子注意力時也還是以老師講授為主,將游戲只是作為調節氣氛的工具,并且使用的游戲大多是娛樂性而未與教育目標貼切。幼兒教師未能準確、清楚地認識到游戲教學有效性而將課堂化為“教師主講、游戲為附加節目”的局面,不做游戲或者甚至不做。
另一方面,還會出現相反的應用過度的情況,一節課中的游戲過多,而教師的講授內容被壓縮,因此導致了教學質量與效果較差。同時因為做的次數和頻率過多、過高,還會導致幼兒們出現厭煩情緒,失去了游戲本身的因其對幼兒來說的新奇性與吸引力。這兩方面都是因為教師未能重視到游戲中的教育性。
現在的課堂依然呈現“教師負責講,孩子負責聽”的模式,這種模式呈單方面,同時孩子較為被動。所以需要教師尋找更具動手性與發現性的游戲,讓幼兒自發去尋找知識,通過游戲將課堂變為“教師為輔助,孩子為主體自行尋找、自發解決”的狀態。
因為幼兒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受體年齡偏小,如何能更好地吸引孩子注意力,有時與教學質量和講課效率息息相關。所以游戲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清楚認識到游戲運用到教學課堂中來的本質及有效性和現在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之上,通過創新游戲方式有意識地將普通游戲與專題游戲相結合,這樣才能創造出高效的幼兒課堂。
[1]白秀珍.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對于游戲的運用分析[J].教師,2015(15):76-76.
[2]謝莉.關于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及融合的探討[J].祖國,2016(13):193-193.
[3]林麗.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與融合[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7(3):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