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帥 魯迅美術學院
中國現代漆畫是近年來興起的一個畫種,是在傳統漆藝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一種新藝術,其與傳統漆藝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為了更好地理解現代漆畫、更好地推廣現代漆畫藝術,非常有必要對現代漆畫材料語言的價值取向進行研究。
以往人們只注重繪畫材料的外部形態,根本未認識到材料蘊含的精神價值。自20世紀以來,材料語言自身的精神價值也逐漸顯現出來,畫家也賦予材料語言更多的情感元素。意大利畫家阿貝托·布利采取拼貼或縫紉的方式,將碎布、麻袋、紗布縫合起來,并摻雜著燒灼的痕跡,有時甚至采用變形的金屬,或用火槍使塑料薄膜發生變形,或采用燒焦的木條,將這些材料混合在一起,體現出一種原始的精神內涵。材料逐步成為畫家的精神寄托,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與震撼。以漆畫家唐明修的《山水》為例,其先將大漆漆膜涂抹于麻布上,待干涸起皺后就產生了龜裂肌理,利用此材料進行漆畫創作,能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1]。畫家充分利用麻布及黑色大漆的獨特性質,再結合材料自身的語言特性,充分反映出畫家對自然山水的體會,精神價值透過材料凸顯出來,猶如材料在說話。
現代漆畫中不同材料所蘊含的語言各不相同,如塑料、金屬、電路板等人工合成材料,由于其帶有濃厚的人工痕跡,故其材料語言帶有明顯的工業時代人文特色。以張澤國的《江湖》為例,作品中魚身采用的是魚皮,魚尾與魚頭均由電路板制成,魚骨與魚鰭由金屬材料制成,與傳統印象中“魚”的形象完全不符,充滿著金屬機械氣息,被世人稱作“機器魚”。張澤國采用特殊的工業材料來進行漆畫創作,突顯了其對現代工業與自然環境之間關系的認識,同時也反映出其對時代環境的獨特認識[2]。由此可見,現代漆畫材料語言帶有明顯的工業時代人文價值取向。
現代漆畫的物質材料以漆為主,主要是通過各種與漆相處的物質媒材來反映創作者的情感與創作理念?,F代漆畫的創作手法、工具及材料均較為特殊,賦予了漆畫獨特的藝術魅力,其所展現的美感與其他畫種是完全不同的?,F代漆畫材料主要采用的是化學漆與大漆,再配合塑料、金屬、金銀箔粉、漆粉、蛋殼、骨石、鋸末、螺鈿等材料,共同構成一幅漆畫。大漆是現代漆畫作品中的重要黏合劑與材料,其能給人一種優雅、淳厚、深沉之感,將大漆涂抹成膜后,不同厚度的漆膜,其透明度也各不相同,且富有優雅感與趣味性。
近年來人們逐漸發現了諸多其他漆畫材料,這些材料的出現,使漆畫語言變得更加多元化。例如,金銀箔粉是現代漆畫中比較常見的材料,銀如月照清光,金似日生輝光,能給人一種輝煌炫目之感,且不同的觀看角度,可欣賞到不同的動態色澤。蛋殼的冰裂紋理及其潔白的色彩,富有自然天趣。通過俯鑲、仰鑲,可得到不同的蛋殼肌理語言,將之應用于現代漆畫創作中,可達到出乎意料的效果。鏍鈿帶有一種自然之美,其可呈現出多種色彩,與蛋殼形成鮮明對比。這些均說明現代漆畫材料語言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取向。此外,自然環境中所有能與漆結合的材料,均可用于現代漆畫創作,如玉石、紙張、石片、塑料等。經過一定的加工處理,那些材料語言既能反映出畫家的精神價值取向,同時也能彰顯一定的審美價值取向。
以任建民創作的《灰色記憶》這一漆畫為例,該漆畫的材料語言主要有鋁箔顆粒、蛋殼顆粒及貝殼,利用貝殼豐富的自然紋理,彰顯出一種純粹、多元的肌理美感,鋁粉顆粒給人一種含蘊悠遠之感,而蛋殼顆粒與貝殼則給人一種溫馨樸素之感,如同材料在說話,充分體現出材料語言的審美價值取向[3]。
現代漆畫屬于一種新型的藝術作品,其材料語言所蘊含的精神價值取向、人文價值取向及審美價值取向,大大提升了現代漆畫的藝術價值,對促進現代漆畫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未來的創作過程中,現代漆畫材料語言的價值取向仍有諸多值得我們探索與研究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