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怡 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
鋼琴號稱音樂之王,在樂器家族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近些年來,人們重視的不再是單純的物質生活,在精神生活上也有一定的追求。鋼琴作為最受歡迎的樂器,能給人們帶來精神的享受。但是學習鋼琴并不是我們想象得那么簡單,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一個優秀的鋼琴演奏者必須要對聽覺、觸覺、視覺靈活掌握,并將其融入鋼琴中,才能演奏出打動人心的曲子。
鋼琴演奏中的聽覺指的是個體對音樂聲波的心理反應,同時也是鋼琴學習的關鍵所在。聽覺具有三個要素,分別是:響度、音高、音色。在我們所接觸的任何音樂曲目中,這三種要素都普遍存在。音樂和演奏者聽覺二者之間有著莫大的關聯。鋼琴演奏教學中的聽覺可大體分為外在聽覺和內在聽覺,外在聽覺能力是指運用耳朵辨識外在音樂的能力,是演奏者調整和改進曲目彈奏的基礎保障;內在聽覺能力是凌駕于演奏者自身對聲音的積累和經驗基礎之上的一種對音樂的辨別能力,在演奏者彈奏之前,內心對整個演奏環節及結果就有一定的預感。內心聽覺不僅要求演奏者對音樂作品中的每個音符都有一定的了解,更需要演奏者對整篇音樂的總體規劃與設計有詳細的了解,這是鋼琴演奏者音樂能力最重要的一種表現。
這里所說的觸覺和我們平時所說的觸覺不太一樣,它是演奏者對接觸、滑動等機械刺激的一種總稱。在鋼琴曲目教學中,則是指鋼琴演奏者對鋼琴按鍵的按壓力度、幅度大小、輕重強弱以及對踏板的整體感知。演奏者如果想要準確把控曲目演奏時的觸鍵方式與力度,就離不開對觸覺的準確感知,只有這樣,才能通過不同的琴鍵彈奏來展現作曲家內心的情感變化。
鋼琴演奏的觸覺涵蓋了多種演奏技術,主要有音階、雙音等,在實際的演奏中不同演奏曲目有不同的情感,所描述的畫面也不盡相同,這就對演奏者演奏觸覺和感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人認為鋼琴的能動結構無外乎按鍵和踏板兩部分,這種觀點太片面了,在整個鋼琴彈奏過程中,離不開演奏者的手指、手臂、腿部乃至全身的協調配合。
視覺這個詞對我們來說都不陌生,它對人認識世界、搜尋信息、采集信息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鋼琴教學中也是如此,就鋼琴演奏者來說,視覺能夠幫助他們了解所要彈奏樂譜的音樂信息及整體結構。在演奏中,找準琴鍵的位置轉換自己的手型,也離不開視覺的幫助。鋼琴演奏視覺,不單單能夠讓演奏者看到樂譜上的音樂字符,還可以讓演奏者獲取整篇曲目的整體信息,然后傳達到腦海中形成完整的樂段,讓演奏者像放電影一樣放出自己的記憶視覺,對演奏者演奏鋼琴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鋼琴演奏教學中聽覺、觸覺、視覺須科學協同,換句話說就是要求演奏者在鋼琴演奏時必須動用自己的身體。當然在鋼琴演奏中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我們的手是靠什么來指揮的呢,我們都知道是大腦。鋼琴演奏不是亂彈琴,它需要身體有序、靈活的運作,這就需要演奏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只靠一只手或是一個大腦是無法完成這項復雜的操作的,需要演奏者能夠讓自身的觸覺、聽覺、視覺相互協調、相互合作[1]。
從科學理論上來分析,觸覺、聽覺、視覺代表的是身體不同的系統,而各系統之間雖然是相互獨立的,但是在人身體這一個大系統環境下也少不了相互合作、相互彌補這一過程。在鋼琴演奏中,大腦控制著我們整個身體,控制著由手、眼、耳等器官各要素形成的聽覺、觸覺和視覺的相互協調,進而完成鋼琴演奏這一高級行為。
因此,使學生身體的各個器官產生協同效應,是培養全面優秀的鋼琴演奏者必備的前提。在實際訓練中,通過分析了解鋼琴演奏中各感官的作用和特點,不斷激發身體蘊藏的潛能,加強各個系統之間的互相協調關系,才能提高鋼琴彈奏的整體水平。
固然不能否認天分對藝術學習的重要性,在鋼琴的學習過程中天分對于學生的學習速度有很大程度的影響。但只有天分沒有后天的努力是行不通的,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后天的努力是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的,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優秀的鋼琴演奏者甚至是一些殘疾人,他們后天努力的故事可能感動過每一個鋼琴學員。
客觀上來說,我們每個學生都具備健全的身體和聰明的大腦,但是很多學生并沒有將自己的身體技能與鋼琴學習進行聯系,也沒有掌握鋼琴演奏的方法,演奏生硬、錯譜亂音、缺少靈性這些問題層出不窮,甚至有的學生在鋼琴表演時徹底背離了原來曲子的曲調。所以鋼琴教學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鋼琴演奏教學中視覺、聽覺、觸覺等系統的整體協調作用。
鋼琴演奏的好壞不是我們自己認為的,它取決于聽者的客觀評價,在鋼琴演奏中能夠彈奏出出色的音色,是每個鋼琴演奏者所必須掌握的技巧。在鋼琴演奏中,音色是由琴弦的震動所產生的基音,再由鋼琴對基音經過一定的倍音處理形成的音色,觸鍵方式的不同會導致倍音的不同,倍音的不同變化就會導致基音發出不同的音色。這個活動也離不開演奏者視覺上的支持,視覺在音樂演奏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通過觸鍵和視覺,有時候并不能獲得最佳的音色,這就需要演奏者通過自身的聽覺,對鋼琴演奏中的視覺和觸覺進行調整,進而形成理想的音色。
這里以經典鋼琴曲《六月船歌》為例進行簡單分析。《六月船歌》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一篇經典作品。在實際的演奏中,演奏者首先要熟悉曲目的鋼琴譜,對曲風以及所蘊含的情感基調有一個大體上的理解;演奏中,手指要和琴鍵有一定的接觸,將力量要由一個指尖傳遞到另一個指尖,將音樂旋律線條通過指尖彈奏出來;演奏時要時時注意音色情況,耳朵要能夠分辨出音色是否如預期中的那樣,能夠表達出作曲想要表達的情感基調。
不難發現,鋼琴演奏中要想演繹出完美的音色,就要求演奏者對聽覺、觸覺和視覺能夠協調運用。在實際的鋼琴演奏教學中,鋼琴教師可以在教授學生鋼琴專業知識的同時,嘗試著引導學生掌握對聽覺、觸覺和視覺的運用,讓學生能夠通過聽覺、視覺和觸覺的相互協同來完美演繹音色。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鋼琴藝術的獨特魅力。
任何音樂作品的演奏都有其一定的技巧,鋼琴演奏也不例外。在學生們練琴時,學生們對音樂掌握幾乎全部來自樂譜,這時正是發揮教師作用的時刻,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掌握音符技巧,并將它們聯系起來統一記憶,這樣統一的信息將有利于學生觸覺器官對彈奏技巧的記憶。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耳朵可以對彈奏出來的聲音進行判斷、對比,通過反復的推敲和調整,讓學生的聽覺、觸覺、視覺在音樂的熏陶下逐漸形成協同效應。
鋼琴演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合理融入情感,也是鋼琴教學的要求,同時也是教學難點之一。情感是比較抽象的東西,它看不見、摸不著,如何讓學生在鋼琴演奏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一直是鋼琴教師想要解決的問題。在音樂演奏中融入情感因素,對學生也有一定的要求,學生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音樂表達能力,就鋼琴演奏來說,聽覺、觸覺和視覺的協同練習是鋼琴演奏表達能力培養的基礎,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視覺、觸覺、聽覺相結合的方式來對歌曲中作者感情的變化進行感受,并將這些情感能夠靈活地運用在鋼琴演奏中[2]。
通過視覺學生可以獲取曲目的大致信息,包括音樂術語、速度變化、曲調升降等,教師應引導學生們在觀察中感受作者情感的變化,讓他們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簡單的場景。這樣在演奏時,學生們就能根據平時掌握的樂理知識,將視覺所看到的內容用音樂旋律演繹出來,并通過手指、指尖的協調作用,以變化的音色來渲染作者所流露的情感。
此處以大家都熟悉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例進行論述。這首曲子作為國歌,大體上通過講述抗戰過程的艱難,來歌頌革命先驅的偉大功績,告誡我們幸福來之不易。該曲目開頭段落上采用典型的三聲部復調段落,演奏者通過高中低三聲部的音型組合、旋律走向、低音支撐達到令人震感的效果,第一聲部以輕柔的方式歌唱,第二聲部以深沉方式歌唱,最后一聲部給人以激情澎湃的感覺。演奏出的結果也很符合國歌的氣勢。
綜上所述,合理的演奏技巧能夠讓鋼琴教學更加簡單,同時也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習者的鋼琴演奏水平。在鋼琴教學中注重聽覺、觸覺和視覺的相互協同,是保證學習者掌握優秀的鋼琴演奏技巧的前提,適當地在鋼琴演奏教學中引導學習者融入自己的情感,也是提高鋼琴演奏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