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丹 楊清華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
首先,從高職藝術類學生的認知和思維特點來看,藝術類學生既要有直觀的、形象的認知能力,又要具備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高職藝術類學生自我意識較強、思維活躍、富有創新意識,在課程學習與作品創作時能夠獨立思考,追求標新立異。但相對而言,藝術類專業學生紀律觀念、集體意識較為淡薄,缺乏大局意識。
另外,高職院校藝術類學生較早接觸專業,文化素養相對缺乏,加上我國高考對藝術類學生尤其是高職藝術類學生的錄取文化程度要求較低,造成藝術類學生文化知識面較窄,文史哲等通識類知識掌握不夠,最終導致個人專業發展后勁不足。從高職藝術類專業的培養目標來看,高職藝術類學生與本科藝術類學生不同,高職藝術類學生更強調實踐能力,強調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力求實現藝術的物化。從高職藝術類學生的培養方式來看,大多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項目制教學”“工作室模式”等方面實施統一的管理制度與標準,未考慮藝術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不同,所以仍采取傳統教育模式與管理方式。
因此,高職藝術類人才培育出現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班級學生人數較多,學生培養出現兩極化,少部分精英學生能夠跟著老師做項目,進入工作室鍛煉實踐,接觸技術核心,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而部分學生會因課程項目化、社會化產生自卑、厭學情緒,這嚴重挫傷了他們的創作積極性,最終導致教學質量不均衡、不充分。第二,由于物質條件及制度機制的限制,高職藝術類學生缺乏個性化培育、人文素養綜合培育、職業精神針對性培育等,這最終導致培養質量受到掣肘。
何為小班制教學?簡言之,小班制教學主要是減少班級人數,降低師生比例,提倡個性化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小班制教學真正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貫徹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其教學內容設計、課堂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質量評價均針對學生個體發展展開。小班制教學源自歐美發達國家,因為其成本較高而未能在中國普遍推行。但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個體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小班制教學成為解決人才培養短板的有效手段,尤其是藝術類人才的培養。
如何實現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如果僅依賴于被動接受,所需時間極長。教學規模一旦過大,影響學習者獨立性、個性化培養。因此,高職藝術類人才培養有必要借助“小班制”教學模式來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小班制教學環境下,教師有精力與時間引導每一個藝術類專業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及時獲得他們的學習情感體驗,與每一位學生保持足夠的有效互動,并且為每位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計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實踐并獲得新知。根據國際小班制人數標準經驗,一般來說,15~20人較為符合中國教育教學實際,高職藝術類專業15人左右較為合適。這樣一來,藝術類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條件成為可能,師生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將更加充分。
小班制教學為高職藝術類人才培養提供了外在條件,而真正實現高職藝術類人才的培養目標,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工匠文化的營造尤為關鍵。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引發全社會廣泛討論。“工匠精神”其核心在于專心、專注、精益求精,這與高職藝術類人才培養目標是不謀而合的。“匠心造物”不僅在于“造物”(職業技能),更強調“匠心”(職業素養與精神),而且“匠心”是排在第一位的。藝術類專業是培養具有獨立思考、分析判斷能力、較高審美、較高技藝的專業人才,而高職藝術類教育更重視人才培養的專業性、技能實用性、創新性,“業專而技精”是現代高職藝術類教育人才的培養原則。基于此,高職藝術類人才培養模式以“工匠精神”為主導。
當然,“匠心”精神的培育絕非易事。它需要學生、教師、學校、企業的協同努力。首先,高職藝術類專業要找準自身特色,提倡“小而精”,忌諱“大而全”。目前,高職藝術類專業互相模仿,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這與“工匠精神”的理念相悖。高職藝術類專業應基于地方特色文化、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校內專業群特色等角度尋找突破口,確立特色專業、優勢專業,如此一來,專業人才培養才會形成多元共生、特色鮮明的科學系統。其次,要培養學生的心境和學風,使他們擁有一顆精雕細琢、力求巧奪天工的守藝之心,這需要有“榜樣的力量”以及優秀的平臺。大師工作室的建設值得借鑒與推廣,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攜手“中國現代蠟染藝術之父”劉子龍先生,建立了“劉子龍蠟染藝術創意工作室”;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創建了“鐘連盛景泰藍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1]”,等等,工匠大師們不僅僅能夠傳授技藝,更多的是言傳身教,讓學生的創新性、獨立性、職業素養能夠通過工作室平臺得以提升。同時,這些大師工作室、項目工作室和校企合作平臺實質上是“小班制教學”的升級版,使人才培養所追求的精益求精的做事態度、不斷創新的學習能力,在現代師徒制的關系中,在項目實踐的磨煉、鍛煉中得以逐步實現。
在高職院校藝術類人才培養規律的摸索中,教育實踐者們不斷發現新的問題,找到新的解決策略。然而,回到教育的本質,教育是一場有關“人”的啟蒙活動,如何培養人的獨立性、主動性,激發他們對藝術的探索欲望、對技藝的執著追求、對品質的精益求精,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或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