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聰 陜西藝術職業學院
協同創新是建立在知識增值基礎上的一種合作創新,協同創新以人才培養為重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對于任何產品而言,其流通過程需要各個部門的合作,現代市場上的任何產品都需要經過設計、管理以及營銷等多個環節,這就需要人與人之間相互協調、合作。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市場的繁榮發展。
目前,我國的玉雕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各種玉雕產品層出不窮,多種多樣。隨著玉雕產業的發展,更加需要注意對這個方面人才的培養。我國在玉雕人才培養上,注重傳承性,以“徒從師藝”的教學模式以及培養模式為主。這種模式較為古老,但是相對而言,這樣的方式可以將技藝不斷進行傳承,“徒從師藝”的培養模式,比較注重師生之間的感情以及傳承,在培養優秀的人才方面具備較大的優勢,能夠促使工藝精益求精。但是這樣的方式不利于大面積推廣使用,在人才培養數量上極其有限。另外,傳統的“徒從師藝”模式,往往遵循傳統,缺乏和其他人員的交流和溝通,因此難以實現創新和發展。不過在傳承技藝方面,這種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傳統的“徒從師藝”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耗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培養。學徒常常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多年的培養才能出師。第二,人才培養數量較少,傳統模式中往往只有一兩個徒弟將技藝繼承下去,而且這些人員的文化素質相對而言比較低。所以總的來講,還是需要對這樣的教育模式進行必要的改進。目前的職業技校就是為了培養相關專業的人才,但是在職業院校當中,也存在文化攝入不深入以及藝術攝入不深的問題。同時還存在著缺乏創新精神和溝通協作能力等多方面問題。以上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職業技校應采取一定的解決措施,改善當前在人才培養上遇到的困難。
玉雕產業當中,普遍需要運用到的材料就是玉材料,但是這種材料本身就極其有限,不可再生,這樣就決定了玉器的珍貴性。除此外,玉器的價值比較高,同時,玉雕產業也會逐漸向著高端產業不斷發展。因此,玉雕加工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素質,不僅需要超強的設計能力和高水平的技藝,而且應當具備豐富的經驗以及文化修養,同時也要求相關人員具備不斷進行創新的勇氣以及精神。另外還需要具備和其他相關人員進行協調以及溝通的能力。所以,“徒從師藝”的培養模式相對而言已不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需求。
玉雕發展的歷史比較久遠,在古代,玉器是君子必備之物,具備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底蘊。然而,隨著當前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的變遷,人們對于玉雕的欣賞品味也產生了一些變化。比如,當前國內的市場上,大部分的玉雕作品都是一些傳統題材類型,其中很多作品是模仿古代作品,在創新上顯得不足;另外,存在一個嚴重的誤區就是過分看中材料以及名氣,對于某些創新的作品比較忽視,創新作品難以找到市場。
玉雕不僅是一種普通的工藝品,更是一種可供欣賞的藝術品,它將玉石元素以及文化元素相互融合,具備藝術價值以及藝術靈魂。其中,運用“文化+創意”的模式,有利于玉雕產品突破以往傳統的思路,走出傳統的窠臼,實現創新以及發展。在人才的培養方面,要注重對相關人員進行傳統玉雕技藝的教授,同時也要提升人才的素質以及知識水平,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促使人才創新能力以及協同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只有實現了協同合作,以及進行不斷的產品創新,才能促使當前的玉雕產業升級和更新,促使玉雕產業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
綜上所述,玉雕產業是一種文化產業,需要相關從業人員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和文化素養。在文化產業當中,關鍵的因素就是人才因素,只有具備人才優勢才能具備市場競爭優勢,所以,需要加強對玉雕產業當中的人才培養工作。玉雕產業的人才培養和產品的創新以及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等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加強對玉雕產品人才培養研究,并針對目前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當中的問題,運用協同創新理念進行必要的改進和完善,不僅對于人才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而且在文創產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培養更多綜合性高素質人才,對于產業的繁榮以及提升產業的生命力都有戰略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