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朋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進行舞臺音響調音的核心目的,是在向觀眾群體呈現愈加真實優秀的節目基礎上,令所有觀眾席都清晰地感受到特定場景下的聲音,如若額外配合一些高端技術來美化這部分聲音效果,就會令原本的節目變得更為豐富多彩,使得觀眾收獲更多全新的美感享受。至于這部分舞臺音響究竟包含什么樣的效果,表現方式如何,相關細節將會在后續加以逐步延展。
音響的存在意義,絕非單純地進行音樂播放或是聲音傳送,更為關鍵的則是支持不同節目的生動化演繹,由此看來,音響屬于一類特殊性的語言,在訴說和表達方式上別具一格。例如在舞蹈表演環節中,放送的音響通常屬于伴奏類音樂,舞蹈演員可以隨著悠揚、舒緩、充滿激情的音樂節奏展現一系列肢體動作,經過和音響語言自然交織過后,令觀眾清晰地感受到演員當下想要闡述的內容,透過內心層面上予以認同,持續到彼此情感交流、引發共鳴之后,收獲更加豐富的審美享受。在此期間,調音師須配合強弱、聲場大小,抑或是節奏快慢等方式加以綜合性表述,整個過程和其余語言存在明顯的差異特征,其本身帶有較強的指向性之外,又包含豐富的內容[1]。不過卻由于表達模式不夠豐富而無法輕松掌控,因此,需要調音師預先加深對相關作品的理解程度,并積累相關的實踐經驗。
之所以說舞臺音響有生命活力,主要原因就是經過音響師獨特的音樂效果表現之后,可以令舞臺更加擁有生命的氣息,一旦音響操作上出現誤差,就會額外引發大量的噪聲,隨后扼殺音響應有的生命。因此,只有音響師的技藝水準足夠高超,才能夠令舞臺音響盛開出富有美感的生命之花[2]。
至于舞臺音響的個性,實際上直接映射出的是操作主體即音響師的個性,強調的是音響師對不同類型音樂作品深入性的理解及相關設備的熟練應用能力。由于現場演出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音響師控制能力不足,就會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畢竟音響效果始終是由觀眾做出的主觀判斷,長期欠缺一類統一完善的指標,這就是所謂的眾口難調。作為一名合格的音響師,當下最緊急的任務,就是迎合大部分聽眾的取向,只有確保認同的人數愈來愈多,才能夠證明音響師洞悉音響個性水準較高一些,兩者之間維持正比例的關系。
舞臺音響主要透過空氣內部流動的過程進行一系列效果表現,通常不存在絕對的指向性,長期維持完全發散的特征。透過這類層面認知,音響效果和表現擁有較強的立體和多元性特征。而經過音響配置角度觀察認證,整個布局就是立體化和多層次的,需要針對所有觀眾席位予以覆蓋的基礎上,彰顯聲場應有的平衡狀態,令每個席位都能收聽相同的效果。雖然說這樣,不過實際處理期間還是無法足夠完美,經常會伴生一系列的物質漸衰或是聲音吸收狀況,無法促使聲音高效率的傳送,隨后約束現場應有的聽覺效應。因此,音響師務必要合理控制音響多元性的特征,即做到努力凸顯優勢并消除缺點,達到揚長避短的結果。而今后的奮斗方向,便是令所有席位都聽到同樣強弱且清晰的聲音,唯獨如此,才算切實把握和控制好音響應有的豐富立體性[3]。
另外,舞臺音響還是要表現較為寬闊和強勁的張力,想要達成這類目標,就要求音響師進行張弛有道和松緊有度的處理。透過表現性能方面的解讀,舞臺音響不僅要擁有較寬的領域,同時更應該基于節目內容篩選適當的表現方式,而這類特性往往會在器樂演奏活動中得到突出性地表現。事實證明,只有保證令音響和演奏主體默契配合后,便會賦予現場觀眾既豐富又充滿魅力的享受,令他們清晰地感受到樂器自身的特征和演奏中蘊藏的情感之后,更加深入性地陶醉在一系列音樂情境之中[4]。
綜上所述,為了令舞臺音響滲透出較強的表現力,進而收獲更多觀眾的認可,作為音響師就必須在設備性能掌握和處理上下足苦功,確保完全掌握各類音樂設備性能之后,仿若對待孩子一般去加以靈活性控制和引導。還有就是集中性地鍛煉音響師的審美技能和素養,畢竟只有做到讀懂作品之后,才能夠豐富舞臺音響的效果,賦予現場觀眾更多的美感享受。相信長此以往,我國的舞臺音響表現效果勢必會更加理想一些,進一步在日漸激烈的國際競爭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