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敏 甘肅政法學院藝術學院
甘肅臨夏古稱為河州,這里是多元化商貿發展地區,其傳統建筑也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民間匠師對傳統建筑進行了有效的傳承和發展,他們采用相應的木料,運用平雕、透雕和浮雕等工藝手法,形成獨特的建筑木雕工藝。本文對甘肅臨夏的傳統建筑木雕工藝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在溫帶和亞熱帶,具有豐富的林業資源,這是中國傳統建筑應用木結構的基礎。因為追求居住環境優美,人們在保證柱梁構架牢固的基礎上對木材進行了相應的雕刻。每個地區的風俗習慣和木材種類不同,木雕風格也不一樣。“河州”是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古稱。這里是多種文化、多元貿易的集中地,其建筑也具有自己獨特的工藝特點。
河州建筑木雕一般都應用在檐下、門窗、梁頭等地方。檐下是建筑最顯眼的地方,所以必須裝飾。受地區經濟和自然條件因素影響,甘肅很多的傳統建筑都是外觀質樸粗獷,檐下木雕精美細密,與其他建筑形成鮮明的對比,給整體建筑起到了畫龍點睛的美化和裝飾作用。“苗檁花牽”是臨夏傳統建筑木雕的典型工藝,橫的位置用雕刻的花牽制作,這種做法,重點是裝飾的花牽,花牽木雕豐富細密,雕刻藝術要求很高,要突出其視覺效果和裝飾作用。花牽是檐下雕刻面積較大的部位,有很多的圖案紋樣,也表達了建筑風格和主人的審美觀點。通常都是用象征平安、如意、吉祥、福壽等的題材,如牡丹寓意富貴、菊花寓意長壽、蓮花寓意高貴等;也有用吉祥動物裝飾的,如龍鳳、雙獅等。一些宗教建筑則用蓮花、佛八寶、梵文六字真言、佛手等圖案裝飾。
木雕一般在檐下使用,經常受風雨侵蝕,因此選擇的木料要在遇冷熱和遭受干濕時都不容易裂縫和變形。臨夏的傳統建筑木雕通常用紅松、柏木及獐子松木。紅松的特點是紋理直或者略斜,其材質軟并且輕,干縮小。強度和結構適中,容易干燥,沒有翹起或裂紋,耐腐蝕和蟲蛀,穩定性和耐久性都很好。其板材在進行建筑施工時容易刨、卯、開榫和開槽。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這是最佳的選擇。樟子松材質較細,耐腐蝕,其紋理直,強度大。一般生長在大興安嶺,通常應到的是俄羅斯樟子松。而柏木材質堅硬,紋理直,其結構細密,通常用四川阿壩地區的柏木。
木雕工藝操作工具與工藝發展和加工技術有關。臨夏傳統建筑木雕應用的工具有量劃、解斫、平木和穿剔等。量劃工具有尺規和墨斗等。河州地區的率尺劃線工具比較特殊,只在這個地區有這種工具,其形狀像匕首,有手柄和尺身兩部分,應用時平放在木料上面,手柄卡緊木料的側面,是劃線定位的基準,把筆放在選定尺身上面的尺寸凹槽里,讓率尺始終和木料垂直,進行平行移動畫線。不用先量點再劃線,一次完成非常方便。解斫工具有斧和鋸兩類。平木工具有平刨和凹凸圓刨等,對粗胚木料進行刮削打磨平整時所用。穿剔工具有鑿、鏟等,用來進行木構件的鑿穿切除等工作。
臨夏的建筑木雕通常有打稿、鑿粗胚、修光和涂飾等步驟。進行打稿時,要根據客戶要求的圖案或者是工匠的經驗進行雕刻。依據圖案的繁簡,應用不同的打稿形式。如果是簡單的幾何圖形,就用木質模板在木料上打稿;假如圖案簡單,通常直接畫在木料上;圖案繁雜,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紙畫 1∶1 的草圖,然后翻印到木料上。鑿粗胚是在木料上鑿鏟圖案形象雛形。修光就是將粗胚修成光胚,把鋸痕切干凈,把毛邊鉸掉,把雕花表面和空洞磨光。把平面圖稿雕刻成立體成品,進行雕刻的匠師要有極為豐富的雕刻技術和相應的立體想象力,并結合實際用平雕、浮雕和透雕等不同的手法雕刻。雕刻時,要依據木纖維自身的結構設計,尤其是在鎪空雕刻花牽板中,這是利用花紋本身進行連接牽絡的,需要順紋方向雕刻,在一些薄弱位置添加花瓣和蔓枝進行加強牢固并保持其整體性。花牽是檐下雕刻裝飾面積較大的部位,也是體現臨夏傳統建筑木雕特色的部位。一般的臨夏傳統建筑在進行花牽制作時,先用薄板鎪制所要雕刻的花紋,根據鎪制好的圖案進行分層次雕刻加工,再膠貼在平板上面,制成浮雕效果。這樣的雕法省力省工,雕刻的花紋四周底面平整,根據圖案在花牽板下鋪襯需要顏色的木板,讓花紋和底面分色,會有比較好的藝術效果。也有的在花牽板和牙子上鑲嵌比較突出的雕飾,如在雕刻獸身花紋圖案花牽時,在上面鑲嵌雕刻巴扎頭,能增強雕飾的立體感以及表現更好的裝飾性能。
綜上所述,甘肅臨夏的傳統建筑木雕工藝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特有的建筑裝飾工藝技術。經匠師的傳承和發展,給房屋建筑平添了活力,給建筑帶來美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