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小國寡民”:老子自然導向的媒介化生存觀

2018-01-24 20:24:31
文化與傳播 2018年2期
關鍵詞:老子

邱 婕

論及老子的理想社會,學界對此褒貶不一,存在是向原始社會復古抑或對未來社會改革的分歧。一方面,批評“小國寡民”是歷史的倒車。按照梁作干的考察,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史》、孫叔平著《中國哲學史稿》、北京大學哲學系編《中國哲學史》、辛冠潔等主編《中國古代哲學家評傳》等,都持否定態度[1];另一方面,從社會改革的角度看待其積極意義。白奚認為“小國寡民”是老子從政治和人生兩個方面來構想的社會改造方案[2],鄭杭生認為老子理想社會“根本目標仍舊是社會的良性運行”[3]。從傳播學解讀,將“小國寡民”視為以傳播媒介為切入點的社會改革體系,體現思想背后強烈的社會批判精神。

德國社會學家西美爾認為社會是由人類交往互動結合形成,“當一個個人對另一個個人——直接地或者通過第三者的媒介——產生影響時,才從人的單純空間的并存或者也包括時間的先后,變成了一個社會”[4],交往互動是西美爾形式社會學理論的中心。老子同樣從社會互動的視角出發,著眼于媒介,提出一系列社會改革方案,關注社會關系中個體的自我生存。因此,從傳播學視角,探析老子是如何從媒介復歸于結繩記事的自然狀態、回歸個體的生存價值,以通達“小國寡民”,就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國寡民”的文化意涵

老子將“小國寡民”作為導向,分別從“小國”、“寡民”雙重維度勾畫理想社會。“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八十章)。[5]從符號學闡釋“小國寡民”,意涵為“小其國,寡其民”,指向對個體生存價值的關懷。“小國寡民”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下的原始共產主義社會形態,如同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具代表性,與上下五千年周期性朝代更迭的特殊歷史背景有關,折射出人民對于社會和平穩定的希冀。

(一)“小國”的符號意義

“小國”是規劃理想社會的政治維度,“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是一種小政府大社會的改革方案。

首先,“小國”意指小政府大社會。“使……不用”的動詞結構表明老子從統治階級的立場出發,主張在政治上減少外在人為力量的干預,弱化政府職能,引導人民自我化育、自我管理,激發社會活力,避免人民的生存因統治者的攝威擅勢而遭受苦難。老子的國家治理模式是簡樸的,“凡不是人生所必需的社會文化方面的種種創制,都屬多余的虛飾,都該刪減棄絕”[6]。在老子的社會藍圖中,雖然有許多先進的工具、船只、馬車、兵器等,但并沒有使用的需求,百姓回歸到結繩記事的時代。老子提出“治大國若烹小鮮”(六十章)[7],在國家治理上貫徹自然無為的原則。

其次,“小國”實質上是中國傳統文化“安土重遷”的表達。霍爾指出,“表征將意義和語言同文化相聯系”[8],老子反對舟輿、甲兵等利器的工具觀,折射出人們對生活悠然自得的美好愿景,正如莊子的暢想,“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9]。中國傳統農業社會,“重土情結”根深蒂固,人口遷徙大多迫于天災人禍所導致的生存困境。“小國”,內在隱含了針對統治者出于一己之欲、擴張帝國版圖的斥責,“雖有甲兵,無所陳之”,正是對消弭兼并戰爭、實現社會和諧的美好愿望。

(二)“寡民”的文化表征

“寡民”是實現理想社會的精神文化維度。老子批判物質文明對人類自然本性的異化,故提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主張精神上的“寡民”。“寡”,即“寡欲”,出自“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第十九章)[1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反映寡欲的生活態度,盧育三先生解釋為“自以其食為甘,自以其服為美,自以其居為安,自以為其俗為樂”[11],正所謂知足常樂。老子反對過分追求物質財富而忽視人的生存意義,把他者降格為實現自我目的的手段,帶來手段對目的的殖民,導致社會關系的不平等和剝削,引起社會沖突。緣此,老子提倡“寡欲”的生存態度,人與人之間沒有功利、斗爭,人們以本真的自我為尺度,“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12],達到人與自然共屬一體的理想生存狀態。“小國寡民”如同滕尼斯所說的“生機勃勃的有機體”[13],人們生活在有機共同體之中,以和平的方式共處,人們的意志是自然的、順從本性的本質意志。老子站在自然主義的立場上,主張“寡欲”,依靠個體內在的自控制,以實現本固邦寧的理想社會。

(三)“小國寡民”的價值旨趣

“小國寡民”蘊含豐富的人本主義思想,著眼于個體的生存價值,強調人民“自化”、“自正”、“自富”、“自樸”,以自我發展、自我控制來維系社會的良性運行及發展。面對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諸侯爭霸、天下紛爭的社會局面,老子批判統治階級棄道任術、橫征暴斂,關注人的主體地位,以道、天、地、人為域中四大,以人的自然本性為立足點,建構理想社會形態。“小國寡民”從三個層面體現出對個人生存價值的關懷:其一,“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甲兵,無所陳之”,表達對個體生命的重視;其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展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們的生存需求得到自然的滿足而沒有過多的外在欲望,順應自然是人類生存之道;其三,“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訴求個體自由,免于外在的紛擾,杜絕兼并戰爭帶來民不聊生。“老子把本然的、理想的社會狀態看成是一種體現著人人平等的自然狀態,要求以自然秩序代替社會的等級秩序、倫理秩序”[14],百姓感受不到統治者強加的束縛,棄絕階級壓迫和階級斗爭,尊重個體自我存在。概言之,老子的社會哲學表達的是順應自然之道的人類生存方式。

老子從“小國”和“寡民”兩個層面建構理想社會形態,主張小政府大社會的社會治理模式,倡導統治者的無為;推崇少私寡欲,回歸赤子之心的本真狀態。老子從“道”來思考社會和人生問題,關注個體生存價值,并寄希望于通過媒介復歸于自然的方式,破除物質文明下媒介機械化發展所帶來的束縛,彰顯個體獨立、自由,遵循內在的自然狀態,以通達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

二、通達“小國寡民”的媒介途徑

麥克盧漢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擴大了媒介概念的外延。從廣義上來理解,媒介是人的感官向外在世界的延伸。緣此,“小國寡民”中所提及的“什伯之器”、“舟輿”、“甲兵”、“結繩”等,均屬于傳播媒介的范疇。面對當時社會紊亂的傳播環境,老子反思媒介機械化發展對于人類行為和社會結構的消極影響,提出通達“小國寡民”的媒介途徑。

(一)“復結繩而用”的必然性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四分五裂,傳播環境紊亂無序,媒介的機械化與異化,帶來對文明的壓抑。首先,媒介被賦予等級性。當時“文字處于中國古代字形變化最復雜的階段”[15],并且成為身份地位的符號象征,如秦國貴族階級使用的是小篆,而社會下層百姓則使用隸書。文字異形給社會互動設置了層層關卡,導致了傳播關系的不平等,人微言輕;其次,媒介異化為政治統治的工具。媒介的等級性阻礙了社會大眾掌握識文斷字的能力,所以傳播內容在很大程度上由社會精英階層所壟斷。并且,從傳播渠道而言,古代用于傳書的驛站,本是為了保障信息自上而下的傳播,以鞏固統治者的專制統治。信息的不對稱使得平民階層的日常生活充滿不確定性,人們看似主動地服膺于傳統、看似自覺地接受規訓,統治者的“卡里斯瑪型”權威借此得以強化;最后,偏倚空間性的傳播媒介,使得每一個受眾都被納入媒介交織的權力網絡的束縛之中。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的傳播媒介有石刻、簡牘及縑帛。石刻突破了青銅器昂貴、難以攜帶的局限;簡牘將竹片和木片作為信息傳播的載體,竹片即為“簡”,木片即為“牘”;縑帛將文字記載在絲織品之上。媒介的發展越來越偏移空間性,服務于統治階級領土擴張的欲望,社會兼并戰爭致使民不聊生。概言之,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機械社會,賦予媒介以等級性,將其作為政治統治的工具,個體在媒介交織的權力網絡之中無處可逃,喪失本真自我與個體生存意義,淪為“單向度的人”。

(二)通達“赤子之心”的內向傳播

從微觀層面而言,媒介是個人的內在心靈以及行為方式的重要影響因素。老子關注自我作為主體的內向傳播,注重內在自省,以保持自我內心的清靜澄明,故提出“復結繩而用”。老子內向傳播的關鍵在于“為道者在充分認知自我、社會和自然的基礎上,在內心進行的以道的形象為媒介,而實現的由俗人向圣人境界升華為目標的信息互動過程”[16]。老子認為,“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四十七章)[17],反對超出自然的“什伯之器”,認為它會使得思慮紛亂、焦慮不安,打破心靈的沉靜,越是追逐紙醉金迷的外在物質世界,對于“道”的認知就越少。

老子主張返璞歸真,回歸純樸的自然狀態,以純凈而無雜念的內心,去觀照世間萬物,以通達對“道”的領會。可從此處比較麥克盧漢和老子思想的異曲同工之妙。麥克盧漢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或任何一種新的技術),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18],媒介是人類生活的重要質料。麥克盧漢從人的感覺中樞出發,將媒介的發展劃分為“部落化”、“脫離部落化”、“重新部落化”三個時期。在早期口頭傳播時代,人的感官是統一于一體的;而印刷媒介時代的到來,導致人的視覺和聽覺的分離,人類社會關系疏離,部落社會解體;進入電子媒介時代,世界在更大的范圍內重新部落化,成為“地球村”。媒介變革必然生成新的環境,進而引起感知變化。老子天才性地預見到機械化的媒介對個人感官系統的摧毀,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十二章)[19],“五色”、“五音”、“五味”,作為人的感官向外在世界的延伸,帶來如同麥克盧漢所說的“自我截除”,“聽覺和觸覺被機械時代純粹的視覺文化壓抑了”[20]。老子批判外界的物質誘惑損害個人內心的清明,人生的目的應是關注內在的自我,而非縱情于外在的物欲享受之中。回到“結繩”的早期符號媒介時代的文化主張,正是訴求回歸自然的“赤子之心”,即達到嬰兒時期統一的感官平衡狀態,通過內向傳播“認識你自己”,彰顯個體的生存價值。

(三)實現社會穩定的符號傳播

從宏觀層面言之,媒介與權力結構相交織,深刻影響社會組織的穩定。“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兵甲,無所陳之”,老子的反戰思想透露出他的媒介觀,無需舟輿,亦無需鎧甲武器,這與哈羅德·伊尼斯不謀而合。伊尼斯推崇早期的口頭傳播,稱贊“希臘文明豐富的口頭傳統成就卓著,這成為西方文化的基礎”[21],傳播媒介與文明的興衰際遇密不可分,媒介決定交往互動的形式,進而影響社會組織形態的穩定。伊尼斯認為媒介具有時間和空間的偏倚性,從媒介偏倚論來看,舟輿的發明是為了克服地理空間的限制,具有空間偏倚性,傾向于帝國擴張,為統治者發動侵略戰爭提供物質基礎;而文字在封建社會為少數貴族階級所壟斷,以記載的方式代替共同體成員的集體記憶,是強化封建專制、維護社會等級秩序的助推器,“割裂‘道’的整體性”[22]。老子反對舟輿和文字,追求時間性和空間性相平衡的“結繩”,結繩作為早期的符號傳播媒介,與文字傳播媒介相對應,建立在人們共同記憶的基礎之上,約定俗成、代代相傳。老子寄希望通過變革傳播媒介復歸于自然的途徑,即“使民復結繩而用之”,消弭兼并戰爭,以期實現社會的穩定。

威爾伯·施拉姆認為傳播與社會密不可分,“傳播(communication)和社區(community)的詞根相同并非偶然現象。沒有傳播就不會有社區;沒有社區也不會有傳播”[23]。人類發展的歷程和媒介發展史可以說是亦步亦趨的,老子對于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出現的種種利器加以批判,“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五十七章)[24],反對違背自然本性的機械化的媒介。在老子的社會哲學思想中,正是通過媒介復歸于自然,回歸結繩記事的早期符號媒介時期,擺脫媒介異化的束縛,最終實現社會組織結構的變革,達到“小國寡民”的理想狀態。

三、“小國寡民”的傳播制度建構

信息從傳播者到達受眾的過程中,受到了來自內部和外部不同層面的控制,“傳播的過程充斥著人們為追求意義和秩序而展開的斗爭”[25],傳播制度反映特定歷史社會的運行機制。我國封建社會的傳播制度呈現為“定于一尊”的一元格局。[26]對此,老子批判極權主義傳播制度下,權力占據核心,社會意識形態由君主所控制,主張順應自然而然的“道”,萬物自我化育,不強加外部的干涉。根據“道”的哲學思想,老子建構其理想傳播制度,即“不言之教”。

(一)“不言之教”的合理性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價值體系崩潰,孔子寄希望于“克己復禮”恢復社會的繁榮昌盛。老子斥責儒家倡導的仁、義、禮、智,稱其為“下德”,批判“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禮之外化、異化的現象”[27],揭露“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三十八章)[28],洞悉禮作為意識形態和權力控制手段的實質,是禁錮人民思想的枷鎖,導致社會動亂的根源。

首先,對于禮的傳播內容導致人類自然本性的異化,提出傳播內容真實性的原則。老子批判物質感官的刺激,損壞人的內心安寧,如同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對世人的警示,“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笑以及為什么不再思考”[29]。老子告誡人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八十一章)[30],辯證地指出了忠言逆耳,提醒世人勿被虛浮華麗的傳播內容所蒙蔽。故此,老子將“復命”、“信”作為基本準則,“復命曰常”(十六章)[31],復歸本原是宇宙萬物運動變化的永恒規律。“復命”,體現了對傳播內容真實、客觀的要求。從受眾的角度,老子主張“為腹不為目”(十二章)[32],人們不應該沉淪于感官的物質享受中,而應追求本性回歸,保持“赤子之心”。老子的傳播思想對于當今信息娛樂化的現狀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在信息大爆炸時代,媒體為了博眼球、吸引受眾注意力而不顧信息內容的客觀真實,如“標題黨”,以色、腥、暴等低俗內容為看點,甚至制造虛假新聞,消費受眾的注意力,帶來社會信任的缺失。

其次,禮是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的意識形態,對此倡導順應自然的無為。老子常以二元對立的方式進行論述,陳鼓應對此分析,“老子提示我們觀察事物,不可停留在表面,應從顯相中去透視里層,做全面的了解”[33],符號的引申意義揭露意識形態的控制。老子將批判的矛頭指向儒家學派所尊崇的“禮”,“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三十八章)[34],老子劃分道、德、仁、義、禮,禮是有意而為,倘若人們不遵從禮,則“攘臂而扔之”。“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十九章)[35],所謂的圣智、仁義、巧利,本應用來勸人向善,卻成為統治者約束人性的手段。正如葛蘭西的“霸權”理論,揭露國家是強制性的政治社會和隱性地實行霸權的市民社會的結合,通過制造“合意”來維護統治。人們沉溺于被動地接受信息,逐漸喪失辨別和行動能力,導致人性冷漠,最后形成“社會順從”。緣此,老子提出,“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六十五章)[36],主張“見素抱樸”,絕棄圣智、仁義、巧利,恢復人的自然本性,使人們生活安定、社會和諧。老子在批評禮對人民的意識形態控制的背后,流露出對于道的無為境界的向往。

(二)“不言之教”的進步性

有別于儒家的“崇德”、墨家的“尚智”、法家的“嚴法”等有為的主張,老子提出“行不言之教”(二章)[37],認為圣人應“不爭”、“無為”,不恣意播弄,實行“不言”的教道。老子多次提到“不言”、“貴言”、“希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五十六章)[38],“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四十三章)[39],“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七十三章)[40]。“表面上看,老子對語言是不信任……而事實上,只要從總體上來把握他的思想,我們就能清晰地看到老子是從批判的角度來討論語言的”[41],“不言”,實質是針對符號引申意義暗藏權力因素的批判,是遵循“道”的表現。老子洞悉權力和意識形態嵌入傳播過程當中,對此提出“不言之教”的解決方案。

老子的“不言之教”兼具自由主義傳播制度和社會主義傳播制度的特質。一方面,“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五章)[42],主張統治者不去干涉人民的自由,而應順從自然而然,任憑自我發展,人民享有自由、平等和民主。十七世紀英國政治家米爾頓倡導言論自由,認為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是天賦人權的一部分,提出“觀點的公開市場”,成為自由主義的重要理論。但是西方自由主義維護的是私有資本的利益,并沒有保障全體社會成員的權利;另一方面,老子注重傳播內容的真實性、正確的輿論引導,堅持為人民服務。老子褒“信言”,貶“美言”,認為“美言不信”,反對“過分地依賴‘非常名’之‘名’”[43],強調保持頭腦的清明、領會“道”的傳播內容,注重傳播內容的真實性以及正確的輿論導向。從“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四十九章)[44],可以看出老子的民本思想,主張圣人無私心,以民為本,修正了資本主義社會下的自由主義傳播制度的局限,體現了社會主義傳播制度的進步性。

老子從文化與傳播的角度建構順應于“道”的理想社會,雖具有烏托邦的色彩,但對當今信息大爆炸的社會仍具有現實意義。如今,傳播活動受到來自于國家政治、商業資本和社會輿論等多方面的控制力量。大眾傳播事業往往由壟斷資本所控制,通過廣告、贊助等,資本的力量滲入到各個方面,侵到私人生活空間,造成“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資本等隱形的力量,通過議程設置建構擬態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認知和行為,而在這一過程中,受眾是不自明的。如備受青睞的微博熱門,其背后為競價購買獲得,由資本力量所操縱,受眾卻沒有意識到我們所見、所思、所想已被預先設定。老子強調受眾的主體地位以及傳播的雙向性,主張“無為”,順應自然,讓人民自我發展、自我化育,這為當今資本勢力愈發強大的媒介環境注入一股清流。

四、結 語

“小國寡民”思想并非是回歸原始社會的守舊復古思想,相反,其本質正是立足于交往互動而提出的社會改革方案。面對春秋戰國激烈的社會矛盾,老子將“道”的哲學思想拉回人間,以“道”治國,構建“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形態。老子關注自我,崇尚個人自然本性的回歸,基于媒介對于人類交往方式和社會組織結構的深刻影響,老子訴求通過媒介復歸于自然的方式,將人類生存限定于以血緣為基礎的共同體中,以消弭兼并戰爭等由過度外在欲望而帶來的社會沖突,回歸社會的和諧穩定。面對封建社會自上而下的極權主義傳播制度,老子提出“不言”、“希言”、“貴言”,堅持清靜無為的態度,強調個人與社會回歸自然的本性。作為對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的文化反思,老子的傳播思想蘊含著豐富的人文關懷,對于兩千多年后的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一方面,之于受眾主體,告誡人們致虛守靜,回歸心靈的自然清明;另一方面,對于外在控制力量,批判有為的干預,主張“行不言之教”。從傳播學視角來解讀老子的“小國寡民”,我們看到的并非是一位生活在桃花源中消極避世的隱士,而是心懷天下的社會改革者。

猜你喜歡
老子
你好,老子
中國漫畫(2022年10期)2022-10-27 07:20:48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安居樂業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漫畫
讀書(2018年9期)2018-09-05 03:30:16
智者老子
北大簡《老子》釋文指瑕
論老子處世哲學中的智慧
尋找老子【三】
國學(2014年2期)2014-02-13 20:02:11
老子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精品1区2区3区| 国产情侣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a级高清毛片|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亚洲三级影院| 欧美一级在线看| 华人在线亚洲欧美精品|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国产欧美性爱网|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国产日本一线在线观看免费|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色久综合在线| 亚洲第一视频区|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成人韩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网| 天天综合色网| 亚洲福利网址| 欧美性久久久久|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久久网欧美|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三级精品|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成人在线亚洲|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高清欧美| 在线99视频| 91无码网站| 国产正在播放| 国产黄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a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人妻熟妇日韩AV在线播放| 欧美人人干|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亚洲av综合网| 综合网久久| 亚洲精品日产AⅤ| 日韩毛片视频| www.av男人.com|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97在线免费视频| jizz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