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陳穎 馬曉男
(衡水學院,河北 衡水 053000)
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之中,在創新驅動下,文化產業的變革已經成為增強國家整體競爭力的重要切入點,同時也是增強文化自信,實現優秀文化輸出的有效途徑。十九大提出要建設文化強國,并對未來一段時間弘揚傳統文化進行了總體部署,這意味著構建社會主義文化傳播體系是實現文化強國以及民族復興的必然選擇。
文化具有顯著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對于文化資源而言,其挖掘與利用必須充分尊重當地人文風情。音樂文化作為文化的表現形式,其產生的背景往往與當地的地域風情具有緊密聯系,這樣才能形成獨具地域色彩的音樂資源。衡水擁有悠久的歷史,使得當地的音樂人文色彩更加濃郁,這也是衡水音樂的特色之一。所以衡水應該充分利用當地現有人文資源,實現對音樂資源的深度挖掘,從而構建完善的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產業及其周邊產業鏈的發展。文化產業是與傳統領域具有顯著區別,即文化產業大多與環境友好,并且深受不同群體受眾歡迎,有利于河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衡水需要積極推進文化產業化發展,提高當地音樂資源的利用率。
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為大眾生活質量的提升創造條件,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同時,精神生活的滿足逐漸成為大眾關注的新焦點。所以,旅游業開始成為民眾消費中的重點領域,加上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旅游業余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成為消費升級的新趨勢。那么,衡水在進行本地文化產業完善時,需要充分利用本地音樂文化產業的優勢,結合本地特色資源,補齊短板,并對民間優化音樂形態進行整體開發,使其通過文化包裝成為衡水特色旅游文化產品,推動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的進程。
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夠營造適用于不同群體的美好意境,在衡水發展歷程中,不同的社會環境都對當地音樂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形成了多樣化的音樂表演風格。由此可見,音樂屬于大眾文化資源,其適用范圍較廣,通過音樂能夠為廣大聽者傳遞不同類型的信息,所以對衡水音樂進行整體開發,必將其融入旅游發展全過程當中,有助于拓展旅游業的品質與人文色彩,推動當地旅游業的優化升級。比如在《美麗衡水》的拍攝期間,注重提煉衡水各個區縣的文化符號,同時與衡水文化進行整合,為觀眾呈現了極具視聽體驗的美麗圖景。《美麗衡水》通過不同媒體渠道對外進行宣傳,提升了當地文化的整體感染力,突出表現了當地居民奮勇創新的精神風貌。
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在發展特色旅游業的過程中,提煉獨有的創意元素,是推動當地旅游產業升級與創新的有效策略,同時也是實現當地文化產業以及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舉措。因此,在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時,必須突出文化元素的關鍵地位,各項旅游產品的開發與推動都必須圍繞文化元素展開,這樣才能助推本地文化產業的升級。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動當地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時,必須對極具歷史以及研究價值的文化資源進行保護,精準把握文化資源融入旅游產業發展的切入點,實現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讓不同資源類型能夠相互促進,優勢互補。此外,逐步強化生態旅游理念,并實現旅游產業升級,激活新的旅游產業增長點。周窩音樂小鎮位于本市武強縣,在西洋樂器的生產上占有重要地位,早在商代就已經開始制作西洋樂器。當地政府在對小鎮進行整體規劃和開發時,都注重對當地歷史文化進行保護,特別是對當地特色民居小巷,盡最大程度保留其原有風格,體現了北方民居的顯著特色。此外,在旅游園區內,音樂元素的融入烘托了該地樂器生產地的重要角色,同時基于現有生產線,實現了對原有產業鏈的延伸,相繼與德國GEWA以及北京璐德文化藝術中心展開合作,并推動了樂曲文化基礎的打造。該文化產業基地在建筑過程中,重視視覺的表現力,通過對外立面、公共設施以及街景的打造和利用,使得基地整體形象得以突出,為打造特色旅游文化項目創造有利條件。
將音樂文化與旅游開發進行整合,是對現有旅游產業發展的重大創新,現階段,兩者之間的融合發展已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國際音樂節由南寧成功舉辦,都意味著這種創新模式深受廣大觀眾喜愛,極具群眾基礎。然而對音樂文化的挖掘與提煉,仍然需要系統研究,在部分環境還存在不足之處,主要體現為缺乏領導品牌,品牌的話語權較弱。所以,基于這一現狀,推動文化旅游品牌化建設是提升大眾品牌認知的重要途徑,通過品牌化能夠讓受眾對文化旅游行程全新認識,并有利于構建完善的產業鏈。一方面,地方政府必須打造具有良好口碑的互聯網產品,形成具有地域色彩的旅游品牌。另一方面,增強品牌影響的同時,需要注重拓展產業鏈,從不同視角,形成特色文化旅游項目,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