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衛軍 趙佳慧 西京學院
陜西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地域,當地傳統圖形元素是一種民族民俗形象的特征,凝結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表達風俗習慣、人文情懷的一種藝術體現。陜西民間剪紙工藝在陜西傳統文化中歷史悠久且獨具特色,剪紙形式多種多樣,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傳統元素被設計領域廣泛運用和吸收,這些剪紙造型元素也被設計師運用到各個領域之中。書籍作為人類文明重要的標志之一,在文化傳承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眾多的閱讀書籍中,兒童繪本類書籍是兒童教育的一個開端,從書籍設計來說,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兒童繪本讀物里,讓傳統文化在兒童的心里得以萌芽,也是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將陜西旬邑剪紙元素和兒童書籍形態設計相結合進行兒童繪本創作,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也是書籍在形態設計上做出的創新性研究與思考。
旬邑剪紙內容豐富,風格表現多樣獨特,在漫長的歷史社會發展過程中,已形成了獨特的剪紙風格。庫淑蘭的彩色拼貼剪紙在旬邑已發展成為一張“名片”,許多人慕名而來觀看她的剪紙作品。她在創作中,以民間歌謠內容為題材,進行彩色剪紙作品創作,同時并附上歌謠,使剪紙作品更加完美。她不但用彩色紙創作剪貼畫,還把彩色紙作品貼在剪紙箱和剪紙壁畫及掛件上,留下了讓世人驚嘆的剪紙窯洞。“剪花娘子”以庫淑蘭為原型,是神話象征的形象,其形象體現出剪紙技法成熟、紋飾煩瑣、顏色明亮、剪貼工藝復雜的手法,且多彩色紙拼貼成畫,畫面具有極強的主題性,再裝飾許多獨立小紋樣,以點、線、面的排列手法對不同的動物、植物和裝飾紋樣進行組合,增加了作品的藝術性和象征感,也賦予了畫面傳奇的色彩。庫淑蘭為旬邑彩色剪紙藝術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積累和總結了經驗,成為旬邑彩色剪紙的開拓者和代表人物。
在庫淑蘭拼貼剪紙中我們可以提取很多適用于兒童讀物的造型元素,可使繪本創作從內容到視覺效果、從文字圖畫互動到裝幀設計,都可以帶給兒童新穎的閱讀感受。兒童對世界的觀察方式是直觀的,兒童的認知能力導致他們不善于對對象做分析,會把大部分的事物看作一個整體來進行認知和接受,這種認知方式決定了他們會更愛色彩鮮明、生動有趣、夸張變形的造型。庫淑蘭剪紙中蘊藏著大量值得兒童插畫借鑒的元素,無論是花鳥魚蟲的裝飾紋樣還是“剪花娘子”,都是極為簡練、單純、穩定的造型。這種通過抽象簡化、夸張簡練并富有神話色彩的造型,很符合兒童對圖畫簡單、童趣的認知審美特點。在兒童繪本創作中,鮮明的造型特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繪本的風格,我們在創作繪本過程中應尊重兒童成長時期的審美心理特點,創作出基于客觀事實的真實形態,讓兒童繪本閱讀符合兒童心理的同時提升孩子的閱讀、創造和認知能力。
在兒童書籍設計里,色彩是最有誘惑力的元素,如果色彩運用到位就會在第一時間提升書籍的整體美感。兒童對色彩敏感度已經開始具有初步的認識,他們喜歡具有強烈色彩感的事物,而庫淑蘭剪紙藝術中的圖形色彩非常豐富,顏色搭配協調,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彩色拼貼剪紙造型獨特,色彩亮麗,這些都能讓孩子在感受到美的樂趣的同時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傳遞。繪本中的色彩語言最值得強調的就是它的文學性和藝術性,對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兒童會在書籍中尋找自己喜愛的色彩來寄托情感,優秀的繪本讀物不僅能傳遞傳統文化更能樹立孩子良好的認知與創造能力。
書籍是可拿可放可觸可翻的實體物,觸覺是書籍給人的一個重要感官,也是常規書籍區別于電子書的一個重要標志,兒童書籍的材質選擇一定是溫和并且觸感較好的。材質上我們可以借鑒手工書的形式,將繪本中的部分紙質材料利用造紙工藝融合一些蠟光紙的碎紙屑,從而使兒童能更好地感受到剪紙的趣味性、體驗感和創造力并增強孩子在閱讀時的互動性。其次,材質的選擇也給繪本讀物帶來了主體性、藝術性、裝飾性和新穎性,為中國傳統繪本讀物的發展提供新方向,也能為兒童帶來豐富的體驗,使體驗到的感受經過時間沉淀,慢慢化為知識和能力。
兒童繪本的受眾是兒童,在繪本創作過程中不能不考慮書籍整體設計內容是否符合兒童的閱讀特點,同時,在繪本創作中可多加入一些傳統的民間美術元素,并且從造型、色彩、構圖和想象力方面去綜合改良和設計。在兒童繪本的創作中我們更進一步的了解了孩子的世界,模仿他們用直觀的感受觀察世界,并在兒童繪本中將萬事萬物以擬人化賦予它們生命的色彩,用天真、自由的思維方式創造出一個幻想神奇賦有生命力的世界,用生動的剪紙造型形象使兒童加深了對于這本書的印象,從而讓兒童感受到正確的引導和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