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洋 沈陽音樂學院
鋼琴學科教學是藝術教育中重要的教學類型之一,在我國新課程改革理念提出之后,教育領域逐漸重視起學生的藝術教育,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所以,教師對鋼琴教學方法的選擇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來說具有很大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合學生的發展需要,鋼琴學科面臨教學方法的改革。本文主要分析了鋼琴教學中創新模式的構建,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全新的鋼琴教學方法,為我國教育領域中的鋼琴教學提供參考。
與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其他學科相比,鋼琴教學方法創新步伐相對較慢,目前仍有部分地區的鋼琴教學處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并且鋼琴學科屬于藝術性學科,不同的地區對其重視程度有所不同。所以鋼琴教學的創新模式發展面臨一定的阻礙。要想促進鋼琴教育教學的發展,需要推進鋼琴教學的創新步伐,以高校的鋼琴教學為例,積極研究與探討鋼琴教學的創新模式。
在不同的音樂會上,演奏者的不同常常使同一首鋼琴曲譜表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這是鋼琴藝術魅力能動性的體現。所以,演奏者對鋼琴樂譜的鑒賞能力與創新意識影響其鋼琴的表達效果。這為目前的鋼琴教學活動帶來了一定的啟發,創新模式對鋼琴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社會不需要固定演奏模式的演奏家,而需要能夠自主創新藝術表現形式的藝術表演者,所以高校鋼琴教學創新模式是時代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勢。教師應尋找有效的辦法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新時代下教育教學體現出的共性特征有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的提升等。所以在鋼琴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可以從探究式教學入手,在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對學生鋼琴學科知識的拓展。同時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主張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動力,實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所以在實際的鋼琴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分組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探索,尋找與自己風格相一致的樂曲演奏方式。
比如,教師在進行《瓦妮莎的微笑》的教學時,大部分學生覺得《瓦妮莎的微笑》表達的是輕快、靈動的氣氛,但是由于創作詞曲的作者并沒有對此曲的創作背景做出解釋,也無法考證此曲是否是紀念作者的女兒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大膽的想象,并根據自己的想象創作出具有獨特風格的演奏方式。學生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創作。對鋼琴曲的大膽創作能幫助學生突破固有思想,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擁有高于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學生鋼琴水平的突破,教師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鋼琴知識,給學生一定的思維引導,學生在教師提供的知識的基礎上,發揮自身的想象,完成對自身創新意識的培養。比如在鋼琴教學中,演奏鋼琴必須以一定的演奏技巧和對鋼琴曲理解能力為基礎。教師可以傳授給學生一定的鋼琴演奏技巧,學生在掌握了基礎的鋼琴演奏技巧的基礎之上,才能結合自身對鋼琴曲的理解,完成對鋼琴曲的鑒賞和創新,并且在啟發式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一定的創新性教學資源,向學生列舉幾個具有創新思想的鋼琴故事和鋼琴曲目,然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進行《二泉映月》的教學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不同類型的《二泉映月》演奏方式,比如輕快型演奏法、動感型演奏法等,激發學生對傳統《二泉映月》鋼琴曲的演奏模式的突破,實現鋼琴教學的創新模式。
在鋼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對前人著名鋼琴作品的欣賞和傳承,更重要的是培養新一代藝術人才,所以教師應培養學生對鋼琴曲的創造能力。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然后再鼓勵學生表現自己,對創造成果良好的學生實施一定的獎勵,調動學生創造鋼琴曲的積極性。學生在自身對鋼琴知識和演奏技巧理解水平的基礎上,不斷創造的過程是不斷熟練鋼琴基礎能力的過程,也是對學生創新意識提高的過程。
綜上所述,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模式是教學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教師在鋼琴教學的每一個階段都應注重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創作已有的鋼琴曲的風格、創作新的鋼琴曲等方法,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利用引導式、探究式教學和構建設計型教學模式等措施,在多種方式的引導下,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鋼琴技能,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