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0周年·2017.7.1
香港,你好
在回歸慶祝日活動期間,香港開進了一艘人民解放軍的戰艦——屬于中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2000張參觀券發放到了香港市民的手上,供市民參觀。從高空視角下看,航空母艦飛行甲板上是700余名海軍官兵,他們身穿白色制服,在遼寧艦飛行甲板上列隊成四個字,向香港市民道了一聲“香港你好”。
看著自己的堅船利炮,很多人免不了會回想起一百多年前,這個詞卻屬于另一個殖民國家。氣脈衰弱的清政府無法抵擋英國殖民擴張的步伐,一連三個不平等條約,清政府將香港拱手相讓給英國政府,為期99年。
不過,再將歷史往前推,香港作為一個開放港口,其主旋律一直是與世界各地往來的商業和貿易。香港作為商港的歷史十分悠久,在古代,無論是地中海地區來的希臘商人,還是從印度出發來到中國海岸的波斯或是印度、阿拉伯商販,大部分時間都會來到廣州進行交易。得益于珠江口東出口的位置,無數前往廣州的商船通常會選擇在香港下錨、休息或者貿易。香港商賈云集,漸成貿易大港,長期作為中國內地經濟和世界經濟的“溝通橋梁”。

回歸20年后,香港仍然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財政儲備接近一萬億,經濟年化增長率為3.5%,遠超許多歐美發達經濟體。香港正在與內地經濟融合得更加緊密。
近些年,美國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也開始在港設立創新機構,香港借此保持著較強勁的科技創新能力,珠三角城市與香港之間的合作將會不斷出現在尖端技術領域中。珠三角與香港之間的經濟合作,也早已不止于“三來一補”、“前店后廠”的加工出口貿易模式。
回歸二十年也是中國“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第二十年。有一組數據顯示,香港平均預期壽命均為世界第一。香港特區政府將預留2000億港元推動醫院發展計劃,興建更多新醫院并擴展醫療設施和服務。香港教育開支在2017年已經增加到780億港元,比二十年前翻了一番。接下來,香港還將開始實施15年免費教育……民生不斷改善的背后,離不開香港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支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