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
摘要: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成為企業經濟發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意義,并且從兩者的聯系和差異出發,對融合工作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融合
在當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成為企業發展的趨勢,使會計職能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中,為企業的發展策略提供科學的指導。
一、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重要意義
財務會計是將企業的交易或信息數據,通過記錄、確認、統計、報告等方式進行處理,為企業相關人員提供企業的財務報表和運營信息,反應企業日常的運營和經濟活動。管理會計是將企業的運營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為企業的經濟活動和發展戰略提供決策支持,旨在通過有效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將兩者的職能融合,發揮共同作用,是新形勢下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能夠提高企業信息共享程度,實現企業各項資源的最優配置和最大化利用,降低經濟活動成本,提高會計工作效率,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關系
(一)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關聯性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都屬于會計學科的一部分,首先,兩者都為企業的經營活動服務;都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目的;其次,兩者的信息資源具有同源性,只是在相同信息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目的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反應;最后,財務會計的工作成果是管理會計的重要信息依據,管理會計在財務會計的信息基礎上進行加工處理。
(二)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差異性
首先,對象不同,財務會計屬于外部會計,主要為外部提供企業的財務信息,管理會計屬于內部會計,主要向企業內部提供經營信息和決策規劃;其次,側重點不同,財務會計主要針對企業已經發生的經營活動的數據信息,管理會計主要通過信息加工,為企業提供管理決策規劃支持;最后,工作要求不同,財務會計人員需要根據會計準則,對信息作出準確和真實的反應,管理會計還需要對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解決財務問題。
三、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會計觀
首先,企業應該樹立正確的會計觀,加強對會計財務和管理職能的認識,讓會計參與到企業的管理中;其次,會計人員要認識到新形勢下的自身工作內容,除加強財務賬目的處理能力外,還要掌握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所需要的技能;最后,企業需要加強會計人員的技能培訓,并且引進優秀的會計人才,建設高素質的會計隊伍。
(二)建立健全的會計制度
企業需要健全的制度為經營管理提供科學的保障,因此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融合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支持。目前,企業一般擁有較為完善的財務會計制度,但管理會計在制度上存在不足,企業要健全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相融合的制度,首先,需要明確管理會計的職責,使管理會計能夠合理分配企業的資源,為企業發展提供科學的信息和決策;其次,完善會計監督制度,對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工作進行全方位監督管理,保證兩種會計職能融合的工作質量。
(三)設立獨立的管理會計部門
管理會計的職能主要分為成本會計和管理控制系統,而傳統的企業會計職能被財務部門所承擔,容易使財務出現預算和管理上的混亂,降低了企業會計工作的效率。因此,企業需要將管理會計的職能從財務部門中分離出來,設立單獨的管理會計部門負責,并且將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融合后參與到企業的經營中去,提高企業的效益。
(四)加強信息化技術的應用
會計工作需要面對和處理大量、復雜的財務數據,并且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需要實現數據共享,現代信息化技術為數據共享提供了技術支持,還可以進行遠程控制和實施管理,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首先,企業要將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數據進行編碼和分類,構件信息目錄,方便查閱和管理;其次,根據信息目錄構件數據庫管理系統,將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信息統一整合,實現數據共享;最后,將數據庫與企業ERP系統進行對接,實現企業內信息的高效共享,方便管理人員掌握企業的運轉經營情況。
(五)循序漸進的推進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工作需要企業對兩者的聯系和區別具有深入的認識,通過分析兩者的職能和特點,探討相互融合的有效方法,這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的推進,不能急功近利。首先,兩者的融合工作需要以保證現有的會計體系能夠繼續發揮職能為前提,使企業的會計工作不出現混亂;其次,加強管理會計制度的完善,縮小與財務會計的差距;最后,企業必須重視每一個融合環節,發現問題及時調整解決。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是企業實現快速穩定發展的趨勢,兩者融合不僅能夠為會計工作提供數據支持,提高財務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還能夠降低企業的經營管理風險。
參考文獻:
[1]李娜.淺析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J].環球市場信息報,2014,12(22):201-206.
[2]程艷.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J].財會研究,2011(2):52-54.
[3]梁原.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探討[J].新經濟,2016(21):77.
(作者單位: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