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希 張利明
【摘 要】本文對太倉港港口物流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論述和分析,針對現存的問題提出了以物流信息化建設、供應鏈管理兩大戰略為基礎的太倉港港口物流發展策略
【關鍵詞】信息化;供應鏈;港口物流發展策略
隨著世界經濟區域化、國際化、一體化的發展,以港口為中心的現代物流日益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動脈”。 港口物流業的快速、可持續性發展將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各港口保持競爭力最有效的方法。太倉緊鄰上海,開辟了太倉港至洋山港快航,搭建太倉港江海中轉平臺,來引導蘇錫常地區集裝箱貨主“棄路改水”從太倉港出運。而太倉港又是國家定位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集裝箱干線港,具有發展物流業的地緣優勢和優良的腹地資源。因此對太倉港港口物流發展策略進行研究迫在眉睫。
1 太倉港港口物流的發展現狀
太倉港緊鄰上海,位于江蘇東南部,是江海聯運最佳結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太倉港擁有發達的經濟腹地,蘇南經濟快速增長及長江中上游貨箱江海中轉需要,為太倉港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貨源和穩定的箱源保障。
太倉港截止2017年9月,太倉港已建成碼頭泊位72個,設計吞吐能力1.25億噸、435萬標箱。集裝箱航線總數已達166條,其中近洋航線17條,內貿干線38條,長江(運河)支線71條,洋山支線40條。經過近幾年開發建設,太倉港物流業已得到快速發展,但是作為一個開港20多年的新碼頭,太倉港的港口物流發展仍然面臨諸多問題。
2 太倉港港口物流存在的問題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日益突顯,太倉港港口物流的發展遇到了瓶頸,主要表現為港口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港口物流管理理念落后兩個方面。
(1)港口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程度低和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缺乏。目前,太倉港多數物流行企業仍采用傳統運作方式,通訊手段仍停留在使用電話、傳真方式上,而條形碼技術、全球定位系統(GPS)、射頻技術(RF)和實時監控系統等物流技術尚未得到普遍應用,信息傳遞的速度和準確性得不到提高,單據處理成本、庫存成本和人事成本不能有效控制。太倉港還缺少一個以政府為主導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 影響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物流企業經常出現信息渠道不暢通,資源配置不合理、作業銜接不到位從而進一步影響港口物流的發展的現象。
(2)港口物流管理理念落后、增值服務不夠
太倉港口物流業雖然基本形成了以集裝箱物流為主、 以散貨物流為輔的格局, 但是經港口運輸的大宗散貨主要是生產性原料, 絕大部分物流為簡單的貨物中轉,不在太倉市加工增值。港口基本上還是以裝卸、搬運、倉儲、運輸為主,貨物加工、包裝、配送服務還顯不夠,未能形成以信息技術支撐的運輸、倉儲、加工、包裝等一體化的現代物流產業鏈,沒有充分發揮貨物在港口大進大出、方便快捷、成本低的特點。
3 太倉港港口物流發展策略
要解決好太倉港港口物流存在的兩大問題,需要同時做好信息化建設和供應鏈管理兩大戰略,以信息化為技術保障,供應鏈管理核心齊頭并進,再加上地方政府提供資金、政策支持,共同促進太倉港港口物流的發展。
(1)信息化建設
要解決太倉港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程度低和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缺乏的現狀 ,必須進行現代化的、前瞻性的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是物流的靈魂,沒有港口物流的信息化,就沒有港口物流的現代化。因此,加強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設十分必要。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設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建立港口物流綜合信息系統
利用太倉港現有的信息中心平臺,將門戶網站、數據交換平臺、企業內部信息管理平臺、電子商務管理平臺等整合到同一個信息系統中去,即將碼頭公司、物流企業、政府監管部門的信息系統整合,同時開發客戶應用端,建設港口物流綜合信息系統。
2)港口物流綜合信息系統的技術設計層次
從設計層次上來說,太倉港物流綜合信息系統的設計至少應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指揮調控中心, 這是信息平臺的中樞神經, 應規劃建設在港口管委會區域內; 第二層次是物流園區及物流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統,此為現代物流運作的執行層, 應布局在港區和各碼頭及現代化的物流功能園區內; 第三層次為具體客戶層,應通過互聯網絡或 EDI 系統與輻射區域的廣大物流客戶相互聯系,為客戶提供諸如貨物跟蹤、貨物狀態、貨物交接、單證辦理和管理、提單、通關、聯運、倉儲儲存情況、船期預告貨運市場行情等情況,用戶可直接在網上開展商務活動。
3)單一窗口建設
針對太倉港進出口貨物實際物流過程遇到向政府監管部門多次申報、受多次監管的問題,要促進太倉港港口物流發展,必須構建“單一窗口”,即以“一站式服務”為目標,在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 將現有口岸多部門申報受理模式改變為一點接入、一次申報、一次辦結的“單一窗口”模式,實現跨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提高執法效能,節省人力和時間成本,為滿足外貿新業務及自貿區體制機制創新提供技術支撐服務。
(2)供應鏈管理
針對太倉港港口物流管理理念落后、增值服務不夠的現狀,要促進太倉港物流業的發展必須實施供應鏈管理。
港口供應鏈是指以港口為核心企業, 將各類服務供應商 ( 包括裝卸、加工、運輸、倉儲、報關、報檢、配送, 甚至金融、商業服務等企業) 和客戶 ( 包括付貨人和船公司等) 有效結合成一體, 并把正確數量的商品在正確的時間配送到正確地點, 實現整個供應鏈成本最低的功能性網絡。 與典型制造型供應鏈不同的是, 港口供應鏈沒有制造環節, 它是以港口作為主導供應鏈的核心企業。
供應鏈管理中必須發揮港口主導作用,提高核心競爭力。供應鏈管理中所有的服務都圍繞港口業務服務,為港口業務、港口物流提供增值服務,而各類服務的引入與整合又反作用于港口發展,提高港口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太倉港而言,供應鏈管理中側重于加強加工服務業和金融服務的引入,加工服務的引入,例如在港口對進口肉類、水產進行初加工,會使得一些生鮮食品的順利進口成為現實,對進口原木、板材的再加工,能夠顯著地提高其的附加值、方便物流運輸更能顯著地增加地方的GDP和稅收;金融服務的引入,例如針對大宗貨物進口商現場提供金融質押貸款服務,能明顯增強進口商的資金流動性,提高資金利用率,推動進口商加大進口量。港口與供應鏈服務商們在供應鏈管理中是合作共贏的局面。
(3)地方政府資金、政策支持
地方政府牽頭,構建資金結算、信貸平臺,為港口物流提供增值服務,引入擔保和保險機構,為進口商提供貨物質押融資服務,為出口商信用保險支持,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和覆蓋面,加大對品牌產品、小微企業等的支持力度。信貸政策中向港口物流企業有所傾斜,通過府貼息、減免稅費等提供較低融資成本,促進港口物流業發展。
最后,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下,信息化是全球化港口物流發展的必由之路,供應鏈管理是港口物流的發展主方向,資金、政策支持是太倉港港口物流騰飛的翅膀,以上三個方面發展策略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1]王景敏.電子商務模式下港口物流信息化發展策略研究,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年3月90-92.
[2]董艷梅.基于供應鏈管理的港口物流發展模式設計,特區經濟47-48.
[3]朱文濤.對太倉港發展港口物流的思考,商場現代化,2009年3月222-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