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
再保險作為“保險的保險”,是指當原保險人對于其承保的風險無法全部承擔的時候,就需要通過再保險市場,將一部分風險分散轉移。近年來隨著“新國十條”的推行,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放開,以及“償二代”的推行,國內原保險市場發展迅速。再保險市場的發展能夠促進國內原保險行業的穩健運行,隨著“一帶一路”的推行,海外投資的企業增加,保險在社會保障、防災減損和社會管理方面的功能尤為重要,不少原保險公司也開始致力于布局全球保險市場,而再保險市場的發展不僅服務于海外投資企業,還對“一帶一路”的建設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本文分析了國內再保險市場的現狀,研究了當前再保險市場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償二代”施行的背景下如何完善國內再保險市場的建議,以期能夠利用國內再保險市場的轉型更好的服務于“—帶一路”的戰略。
中國再保險市場的概況
國內再保險市場業務承壓
第一,2016年中國再保險業總資產減少近半,下行壓力巨大。根據保監會數據,到2016年11月份,中國再保險業總資產相比2016年年初下降了47.24%,資產規模僅剩下2735億元。第二,去年國內再保險市場的分保賠付支出大于分保收入。2016年,國內再保險也的分保賠付支出超過了1100億元,同比增長了65%,但分保收入卻不足1000億元,呈現了下降趨勢。其中壽險業務這一不平衡現象更加突出,2016年壽險業務的分保賠付支出增速超過150%,分倮支出達到了分保收入的兩倍以上。這主要是因為隨著“償二代”的施行,人身保險中部分險種的風險資本要求降低了,而用來解決原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的再保險業務就受到了影響,部分人身保險的財務再保險業務被終止。
再保險市場競爭加劇
2016年以前,國內主要的再保險集團分為兩類:中資的有中國再保險集團和太平再保險等,外資的有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瑞士再保險公司、美國再保險公司、法國再保險公司和漢諾威再保險公司等。但僅僅2016年,國資背景的人保再保險公司、國有和民營混合所有制的前海再保險公司獲批籌建,還有25家公司在申請再保險牌照,比如亞太再保險、華宇再保險等等公司。雖然上文提到2016年國內再保險資產受到“償二代”的推行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國內保險業的發展,再保險市場作為保險市場的一部分,也開始呈現出多元化競爭的格局,競爭日趨激烈。
再保險監管體系逐步完善
2005年頒布了首個《再保險業務管理規定》后,我國又通過一系列舉措建立了外資再保險的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制度,而2015年中國保監會又出臺了《中國保監會關于實施再保險登記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并在2016年1月1日正式運行再保險登記系統。近年來的再保險監管政策強化了事中事后監督,更加趨于專業,這不僅有利于我國再保險市場的發展完善,還有利于提升我國保險業的國際地位。
中國再保險市場存在的風險
再保險市場供需矛盾
一方面,國內再保險市場供給主體迅速增加。在低利率市場環境、呈現出“優質資產荒”的情景,近年來保險市場的繁榮,也讓大量的民營資本選擇了原保險市場進行投資,僅在2016年一年內,就獲批了兩家再保險公司,以華宇再保險為代表的25家公司依然在排隊等待申請再保險牌照,再保險市場供給主體擴容明顯。另一方面,再保險市場的需求卻不足。“償二代”的實施釋放了部分風險資本,這使得一些直保公司的償付能力得到提升,過去單純用來解決償付能力不足的財務再保險需求量下降。比如財產保險中車險的分保需求持續下降,人身險也終止了部分險種的財務再保險業務。2016年再保險公司的利潤下滑了約60億元,隨著供給擴容、競爭加劇,原有的再保險商業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市場競爭。
再保險公司專業水平不足
第一,“償二代”的實施使得再保險市場供需矛盾問題凸顯,再保險市場也進入了微利時代,原有的再保險商業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競爭格局,再保險行業進入了轉型期,再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專業技術能力、定價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第二,國內再保險市場起步晚,再保險公司的員工大多來自于原保險公司,不能滿足專業性更強的再保險公司的需求。隨著“一帶一路”的施行,國內企業海外投資的增多,需要一批專業的法律人才、保險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助力中國再保險市場的發展。第三,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不管是直保公司還是再保公司都面臨著“優質資產荒”的問題,再保險公司如何識別投資機會保證穩定高額的投資收益,如何加強風險管控能力和金融創新能力都是需要回答的問題。
再保險市場保費外流嚴重
中國再保險市場上的再保險公司超過一半是外資機構,由于國內再保險市場起步晚,發展不健全,大量再保險保費被分保出去。雖然隨著“償二代”的施行,2016年外資再保險公司的利潤下滑巨大。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甚至表示2017年的中國區業務如果不能達到其預期利潤將不再續保,但中資保險公司之間并未合力,海外服務經驗不足,缺乏穩定的再保險保障。當前的中國再保險市場并不能滿足“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境內“走出去”企業的風險保障需求,整個再保險市場無法形成全球協同、穩定高效、全面的風險保障體系。
中國再保險市場的轉型建議
打造創新型服務和尋求新的盈利模式
要想贏得下一輪再保險市場的競爭,各個再保險公司就需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打造創新型服務:結合當前社會中新出現的問題和風險,研究新的保險解決方案,比如全球網絡安全問題方面的再保險;重視“一帶一路”、絲路基金等國家政策帶來的各種商業保險機會,比如巴基斯坦的聯合循環電廠各項目;關注政府層面當前重視的試點項目,比如巨災保險、農業止水保險、車聯網保險等等;選取一些存在已久但市場幾乎空白的保險產品方向,比如中國再保險集團探索的境外人身傷害保險、恐怖襲擊等保險保障。
提升人才素質和專業技術能力
“償二代”的實施增強了國內再保險市場的競爭程度,“一帶一路”的推行也帶來了諸多挑戰,中國再保險市場的傳統模式難以適應再保險市場的調整轉型。下一輪再保險市場的競爭核心是高素質人才,再保險公司需要完善自身人力資源體系,培養能夠適應“一帶一路”戰略推行下不同企業的需求。在培養專業人才的同時,再保險市場還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風險組合分散能力,完善產品設計開發能力,提升技術能力,打造中國再保險公司的品牌,這樣才能把握住“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巨大利潤空間。
加強再保險市場的信用評級建設
保險公司的監管主要是償付能力的監管,這不僅適用于原保險公司,也適用于再保險公司。在“償二代”實施的背景下,保險公司的信用評級也成了必然趨勢,加強再保險機構的信用評級體系建設,能夠促進再保險公司提升其風險管控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同時也能提升我國再保險機構的國際市場地位,確保其償付能力,促使其在不同國家無差別地開展再保險業務,使得中國再保險公司把握住“償二代”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機會,實現中國再保險市場的調整升級。
加強內外合f~'-r造再保險共同體
首先,中資再保險公司可以合作,相互分散風險,促進中國再保險市場的穩健發展,提升整個市場的承保能力,2000年的核共保聯合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今太平再保險公司已經開始全球布局,實施產險壽險雙輪驅動,而中國再保險集團也抓住了“一帶一路”戰略的機會,進軍海外市場,中資再保險公司可以加強合作,提升整體競爭力。其次,中國的再保險公司可以與各家企業打造“再保共同體”,比如中國再保險集團就在今年全國防災減災日——5月12日推動了中國安保共同體的成立,建立以“中國保險+中國安保”為特色的海外急難救助服務體系,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再保險業轉型中,各家再保險公司要以客戶為中心,結合政府部門、各級企業和金融機構,發揮金融創新能力和資源優勢,為“走出去”的企業和重要項目提供全方位的風險保障。
(作者單位:東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