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開放大學作為專門化的成人高校,在學校屬性、教育對象等方面與企業大學存在著很多共性特征,有利于二者開展合作。在實際合作中,要以企業大學為主導,開放大學需要轉變觀念,轉變角色,將自己定位于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化、多手段的教育服務的提供者,根據企業大學各種類型的教育需求,利用開放大學自身在管理、師資、資源、平臺建設、教育信息等方面的優勢,為企業大學量身打造對口的教育項目,提供全面的、個性化的、定制式的教育服務,滿足企業為實現戰略發展目標、提高核心競爭力在人才培養方面的需求。
開放大學與企業大學合作模式應用的實踐探索
國家開放大學長春分部即長春廣播電視大學(以下簡稱:長春電大)自建校以來一直在與企業、行業開展各種形式的聯辦、合作,為區域建設輸送了大批實用型人才,為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在與企業大學合作、共建方面,也進行了有效地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積累了有益經驗。
JT集團是以醫藥連鎖、批發、產品經銷為主體,集電子科技、文化傳播于一體的復合型產業集團。JTr集團戰略總部設于北京,連鎖業務總部位于沈陽,培訓部門下設商學院。商學院立足于集團發展戰略目標,致力于提升員工的持續發展力方面的培訓。為了進一步豐富商學院的業務范圍、提高職能作用,建成新型的企業大學,LTT集團與長春電大進行了初步接洽,希望通過合作實現二者強強聯合,以校企合作模式實現共建共贏的發展。
長春GJ集團是國有控股的股份制城市客運企業。西昌汽車公司是隸屬于長春GJ集團的營運分公司,在業務上抓服務、促效益,抓管理、促提高,不斷拓寬經營渠道.打造企業品牌。同時公司重視人才的培養,經常組織各種業務培訓。通過與長春電大聯合舉辦的專項課程培訓,力求提高公司員工的服務水平與業務能力。
開放大學與企業大學合作的實踐效果分析
本著尋求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長春電大與商學院進行了初期的接洽與溝通,為商學院設計了企業大學發展規劃,但最終并沒有形成實質性的合作,探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多個方面的對口承接范圍不匹配。首先,長春電大根據JT集團組織架構、業務范圍,以及商學院發展現狀、培養需求等情況,為商學院設計了多層次、模塊化的合作發展計劃。但是,由于JT集團屬于全國性發展企業,營業網點遍布全國,并且商學院機構總部設置在沈陽,涉及人員培訓以及相關教育需求輻射全國。而長春電大主要以長春區域范圍內業務為主,雖然能為商學院的組織發展提供多方位設計,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有地域、交通等方面的限制影響雙方聯絡溝通、快速布置。其次,JT集團主營業務以醫藥連鎖銷售為主,員工培訓、人才培養多存在于醫學、藥學、藥品銷售方面。而長春電大在醫學、藥學方面的學歷教育和培訓項目基本是空白,醫藥方面的師資力量非常有限,藥品營銷專業只有??茖哟危瑹o法滿足大型企業集團在全國范圍內的員工培訓、人才培養需要。最后,長春電大即國家開放大學長春總部屬于國家開放大學的省級院校,在國開大學系統里,教學網絡覆蓋全國,每一省市都有分部、分院、學習中心,不允許跨區域招生。所以,即使長春電大有能力為JT集團提供師資、資源、管理,也只限于短期培訓類項目,在學歷教育方面受地域限制,合作的機會寥寥無幾。由此可見,對于大型企業集團,長春電大現在在各類師資、資源建設、管理水平上的實力還無法滿足集團化的戰略發展需要。但是,對于未來的展望,長春電大可以利用自身成人高校的辦學經驗與優勢在信息咨詢、搭建平臺等方面為切入點與商學院進行合作,逐步推進合作發展的步伐。現階段,長春電大與商學院之間有部分管理人員的學歷教育項目,但是參與人員有限,期待有更深層次的發展。
長春電大與長春GJ集團西昌分公司的合作,現階段僅限于提供短期培訓課程。長春GJ集團作為地方大型國企,已經認識到組織員工培訓、提升員工素質的重要性,也經常開展各種形式、各個方面的教育培訓,但是,并沒有建設自己的企業大學。長春電大與西昌分公司的合作也多是臨時性的、偶然性的接觸,既沒有計劃、規劃,也不成規模、體系。所以,對于長春電大和長春GJ而言,這種狀況可以成為二者合作的機會。按照定制式的校企合作模式,長春電大對二者的合作做了初步的設計。第一,協助長春GJ集團成立自己的企業大學,滿足企業發展對教育、培訓需求。第二,通過對長春GJ集團組織結構、發展戰略以及各個分公司員工受教育狀況等方面的調查,歸納出各種類型、各個層次的教育需求。第三,根據輕重緩急順序,為相關教育需求設計所需教育項目或教育任務。第四,與長春GJ集團協商,按計劃、按步驟組織各項教育任務的實施。但是,在實踐中,由于長春電大與長春GJ集團的合作,需要雙方高層領導的接觸、調研、判斷,最終確定結果。但是,這就需要為雙方高層領導提供各種相關背景資料,需要對雙方高層領導進行講解、分析,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等等。這個過程需要長時間去做工作,并非短時間內可以達成的。
簡而言之,多層次定制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就是以企業為主導,按照企業發展需要,為企業提供各種所需教育、培訓項目。在這個模式里,高校站在教育服務機構的角度,不僅拓寬了自身的業務范圍、提高了師資、資源、管理等方面使用效能,也滿足了企業各項教育需求,實現二者共贏的目標。在實踐中,隨著國家、社會的快速發展,需要更多的高校利用自身優勢引導企業,構建企業大學,輔助其規范化良性發展,共同促進學習型社會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開放大學與企業大學合作模式創新性研究”(課題編號ZD1607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長春廣播電視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