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監管部門對代幣發行融資交易平臺(ICO)的監管正在進一步趨嚴,并逐步將規定細化。
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官網(下稱“央行”)等七部委發布相關文件。文件稱,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央行方面還要求,自9月4日起,任何所謂的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對于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的代幣融資交易平臺,金融管理部門將提請電信主管部門依法關閉其網站平臺及移動APP,提請網信部門對移動APP在應用商店做下架處置,并提請工商管理部門依法吊銷其營業執照。
三季度,銀監會系統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重點任務,在前期采取的一系列監管措施基礎上,遏制資金脫實向虛勢頭,促進風險有序釋放,確保銀行業安全高效穩健運行。
對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交叉金融風險、房地產泡沫風險、案件風險等開展專項排查,摸清底數,做到胸中有數。今年以來,銀行業資產質量保持穩定,不良貸款率比年初下降0.04個百分點。銀監會以同業、理財、表外業務為重點推進銀行業市場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遏制資金脫實向虛,降低影子銀行風險。同業資產和負債雙雙收縮,比年初分別減少2.6萬億元和2萬億元。理財產品增速連續八個月下降,目前降至4%,比去年同期下降30個百分點,同業理財余額比年初減少2.6萬億元。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47個百分點。今年委托貸款同比少增8279億元。

初步統計,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71.23萬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16.65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余額為2.48萬億元,同比下降5.7%;委托貸款余額為13.88萬億元,同比增長10.8%;信托貸款余額為8.06萬億元,同比增長35.9%;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為4.37萬億元,同比增長14.8%;企業債券余額為18.21萬億元,同比增長5.2%;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為6.43萬億元,同比增長17.1%。
從結構看,9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8.1%,同比高0.3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余額占比1.5%,同比低0.2個百分點;委托貸款余額占比8.1%,同比低0.2個百分點;信托貸款余額占比4.7%,同比高0.8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占比2.6%,同比高0.1個百分點;企業債券余額占比10.6%,同比低0.8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占比3.8%,同比高0.2個百分點。

一場地方金融監管改革正在進行。改革內容是為其加掛金融監管局牌子,增強監管職能。河北、山東、深圳金融辦已加掛金融監管局牌子,江蘇、湖北等地也正在研究推進這一調整,更多的地方將陸續加入。
此次改革對應的背景是,類金融業態繁多,監管職能又分散在各處,金融監管空白與重復并存,一些風險事件的暴露更是凸顯當前地方金融監管格局內在的矛盾。金融業務的風險外溢性和專業性,要求必須對其加強監管。山東等地已率先探索給地方金融辦加掛金融監管局牌子,健全地方金融管理體制。未來地方金融辦可能承擔審批、監管和擔責的職能,各地金融辦加掛金融監管局牌子,監管職能將持續加強,與一行三局(地方人行、銀監局、保監局、證監局)形成錯位監管和補充,筑牢監管籬笆。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8月當月民間投資增速降至3%,在經歷了數月的增長后連續兩月呈現回落態勢。研究機構預測,今年四季度民間投資仍然存在下行壓力。
一些業內專家和研究機構認為,目前民間投資仍然存在一些政策障礙,未來民間投資仍然存在壓力,投資意愿需要進一步推進引導。而為了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國家發改委以及眾多地方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新的促民資政策,包括進一步消除政策阻礙、加速各項促民資政策的落實、進一步降低民間融資困難和企業制度性成本以及推進PPP項目落地等。
繼監管層出臺最嚴格的基金子公司新規后,各地證監局多次對轄區內基金子公司業務進行摸底、調查。其中包括資產證券化(ABS)、一級市場股權項目、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投融資項目等。
近一年來,監管對于基金子公司的關注從未降低。而近期,監管層再次對數家基金子公司的隱含風險進行了進一步排查。據悉,監管層此次主基調是維穩,要求基金子公司及時自查和消除不穩定因素。據了解,這雖然不是監管層首次對基金子公司風險進行排查,但涉及層面在客戶和系統上的,尚屬首次。業內人士認為,借助此次摸底基金子公司,監管層可能會推出更為規范的業務標準和模式,對于系統、客戶的維護會更加細致。
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以下簡稱“互金協會”)發布《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 個體網絡借貸》(T/NIFA 1—2017)團體標準。
與此前的標準不同,新標準將強制性披露項由原來的65項增至109項,其中包括與投資者息息相關的網貸平臺安全問題及借款人信息透明等問題。修改后的團體標準中,信息披露項為126項,較原標準增加了30項,其中強制性披露項由原來的65項增加至109項,鼓勵性披露項由原來的31項減少至17項。互金協會介紹,修訂后的標準對從業機構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嚴格,行業信息透明度將進一步提升。對于問題平臺,要求其應披露停業、整頓、關閉的原因和情況描述,對于處于破產程序的平臺,也應及時對破產原因及進展等情況進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