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伊 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
《走進古城正定》是本次書籍設計的作品名稱,全書根據正定的歷史文化、人文地理、風土人情分為三冊。第一冊講述了古城正定的歷史沿革、重要地位與現存文物古建;第二冊講述了正定古今名人、文化遺址;第三冊講述了正定軍事地位、傳統風情、特色美食。
線裝書是我國古代最為常見的裝訂方式,能充分地體現古城正定深厚的歷史底蘊,所以筆者在開本、整體風格上靠攏歷史感、厚重感。簡約大方的排版形式具有較濃的現在氣息,正定在歷史光環的背后緊跟時代步伐,把更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挖掘出來。從字體、字號、封面印刷工藝上筆者加入了現代設計元素。
說起正定,首先是其在中國古代的軍事地位,在華北平原與保定、北京合譽為“三關雄鎮”;其次是正定的宗教文化繁星璀璨,異存共榮。擁有如此輝煌的古城,想要全面地表達是具有很大困難的,幾經篩選,筆者找到了這本從春秋到現代全面介紹正定的書籍《走進古城正定》。
此書共分三冊,主要介紹了歷史沿革、文化遺址、古今有成就的正定籍貫人物、古今名人在正定的事跡、正定民間文化、特色美食等。筆者讀完此書,對正定有了充分的了解,可以說正定催生了燕趙文明,是古代華北平原的政治軍事中心,是多民族宗教文化的交融前沿。這些使筆者在設計中的感悟又多了幾分,為筆者的設計方案做了充分的準備。
正定作為有著2000多年歷史積淀的古城,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人杰地靈,所以在筆者剛接觸設計主題的時候,就想著去表達出正定的歷史感,后來筆者發現,正定不僅在古代擁有著輝煌的成就,在近現代,也有著不可忽視的成績。經過和石家莊學院視覺傳達專業的趙建老師的多次探討,趙老師讓筆者深入地去了解正定的文化背景,仔細閱讀本書內容,發現本書所講述的范圍比較廣泛,所包含的內容多而復雜。這導致筆者在封面和版式的設計上不能抓住主要特點,整體設計元素過多,雜亂無章。趙老師在得知筆者所遇到的問題后,讓筆者借鑒敦煌石窟壁畫那種深邃的視覺感受以及帶給人們的浮想和沖擊力。筆者從中受到啟發,把本次的創意構思圍繞著傳統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的理念,以簡潔大方為主要風格,對書籍展開了整體設計[1]。
書籍在裝訂形態上選用線裝,因為線裝是我國古代常見的裝訂方法,具有厚重、文雅的感覺,與正定悠久的歷史相互呼應,可以讓讀者更直觀地感受到古城正定的人文氣息。裝訂用線筆者采用了彩色的線繩,打破了傳統的線裝書形式,給全書呈現更多的活力。封面的設計采用大面積留白,每冊上都會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古塔,用剪影的形式表現出來。
簡潔、大方、傳統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是筆者此次書籍設計的主要理念。本書開本為150mm×275mm,古代書籍多為瘦長的書體,所以筆者選擇這個尺寸就是為了增強本書的傳統元素,符合書中的內容。書籍封面代表的不僅是一本書的形象,還具有保護書芯的作用,所以筆者在封面的設計上采用硬精裝。在書籍裝幀用線上,放棄了色彩單調的白線,用彩線進行裝訂豐富了視覺效果,為全書添加了現代氣息,一改線裝書呆板、單調的形態,為了更好地突出正定的歷史文化底蘊,筆者把“正定”二字字體用為小篆體,篆體作為中國比較古老的字體,運用在古城正定上最合適不過了。封面其余部分留白,與題目形成了疏密的強烈對比,使題目更加引人注意,整體上更加簡潔明了。封面這樣的設計形式不僅符合傳統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的主旨,更能為讀者多方面地了解正定做鋪墊。
書中內文的排版格式采用了豎排,在本書內文頁魚口增添了古塔剪影,加強了書中的傳統風格,同時也與封面相呼應、相統一。內文文字主要采用了方正圓黑、清刻本悅宋簡體、方正仿宋三種字體,分別對應內文、傳說、引用古籍三種內容形式,圓黑給人一種很強的現代感,同時也使得內文干凈、簡潔。文中插圖大多為去底色圖片,這樣能更好地與內文相融合,使整個版面顯得融洽、整齊,使讀者不會產生強烈的視覺疲勞,能夠快速地融入書中去[2]。
書籍裝訂采用了線裝的方式,裝訂線繩選用尼龍彩線繩。開始筆者考慮使用粗麻繩,但想到麻繩不耐磨,而且相對整體風格來說色彩單調,不夠融洽,相對尼龍繩來說不夠堅韌、比較粗糙,最后只能舍棄。線孔為2mm,封面加上3mm厚紙板,能夠更好地保護書芯,也增加了書體的耐磨性,看上去也更加厚重。
此次書籍設計過程中,有許多問題讓筆者止步不前,在多次嘗試中得到經驗,同時,趙老師的悉心指導,是筆者能夠完成設計創作的前提。
最初,筆者對正定的了解不夠深刻,心里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對自己的設計作品沒有一個整體的方向,在書籍的整體設計上過于雜亂,想要表現的元素也很多,不能讓讀者直觀地感受到筆者要表達什么。所以筆者反復熟讀書中內容,抓住書中特點與內涵,把很多元素舍棄,最終只留下最具有正定特色的元素應用在書籍的設計中。
色彩的設計是作品設計中的重要部分,由于筆者對正定感悟不深,總是不能抓住主要特點,導致設計效果不強烈,不能呼應主題。趙老師得知筆者的問題后,讓筆者去看了一些關于敦化壁畫的書籍,讓筆者去體會這些書籍當中的色彩運用,讓筆者對正定進行了全面的了解,最終筆者才選擇了相符的顏色。
對于印刷與裝訂,由于筆者缺乏經驗,不知道紙張材料的特性,所以在印刷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麻煩,后來經過與印刷的技術人員多次溝通,避免了很多錯誤。
在設計過程前期,筆者翻閱了大量的書籍資料,這才使筆者對正定的特點、內涵有了深刻的理解,使筆者順利地完成了設計創作。如果筆者沒在前期做充分準備,就不能準確地抓住正定的文化特色,不能讓讀者通過筆者的作品感受到正定的文化特色,同時設計也不是那種不加思考,隨手而來的設計,書籍的背后是作者與讀者的溝通,而書籍設計就是二者之間的橋梁,如何能把書中的內容通過設計更好地傳達給讀者,是我們在運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更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