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穎露 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當下已進入了自媒體時代。在自媒體的傳播過程中,人們總感覺到“萌”風陣陣,萌文化對自媒體傳播的張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本文試談自媒體傳播中的萌文化。
自媒體的概念最早出自美國新聞學會2003年7月出版的“We Media(自媒體)”研究報告。該報告的作者謝因波曼和克里斯威理斯,給“We Media(自媒體)”做了一個清晰的定義:“We 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他們本身的新聞的途徑[1]。”
簡單地說,自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事實上,自媒體是大眾媒體中的“個人媒體”。目前,我們最常見的自媒體有論壇、博客、QQ空間、微博、微信等。
個性自主是自媒體傳播的基本特性。自媒體在傳播過程中的信息編輯、發布、傳播各環節,是“當事人”,不是“旁觀者”,人人都是把關人,取消了傳統媒體編輯決定發表的權力。在自媒體傳播中人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隨心所欲地編輯發布信息,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有著充分的話語權。
多元互動是自媒體傳播的優勢之處。相對傳統媒體傳播,自媒體傳播可以是多向的、縱橫的,形成點對點、點對面、多點對多點式的交叉互動模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信息的面貌。
快速及時體現在自媒體傳播中沒有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經營自己的“媒體”。自媒體傳播者的作品從制作到發表,快速、高效,而受眾亦可以馬上進行反饋,傳者與受眾之間的距離為零。
自媒體傳播的特點主要得益于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同時也是萌文化滲透交融發展的結果。
“萌”源于日本,最初是用來形容影視和漫畫作品中美少女的形象,后來是泛指宅族們在觀看動漫作品時所萌生出的一種愛戀狀態,并在發展過程中被不斷地加以擴充和延伸,形成了“萌文化”。日本的萌文化反映著制造者和傳播者近于癡迷的崇拜情緒,寄托著某種自我的情懷,帶有消極自閉的意味[2]。萌文化引入我國后,其內涵卻更多的是表露人們對美好事物熱愛與喜歡的情感,萌的元素讓人感受到治愈、溫馨、可愛和喜歡,成為人們感情交流中簡單、純真、歡樂的延伸。
萌文化滲入自媒體,給予了自媒體傳播無限的生命力,曾幾何時,“萌”一把已成為自媒體傳播的標簽。自媒體傳播中的萌文化大多是以圖像符號標識出現,其直觀、可感,有著強烈的親和力和趣味性,從而能夠不斷地引起人們的討論和關注。目前,自媒體傳播中的“萌”圖像符號已發展成體系,其中表情包、萌漫畫最具代表性。
表情包是一種利用圖像來傳情達意的方式,是由多個表情組合而成的集合(圖1)。可以說,自媒體有今天的傳播張力,表情包是功不可沒的:首先,表情包形式短小精悍,適合轉發、分享,互通互聯。表情包融入自媒體,實現了隨時隨地一鍵傳播,傳播的時效性、快捷性得到了充分體現。其次,表情包符號內涵豐富。無論是純符號的,還是文字配符號的表情包,視覺上都有一定的表現力與感染力,闡釋的空間強大。自媒體運用表情包來傳播可以做到亦莊亦諧、張弛有度,實現在輕松幽默中傳情達意。最后,表情包這一視覺表達形態的運用,往往體現了交流者個人的偏好、狀態以及理想的形象。自媒體傳播中,表情包的運用能夠使傳者與受者內心的個性表達更加充分。

圖1 表情包
萌漫畫是萌文化最初的發展形式,一般是指通過運用萌元素歸納、夸張、變形的手法塑造的各種形象,如美國迪斯尼公司的米老鼠和唐老鴨、日本的大眼萌女郎、中國的美猴王孫悟空以及各種Q版、“萌”版的動漫人物等。自媒體傳播中的萌漫畫還包括了寵物萌照、人物的萌照、搞笑類萌照等。通過通俗、趣味化的再現方式,萌漫畫讓受眾興趣點的本身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現實的解構和延伸。例如,微博上曾流傳一張超萌的圖片(如圖2):一個小男孩手里拿著一根雪糕,心滿意足地張口吃的形象,那用紅色勾勒出的“吃”字模樣,讓受眾們延伸出關于“吃”的現實意義:(1)原來雪糕的歷史悠久啊!(2)中國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啊!(3)喜歡這個理由,這才是吃的最好的理由。

圖2 微博男孩拿雪糕
這樣的例子在自媒體傳播中還有很多。萌漫畫是自媒體傳播中聯系現實文化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其詼諧幽默的表達能引發傳者和受眾們相互的關注和情感的觸發,從而實現了自媒體的傳播張力。
“萌”已是自媒體傳播的時尚標簽。很難想象若自媒體傳播在內容上沒有反映時尚信息的萌元素,或在形式(行為)上沒有以圖像符號為標識的表情包或萌漫畫那么如何才能吸引到受眾的眼球呢?比如,這兩年很火的同道大叔訂閱號,以星座為內容,“萌”卡通形象為包裝傳播形式,這種時尚“萌” 形象為其帶來了閱讀量、點擊率。
在網絡世界中,任何一種流行文化的生命力都是有限的、短期的。自媒體傳播中的萌文化也不例外,特別是以圖像符號為標識的表情包和萌漫畫必然是要不斷地、周期性地推陳出新,才能適應大眾對標新立異的追求。比如,每段時間的網絡熱點,在網絡傳播中會被萌化傳播,但很快就會被轉換(如圖4)。

圖3 同道大叔微信訂閱號

圖4 網絡熱點萌圖
在自媒體的傳播中,人們往往以圖像符號為標識的表情包或萌漫畫來表達某種情緒,以重塑自我的身份認同或重獲自我的群體歸屬。因此,同類圖像符號標識的表達就會在傳者與受者間形成一個個小圈子,并在圈子里交流互動,獲取文化身份的認同。比如,故宮博物院利用“萌朕”,重塑了文化形象,獲得了人們對故宮博物院文化的再認知,產生了一種身份的認同感。
自媒體與萌文化在傳播中的特點,讓人仿佛看到了一對孖組合,它們在發展過程中交融在一起,相得益彰。自媒體傳播給予了萌文化視覺傳達的表現機會,而經過萌文化圖像符號詼諧藝術效果潤色的自媒體也從中得到了無限的傳播活力。
廣州市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項目:項目編號:201727223,項目名稱:3d打印技術在3dsmax課程中創新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