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喆 河南鄭州市滎陽市鄭州海龍實業有限公司
成熟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現代主義建筑思潮,為國際主義風格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豐沃的土壤,為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追溯國際主義風格的淵源,不能不從現代主義的衰落與其向國際主義的過渡開始談起。
現代主義曾在20世紀中期風靡世界,其倡導的設計理念與當時的工業化社會語境貼合,符合大眾心理需求和審美趣味。現代主義倡導激進的理性主義,將工業化、批量化和模式化的設計風格貫徹其中,這種設計思潮順應了歐洲社會的大眾需求,因而獲得了蓬勃的發展。然而在法西斯勢力的壓迫下,眾多追求現代主義的設計師遠走美國,希望能夠在那里發揮自己的設計理想。然而當時的美國商業繁榮、經濟富裕,大眾的需求與歐洲不盡相同。在這種歷史語境下,現代主義設計師們開始將歐洲的現代主義與美國社會的實際需求相互結合,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設計風格。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設計師菲利普·約翰將這種設計風格定義為“國際主義風格”。國際主義風格自此逐漸壯大,并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進入巔峰,對建筑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在現代主義設計風格的滋潤下,國際主義風格發展蓬勃,一大批優秀的現代主義設計師受戰爭影響來到美國,投身到國際主義風格設計發展道路中。其中包括包豪斯學院校長密斯·凡·德·羅,其設計的伊利諾理工學院校舍以及公寓等,成為國際主義風格的標志性建筑作品,并進一步推動國際主義風格在全世界范圍內的風靡。
國際主義風格的產生,除了人才層面的促進,還極大地受到了當時社會語境的影響。“二戰”后的世界資源匱乏,百廢待興,建筑的美觀已經成為大眾的次要需求,回歸建筑的功能性是當時整個社會對建筑的共同期待。在這種環境背景下,設計者們開始拋棄冗余的裝飾與個人風格。同時,受到工業化社會的影響,設計心理也產生微妙的變化,批量化、預制化的建筑設計開始流行。這種設計思想支撐了現代主義最初的宗旨,而在大批現代主義設計師流入繁華的美國社會中,在這種思想根源的基本指導下,進一步凸顯社會地位、權利與經濟水平的設計思潮與之相互交融,最終形成了后來的國際主義風格。
國際主義風格的建筑設計作品將對商業和形式感的追求融入設計宗旨當中,并且隨著其不斷地發展開始更加不吝成本,追求其日后的經濟效益。同時又延續了現代主義當中對現代材料的注重,批量化、標準化的設計制式,使其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實際需求。
從內涵層面分析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國際主義風格發展,不難看出國際主義風格雖追求的商業化與形式感被很好地貫徹到現代建筑設計當中。這一方面來源于國際主義風格的不斷成熟,極大地迎合了當前大眾的審美需要;另一方面也來源于當代社會語境下對國際主義風格內涵的實際需求。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現代社會,凸顯經濟的繁榮與商業的形式感,成為整個社會的審美傾向,國際主義風格順應了社會審美發展的潮流,因而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逐漸走向更加繁復、華麗的設計風格,并開始具有一定的多元化風格。
現代建筑設計中,國際主義的批量化、制式化風格發展愈加明顯。不斷更新的新材料被運用到國際主義風格建筑設計當中,鋼鐵、玻璃、混凝土這些現代材料已經成為現代建筑的主要材料。同時,國際主義風格提倡的預制安裝件也被廣泛應用,符合工業化社會批量生產的社會需求與設計心理。玻璃幕墻是國際主義風格的重要標志,在現代建筑設計當中,玻璃幕墻被大量使用,同時與“少就是多”的原則相結合,塑造出現代建筑設計的科技感與時代感。
國際主義風格順應了工業化社會發展的需要,擁有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其在現代設計當中仍然具有巨大的影響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國際主義風格在現代建筑設計當中也開始順應大眾審美需求與具體實踐需要,產生了一定的改變。深入探索現代建筑設計當中的國際主義風格,有助于推動建筑設計的多樣化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