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苑
(廣東省蕉嶺縣人民小學,廣東 梅州 514100)
根據《小學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的豐富教學曲目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魅力吸引學生。學校為了培養學生的樂感、審美觀,讓學生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提高品位,決定開設課堂樂器課。葫蘆絲便宜易帶,學起來較易上手,曲子朗朗動聽,既適合伴奏,也適合獨奏,表現力極強,既可以奏出古琴一般古樸典雅的曲子,也可以奏出現代的流行樂曲,因此,學校選擇了開設葫蘆絲進課堂的教學。
經過幾年的葫蘆絲教學實踐,老師們都有這樣的困惑:由于小學生年紀小,樂理知識薄弱,樂曲教了多遍,學生還是不會演唱、吹奏,想要進行輔導,可班級人數多,而每個學生出現的問題也不盡相同,要求每個學生一一進行輔導,那是不可能的。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是全國新課改的典型,其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小組合作“兵教兵”戰術,所謂“兵教兵”就是傳幫帶,一教一,它強調的是“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戰略,讓學生在互助互學中幫助別人,提高自己,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一種有效的合作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兵教兵”的作用,可極大地調動優秀生的學習積極性,帶動中等生和后進生,既能減輕老師的工作壓力,又能培養一群人,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也許有的老師會說,“兵教兵”時,大多數同學的講解不到位,而且對某些知識點把握得還不夠準確,難有實效。那么,葫蘆絲課堂“小組合作”到底怎樣合作?“兵教兵”怎么教?什么時候教呢?
為了在葫蘆絲教學中更好地打好學生的基本功,按學生葫蘆絲演奏技能的水平,分成若干組,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演奏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展。對尖子生,既讓他們帶領其他學生,又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單獨給他們安排專門的訓練;對基礎薄弱、接受能力不強的學生,安排簡單易學的曲目,認真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讓他們在激勵的環境中學習。各小組按好、中、差比例組合,形成組內異質,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開展互幫互助“兵教兵”的活動,讓學困生在合作學習中得到鍛煉,讓中等生在合作學習中得到發揮,讓優等生在合作學習中得到表現,要把他充分利用起來,我們不可以讓他閑著,閑著慌沒事可干,他不就開小差了嗎?所以我采用六個人一小組,安排一個正組長(負責檢查本組成員學習情況、存在問題),一個副組長(負責監督、記錄)。老師積極創造競爭,論功行賞,為了防止小組合作兵教兵出現厭煩枯躁的現象,時常開展一些獎優罰劣的評獎活動,如加分扣分制,投其所好,及時進行獎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形成各顯其材、各盡其能、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學習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抓住“兵教兵”的有利時機,其實在新授課導入新課突破難點時,歌曲演奏都是“兵教兵”的有利時機。如教學一年級下冊的《人們叫我唐老鴨》一課時,我先給學生放了這個故事的動畫片,然后再結合畫面給學生放這首歌曲。此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已經高漲,再來學習這首歌已水到渠成。在新授時,有一部分學生會掌握得比較快,這時不妨讓這些拔尖的“新兵”來扮演師傅的角色:師傅(組長):1 1 1 5| 6 6 5 —| ,徒弟(組員):3 3 2 2 | 1 - - |,讓他們帶領其他同學去學習,課堂的效率能明顯提高。這對先領悟的同學是一種榮譽,對后進生也起到了榜樣作用。歌曲演奏時,教師多講效果不一定好,我們可以挑選共性的、有難度的問題進行點撥,其余問題由學生之間互教,互相分析錯誤原因,會更有針對性,起到更好的效果。
為使學生盡快學會演奏葫蘆絲,并且敢于教同學,老師應結合自已初學葫蘆絲的感受,大量閱讀、觀看葫蘆絲演奏及教學的書籍和視頻,集大家之長,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備好課。教學中再根據上課時的發現及時補充、修改。如先從低音5開始學習,要求七個音孔全部按嚴,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是難事,只要稍稍注意就能按嚴,吹出純正的基音,但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卻有點困難,因為他們手小按不嚴,葫蘆就會發出“怪音”。所以,要借鑒這些初學教程,先學123,并學習樂曲《123的小羊羔》,等他們的手指對葫蘆按孔有了一定感覺后后再學低音567,并學習《567的小羊羔》,然后小組內互相檢查、指正,老師隨機抽查、點評,激勵他們只要堅持吹練,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吹奏好,使學生躍躍欲試,讓他們有信心學會、學好葫蘆絲。從易到難,從簡單的音符、指法、呼吸到簡單的小曲子,如從簡單的樂曲《小星星》到帶有打音技巧的樂曲《金孔雀輕輕跳》,選取的樂曲樂句簡單,斷句清晰,朗朗上口,讓學生信心倍增,敢于“兵教兵”,再次鞏固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實施“兵教兵”,要講究控制頻度和時間長度。多了可能會浪費時間,少了可能對吹奏技巧不夠深刻,要根據樂曲、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合適的時間。可以適當給予學生時間相互說清演奏技巧等,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當教學一些復雜的解決問題時,如教五年級下冊《敲手鼓的小巴郎》這一課時候,這首歌出現了#1這個新的變化音,老師先示范這個音的指法,然后用比較法吹奏“1 #1”,“#12 3”強化手指練習,然后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交流、吹奏、評價。
我們要引導“徒弟”遇到困惑與問題時,要及時向“師傅”組長請教,同時激勵督促組長根據“徒弟”課堂上的及時補救,引導組長配合老師的“檢測”工作,監督徒弟按時、獨立完成樂曲吹奏,幫助徒弟改正其中的錯誤,檢查徒弟的掌握情況。從課上到課下,從練習到演奏,從樂曲的記憶到演奏方法的形成,如果組長都緊緊盯住徒弟,那么徒弟就不會有絲毫的懈怠,吹奏漏洞就會減少,演奏水平自然會有提升。演奏水平的進步又會進一步激發徒弟的學習興趣,那么他的學習就進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老師要經常組織開展年級葫蘆絲比賽活動,讓學生演奏水平得到展示,在演出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力,同時擴大了學校葫蘆絲教學的影響,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了濃郁的氛圍。主動爭取參加實踐活動,如年級葫蘆絲大賽、學校文藝匯演、市縣文藝比賽等,讓學生在家長老師的贊揚聲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膽量,豐富了他們的舞臺經驗,還讓學生在表演中發現差距,互相學習,你爭我趕,在每一次的上臺表演中歷練成長。
教無定法,學無定式。通過采取一系列“兵教兵”的合作學習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以人為本、突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使學生的葫蘆絲吹奏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的演奏活動中,獲得對音樂的直接經驗,為掌握音樂相關知識和技能提供良好的基礎,體驗了音樂藝術的魅力,形成了健康的審美情趣,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藝術氛圍,讓葫蘆絲文化浸潤著我們的校園,進一步證明了小組合作的“兵教兵”戰術在葫蘆絲教學中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