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端霞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螺涌小學,廣東 廣州 510000)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學的音樂教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學生的長久發展起著基礎性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對各個學科的教學模式也有了新的要求,小組合作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當前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我們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得以實現。
在新課標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更加強調學生能夠在一種相對愉悅的氛圍下學習音樂,通過這種氛圍的營造讓學生熱愛上音樂這門課程。如今的課堂更加側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為了培養學生的交流和協作能力,音樂課堂需要堅持互動性的原則。鑒于新課標中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視,我們需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那么在我們的音樂課堂中同樣如此,我們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音樂教學中秉持探究性的原則。
小組合作很容易理解,就是兩個或者是幾個人組成一個整體,然后按照老師分配的任務,通過彼此之間的分工和集體的商榷最終完成任務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小組合作課堂中,更加側重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通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斷地將課堂的氣氛活躍,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作精神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時,通過合作和交流,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進行及時更正。在小組合作課堂中,學生通過合作的形式自主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的,在這種教學形式下,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往往站在臺上進行一些理論知識的說教,老師往往說的津津有味,但是臺下的學生能夠吸收多少,并沒有得到老師的關注。新的課程改革中提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就需要將學生和老師的角色進行互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比如說,我們在學習《夏日泛舟》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在欣賞完音樂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交流和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看法和感受,同時,老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尊重和進行鼓勵式的評價。在歌曲教學中,老師可以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層層深入的回答,在課堂中老師是引導者,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思考曲子的內涵和曲子的表現手法,這些感受都是學生自己通過思考獲得的,更能夠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和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一切建立在沒有興趣的基礎上的學習都不可能取得高效率,我們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帶動他們的學習。為了能夠激發學生小組合作的興趣,老師可以適當地將一些科學合理的元素融入到音樂課堂中。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課程目標,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我們以《紅葉》為例,為了激發學生對這節課的興趣,能夠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小組合作中。老師可以在課上為學生播放一些四季的圖片,導入到今天的主題——秋日,然后再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這首曲子相符的視頻,讓學生通過畫面形成更加直觀的感受,通過這樣的課堂鋪墊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問題中能夠更加積極地探討,以此提高學生音樂欣賞素養。同時,在小組合作中,老師在分配學生時,可以將基礎好的和基礎相對弱的學生在一起合作,通過一些音樂感知能力強的同學帶動弱的同學完成歌舞的理解,讓他們在這些學生的帶動下能夠積極地展開合作、討論和交流。
小組合作是新課程背景下一個非常推崇的教學模式,它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寫作能力、溝通能力和自主能力,因此在我們的各個學科中都應該被廣泛應用。當前,我校新設了古箏和吉他樂器的學習課程,需要不斷地深入開展小組合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