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飛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長期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幼兒表演唱是幼兒園教學實踐中最必需具備的教學技能,學前兒童表演唱技能與學前兒童的音樂制作方式的外延是重疊的,學前兒童音樂制作水平即音樂技能。不過,音樂制作水平的高低標準不是以肌肉動作技藝的高低來定,而是以對音樂性(形式性、再現性、表現性)表達的到位程度來定。
單純的身體動作技能包括三類:第一,非移動性的身體動作,指身體在私人空間或固定位置上所做的動作;第二,移動性動作,指身體在公共空間到處移動,如步行與跑步、雙腳跳與單腳跳、并步跳與蹦跳;第三,與物體一起做身體動作,指物體伴隨身體做非移動或移動的動作。
這三類身體動作技能涵蓋我們一般所指的舞蹈動作、律動和身體打擊。在沒有音樂或有音樂的情境中,讓幼兒涉獵這三類身體動作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是進行音樂表達的工具。不同的音樂形象需要用不同的身體動作配合,當幼兒接觸過所有身體動作類型時,為音樂找到合適的動作就顯得比較容易了。另外,同一音樂用由易到難的動作表達時,幼兒的音樂經驗也會得到有序的累積。應該說,從單純的身體動作技能到音樂動作技能是有一個轉化過程的,把幼的身體動作技能轉化為音樂動作技能是我們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我們經常會針對具體一類動作或一類動作中的一個動作去尋找音樂作品與游戲方式,目的是讓孩子把動作技能與音樂合理地結合起來。例如,一首很簡單的中速音樂作品,我們會讓幼兒先坐在那兒拍拍手,拍拍身體,唯一的要求就是合拍。當拍手、拍身體的動作能合拍時,這種身體動作就成為音樂動作技能了。然后,還是合同一首曲子的拍子,但是,動作技能的難度加大。這時,身體動作變成了走路,這時移動的動作比拍手的合拍要難多了。如果走路幼兒也能自如合拍的話我們再加大難度,邊走路邊做手上的動作或轉圈等;如果這時幼兒還是能很自如地合拍的話,我們就可以說有關中速音樂的合拍經驗幼兒已經獲得。從這個意義上說,老師經常做的事是用音樂作品激發孩子的動作能力,即選擇合適的音樂與活動方法,逐漸把幼兒的動作技能轉化成音樂動作技能。當孩子能輕松自如地把三類身體動作技能與音樂的特性表達匹配起來時,我們說這孩子具有相當不錯的音樂素養。在幼兒園,音樂動作技能是所有音樂技能中最重要的。在對音樂再現特性與表現特性的表達上,動作技能顯現出無與倫比的優勢。
與音樂動作技能是以動作技能為前提一樣,音樂嗓音技能以嗓音技能為前提。在音樂動作技能與動作技能的關系上,幼兒園過度重視動作技能而忽視音樂動作技能,或者說把動作技能與音樂動作技能混為一談。相反,在音樂嗓音技能與嗓音技能的關系上,幼兒園則完全不理會噪音技能,卻要求幼兒在音樂歌唱時要有表現力。幼兒嗓音技能是指幼兒用頭腔共鳴的能力,換言之,幼兒主動發出頭聲的能力。絕大多數學前兒童發聲的自然狀態就是頭聲,問題在于幼兒無意識。所以,教師的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榜樣作用,讓幼兒主動地發出頭聲,意識到頭聲歌唱狀態。在嗓音技能方面我們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例如選擇大量角色表演的故事,通過童聲、男低聲、中聲的發聲體驗感覺清脆的童聲是如何發出來的;一旦發出這種聲音,又是如何穩定地保持的。又例如,通過讓幼兒模擬發出尖聲的東西的聲音來體驗頭聲等。具有頭聲嗓音技能的歌唱是具有音樂表現性歌唱的物質前提,運用頭聲符合音樂特性的歌唱,就是音樂噪音技能。
上述的兩類音樂技能或能力:身體動作音樂技能、嗓音音樂技能、打擊樂器-奏技能都可以在兩種情境中完成。一種是通過模仿完成,主要是以老師為榜樣把動作技能或嗓音技能或打擊樂敲打技能與音樂匹配起來;另一種是通過主動創造完成,即幼兒自己把音樂與技能匹配起來。例如,聽到一段音樂幼兒主動地用合適的身體動作去合音樂;又例如,把用動作表達過的一段音樂,幼兒自主性地再用打擊樂器表達出來。在這些情況下,幼兒表現出來的音樂技能或音樂能力就是音樂即興技能,是幼兒使用音樂思維或音樂經驗獲得的重要標志。在幼兒園的兒歌表演唱活動中,音樂學習的最后目標就是讓幼兒進行音樂即興,幼兒即興能力越強,幼兒的音樂經驗越豐富。
可見,作為體現職業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重要技能之一,兒歌表演唱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已經成為廣大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