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芬
(保山學院,云南 保山 678000)
在云南德宏傣族的民間有許多與孔雀舞相關的傳說,那里的人民用孔雀象征人的智慧、善良以及吉祥,更是將孔雀舞作為他們民族精神的代表,他們通過表演孔雀舞來向其他人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愿望與理想,期望美好的生活狀態能夠持續。對于云南德宏傣族人民來說,孔雀舞還具有維系民族團結的意義,其具有的典型代表意義使其逐漸成為傣族最具文化認同感的舞蹈類型。
無論對于外界的人還是云南德宏傣族的人民來說,孔雀舞都是傣族人民民族舞蹈的重要代表,孔雀舞的飄逸清雅獨特的舞姿,表達了細膩含蓄的情感,通過觀賞舞蹈的姿態,能夠體會到傣族人民生產生活的藝術性,孔雀舞也是我國民族舞蹈中最別具一格的藝術之一。孔雀舞的誕生在很大程度上與云南德宏傣族人民的居住環境密切相關,正是因為那里處于亞熱帶區域,四季的氣候都十分宜人,山水也是十分幽美,物產豐富,是一個最適宜孔雀棲息的地方。[1]
孔雀舞中最主要的特點的就是“三道彎”,其以造型難度大使得其知名度也很高,舞蹈基礎較好的舞蹈者通過身體的不同部位對孔雀形態的模仿達到舞蹈表演的效果。另外,“三道灣”的造型與“一邊順”造型糅合在一起,讓傣族舞的動作造型變得更加獨特。觀賞傣族舞的造型,會給觀眾帶來祥和、優雅的視覺感受;當整個造型動起來,又會將孔雀舞的靈動、巧妙展現得淋漓盡致,總能給觀眾帶來一場嘆為觀止的視覺盛宴。“一邊順”與“三道彎”同為傣族孔雀舞中的造型,一個是動態,一個是靜態,兩種舞蹈造型結合后,會讓靜態與動態相互穿插表現,充分展現孔雀日常生活中的“尋覓”“優雅漫步”“水邊嬉戲”等各種動作場景。[2]兩種糅合在一起的造型,也使得孔雀日常生活中各動作的靈敏與靈活得以表現出來。
傣族孔雀舞的動作主要通過手、腿、腰肢等身體動作相互配合完成,表現得既柔韌曲雅又富有激情。所以,對韻律的變化要求也與其他舞蹈有很大的不同。孔雀舞的表演中以腰部、腿部、呼吸等的轉換和變化,并結合舞蹈想要傳達的情感的變化來合理調整動作和情緒,這些動作和情緒通過舞者身體的柔韌性的起伏狀態完成舞蹈情感的傳達。呼吸的起伏與身體的舒展相統一,再通過內部情感與外部動作的結合,從而將外在情緒的變化以呼吸起伏的方式表現出來,情緒與呼吸的協調配合下,讓舞蹈動作的韻律美成功展現出來。
與其他舞蹈相比,傣族孔雀舞的最大特點是在舞蹈中融入了生命的律動感和情感,采取模仿孔雀的動作向觀眾展現舞蹈動作的惟妙惟肖。所以,孔雀舞的表演不僅對肢體動作具有一定的要求,還需要豐富的面部表情使得舞蹈蘊含的情感得以表現,才能更好地吸引觀眾的眼球,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在孔雀舞發展到一定階段時,舞蹈設計者采取去除毛相的方式提高面部表情的顯現效果,并將漢族舞蹈的相關元素引入其中,利用眼神結合肢體的演繹風格傳達孔雀舞中的精髓。[3]
原生態舞蹈如果一成不變地展現給觀眾,久而久之會讓觀眾失去欣賞的興趣。但是,立足于藝術的根本,從而真正理解傳統藝術的精神實質,才能創造出更具時代精神、又富含傳統藝術內涵的舞蹈作品。云南德宏傣族孔雀舞雖然是一種傳統的藝術,但是其通過不斷的改變和創造,在保留了原有藝術韻味的基礎上,更加符合時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