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竇 志 肖喜東
(1 河南省南陽市動物衛生監督所;2 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獸藥飼料監察所)
瘤胃酸中毒又稱谷物類高能量飼料中毒、急性碳水化合物過食、乳酸酸中毒、消化性酸中毒、反芻獸過食谷物綜合征等。常發生于經產奶牛,以1~3 胎的圍產期奶牛發病較多。主要是精飼料喂量過多,精粗飼料比例不當所造成的。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季較多。發病率與產奶量有關,產奶量高的奶牛發病率高;臨產牛和產后7 天內奶牛因產前、產后加料催乳導致發病最多,占70%以上。
1.1 奶牛突然超量采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飼料。奶牛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物類高能量飼料過多,如大麥、小麥、玉米、大米、燕麥、高梁或其糟粕,以及塊根塊莖類飼料,如甜菜、馬鈴薯、甘薯、粉渣、酒糟等。
1.2 奶牛圍產期為催乳突然急劇增加精飼料或突然由粗飼料變換為谷物精飼料。精飼料過量或突然超量地進入瘤胃后,迅速導致瘤胃微生物平衡失調、異常發酵,釋放出大量內毒素,并形成大量乳酸。內毒素和乳酸進入血液而引起瘤胃酸中毒。
奶牛突然過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精飼料后,瘤胃微生物區系發生改變,pH值下降,乳酸大量形成。乳酸使瘤胃蠕動力降低,造成食物積滯,同時使瘤胃微生物群落遭到破壞。乳酸又能提高瘤胃內容物的滲透壓,使大量體液反滲進入瘤胃,導致機體脫水及少尿,血液濃縮,全身總血量降低30%左右,血壓下降。由于瘤胃液酸度增高,微生物死亡,產生大量有毒的胺類物質,如組胺、酪胺、色胺等,導致末梢微循環障礙,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及小動脈擴張,繼發蹄葉炎和中毒性瘤胃炎。瘤胃內生成的乳酸,除被緩沖系統中和外,絕大部分經胃壁吸收,小部分經腸道吸收。吸收入血的大量乳酸,超過了組織的利用能力,導致乳酸血癥,造成血液堿貯下降,血漿二氧化碳結合力極度降低,引起酸中毒,奶牛出現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心跳加快和體溫升高,嚴重時出現神經癥狀。若瘤胃內乳酸的生成比較緩慢,微生物群落逐漸適應,則乳酸向揮發性脂肪酸轉化的能力可得到加強,即可耐過乳酸中毒的危險。
3.1 最急性型
多見于奶牛采食大量精飼料或谷物類飼料時。常于過食或飼喂后4~8 h突然發病,病牛精神高度沉郁,極度虛弱,側臥,腹痛,起立行走困難、碰撞物體或轉圈運動;有時出現腹瀉,瞳孔散大,視覺障礙或雙目失明。體溫降低至38.0 ℃以下,重度脫水。腹部顯著膨大,瘤胃蠕動停止,內容物稀軟或呈水樣,瘤胃液pH值低于5.0。循環系統衰竭,心率達110 次/min以上,隨病情加重后肢麻痹、癱瘓,終因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3.2 急性型
病牛精神沉郁,意識不清,反應遲鈍,瞳孔輕度散大,食欲減退或廢絕,反芻停止,瘤胃脹滿,沖擊式觸診有擊水音或震蕩音,瘤胃液pH值為5.0~6.0。糞稀軟或水樣,有酸臭味,有時排糞停止。全身癥狀明顯,體溫正常或微熱,脈搏和呼吸增數,心率可達100 次/min,嚴重脫水,眼球下陷,血液濃縮,尿量減少、色濃或無尿。后期出現神經癥狀,步態蹣跚,臥地不起,頭頸側彎或后仰呈角弓反張,昏睡乃至昏迷。若治療不及時,多在24 h內死亡。
3.3 亞急性慢性型
癥狀輕微,主要呈消化不良體征,表現前胃遲緩癥狀。病牛精神萎靡,食欲減退,空嚼磨牙,流涎,反芻減少,瘤胃中度充滿,收縮無力,聽診蠕動音消失,觸診瘤胃內容物呈捏粉樣質感,瘤胃液pH值為5.5~6.5。全身癥狀較明顯,體溫正常或偏低,脈搏增數,心率一般可達80 次/min以上;結膜潮紅,皮膚緊裹,眼球下陷,尿量減少,糞便稀軟,機體輕度脫水。若治療不及時,病情持續發展常繼發或伴發瘤胃炎、皺胃炎和蹄葉炎,而使病情惡化。
4.1 臨床診斷
主要依據有過食富含碳水化合物飼料的病史,結合前胃消化機能障礙、瘤胃充滿稀軟內容物、脫水等臨床癥狀而進行初步診斷。
4.2 實驗室檢查
瘤胃液pH值和總酸度降低(瘤胃液pH值由6.5~7.5下降至6.0左右,瘤胃乳酸超過正常值的10~20倍),滲透壓升高。血液黏稠,血漿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和血液乳酸升高(血液乳酸含量升高至40~80 mg/100 mL)、堿貯下降(血液pH值由7.35~7.45下降至7.00左右)。結合臨床特征即可確診。
可采取排出瘤胃內容物,抑菌消炎,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措施。
5.1 排出瘤胃內容物
一般病例采取瘤胃沖洗法,比瘤胃切開術方便、易行,且療效好,常被臨床所采用。即用胃管排出瘤胃內容物,再用1%的氯化鈉溶液或2%的碳酸氫鈉溶液或1:5的石灰水(生石灰1 kg,加水5 kg充分攪拌,用其上清液)反復沖洗,直至瘤胃液無酸臭味,pH值檢查呈中性或弱堿性為止。急性病例和瘤胃沖洗無效的病例可采用瘤胃切開術,用手術法徹底清除瘤胃內容物,再接種健康奶牛瘤胃內容物1~20 L。
5.2 糾正酸中毒
中和瘤胃內酸度可用碳酸氫鈉、氫氧化鎂或氧化鎂或碳酸鹽緩沖合劑(碳酸鈉150 g,碳酸氫鈉250 g,氯化鈉100 g,氯化鉀40 g)250~750 g,加常水5~10 L,一次灌服。中和血液酸度可靜脈注射5%碳酸氫鈉溶液1 000 mL以緩解機體酸中毒。
5.3 補充體液防止脫水、炎癥和過敏
可對病牛靜脈注射5%葡萄糖生理鹽水3 000~5 000 mL,復方氯化鈉溶液2 000 mL,30%維生素C注射液30 mL,20%安納咖注射液20 mL,地塞米松30 mg。
5.4 對癥療法
如伴發瘤胃炎、皺胃炎時,可健胃消炎;恢復胃腸消化機能,可給予健胃藥和前胃興奮劑;防止休克,可選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等。
嚴格控制日糧搭配,注意精飼料與粗飼料的比例,避免飼喂過度。
6.1 加強飼養管理,嚴格控制精飼料飼喂量,防止過度飼喂。
6.2 變換飼料要逐漸進行。在泌乳早期,加喂精飼料,要緩慢增加,一般應經過7~10 天適應期;精飼料內添加緩沖劑和制酸劑,如碳酸氫鈉、氫氧化鎂或氧化鎂等,使瘤胃內pH值保持在5.5以上,也可在精飼料內添加抑制乳酸生成菌的抗生素,如拉沙力菌素、莫能菌素、硫肽菌素等。
2017年12月5日,臥龍區蒲山鎮帥店村一張姓奶牛養殖戶飼養的1 頭產后7 天的奶牛,因采食過量的玉米糝導致發病。臨床檢查該牛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反芻停止,瘤胃積食、氣脹;臥地不起,呻吟、回頭望腹,表現腹痛癥狀;腹瀉、糞便有酸臭味。聽診病牛心音減弱、心率106 次/min,體溫37.8 ℃;瘤胃液pH值為5.5左右;結合產后體弱、消化能力降低和飼喂過量玉米糝的實際診斷為奶牛瘤胃酸中毒。采取排出瘤胃內容物,抑菌消炎,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措施進行治療。方案:(1)洗胃治療,5%碳酸氫鈉溶液反復沖洗瘤胃。(2)5%碳酸氫鈉注射液1 000 mL,5%葡萄糖生理鹽水3 000 mL,復方氯化鈉注射液2 000 mL,30%維生素C注射液30 mL,20%安納咖注射液20 mL,地塞米松30 mg,靜脈注射,1 天1次,連用3~5天。(3)磺胺脒60 g,碳酸氫鈉300 g,加水500 mL內服,1 天2 次,連服5 天。用藥期間牛奶廢棄,經以上治療病牛痊愈。又經7~10 天胃腸功能調節和飼養,逐漸恢復到正常生產水平。
8.1 瘤胃酸中毒又稱谷物類高能飼料中毒或反芻獸過食谷物綜合征,多發于消化能力降低、產奶量高的奶牛,奶牛圍產期消化能力降低、添加精飼料不當易發生本病。
8.2 飼喂過量的谷物類高能量飼料而機體又不能消化利用是發病的主要原因。
8.3 要加強奶牛的飼養管理,科學飼養,合理搭配和變換飼料,不過量投料。同時要注意不同時期奶牛的生理特點,合理養護,提高奶牛的抗病能力。
8.4 一旦發病要立即停喂谷物類高能量飼料,并及時采取排出瘤胃內容物,糾正酸中毒等治療措施。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