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揚
(景德鎮陶瓷大學,景德鎮333000)
關健詞:釉下五彩;陶瓷藝術;創新;工藝;審美
景德鎮釉下五彩陶瓷通過對色彩語言的靈活運用,在所有陶瓷裝飾技法中形成了較為鮮明的特色。如今景德鎮陶瓷藝術的發展現狀已然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在眾多陶瓷裝飾技法和表現形式中,景德鎮釉下五彩瓷器藝術倍受世人的高度贊譽和青睞,但是在市場的大潮中,它將如何走出國門,更好地與國際文化相接軌,無論從人才結構、作品質量,還是創作水平上仍需進一步提高。
首先,是釉下五彩專業人才的相對匱乏。當前,由于釉下五彩的工藝復雜性,客觀上造成從事釉下五彩瓷器藝術的創作者很少,在釉下五彩領域摸爬滾打成為專業大師的屈指可數。2017年1月8日景德鎮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公布了83名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其中僅有2位藝術家作為釉下五彩繪制代表性傳承人。從中青年陶瓷藝術家從事釉下五彩藝術創作的人數來講,釉下五彩的傳承與創新已經成為擺在景德鎮陶瓷藝術界突出的問題。
其次,學界對于景德鎮釉下五彩的研究不夠深入。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檢索不難發現,對景德鎮釉下五彩裝飾技藝進行專門研究的相關研究資料是很少的,大多以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藝術作為切入點進行闡述,少有提及景德鎮釉下五彩裝飾技法。比如夏金鳳所著《陶瓷釉下五彩裝飾》,盡管系統地闡述了釉下五彩瓷溯源、釉下五彩瓷的繪制、釉下五彩瓷基本裝飾技法等方面問題,是從宏觀角度論述釉下五彩相關問題。當然從歷史溯源的角度,這跟釉下五彩創燒于湖南醴陵有著密切相關。但隨著解放后各地文化藝術的密切交流以及景德鎮陶瓷藝術的快速發展,景德鎮釉下五彩裝飾技法已然成為陶瓷裝飾技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景德鎮陶瓷藝術裝飾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景德鎮燒制成功的“7501瓷”,在現當代陶瓷藝術中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可不提。
最后,現階段對景德鎮釉下五彩藝術的創新研究亟待推進。傳統與現代,傳統與創新是當代藝術創作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如何實現景德鎮釉下五彩裝飾藝術的創新?正如李可染先生所說“花最大的力氣打進去,再花最大的力氣沖出來。”當前,許多中青年陶瓷藝術家進入專業學校進行學習,或者師徒相授的形式對釉下五彩藝術進行研究學習,剛摸索到門道,則一頭扎進去,往往追求釉下五彩的形式感,并沉迷于工藝技巧層面,注重手藝的提升。這當然符合扎實基礎后提升的藝術成長之路,但如果這種思維模式一旦深深植入他們內心,則很難將這種“匠氣”扭轉到“藝術境界”的方向中來。
當代釉下五彩陶瓷裝飾技法在景德鎮陶瓷藝術領域雖有一席之地,但相對其它裝飾藝術門類,顯得較為薄弱,甚至成為景德鎮陶瓷裝飾中的一塊“短板”。因此,在追求景德鎮陶瓷藝術百花齊放的同時,需要把五彩陶瓷裝飾這塊“短板”補足,才能實現景德鎮釉下五彩陶瓷取得長足的發展。
釉下五彩瓷無論在制品的質地、釉色、造型、裝飾、工藝、技術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工藝特征,其獨具特色的色調與現代人們的視覺審美特質,構成了其水墨文化發展延伸的基礎。釉下五彩的水墨文化基因繼承創新了前人審美文化創造的經驗和成果,溶入現代文化元素,并加以凝煉升華,逐步成為傳承現代文明的載體和陶瓷領域的杰出物化代表。當前,加強對釉下五彩陶瓷藝術內質、文化價值和工藝創新的研究,是推動其在新時期煥發新光彩、創造新輝煌的必然要求。
通過色彩的創新,彰顯釉下五彩自身的色彩個性。當下,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追求個性張揚、釋放自我的時代,釉下五彩作為陶瓷裝飾的一種形式,就需要彰顯這種形式與其它形式的不同之處,這種不同之處就是這種藝術形式的個性化。色彩豐富的作品強烈地感知著我們,使我們對藝術從視覺色彩上進行心靈感知,使我們內心有著美的享受,獲得美感。例如,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畫卷作品《千里江山圖》以青綠山水的技法,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將創作者的情感付諸創作之中。再如國畫大師吳冠中先生,其所作彩墨畫獨領風騷,將中國畫領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取得了創造性成就。盡管他曾經創作過諸如《北國風光》這類作品,但是江南始終是被表現最多的主題,他創作的《周莊》以黑、白、灰為主的極簡色彩,將色彩的創新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在釉下五彩陶瓷創作過程中,對于色彩的創新處理,可以借鑒國畫中水墨畫的一些技法,比如將積墨法、潑墨法、破墨法在釉下五彩瓷器繪畫中的靈活運用,能夠準確地表現作品意境。
景德鎮釉下五彩裝飾技法中對于色彩的“經營”則不限于五種色彩,而是多種色彩的自由組合。如何進行最佳組合,這就需要反復實踐,發揮創造性,才能將各色有機地組合起來,達到藝術品的優美境界。同時這種組合必須在滿足科學性的前提下、著重對工藝性進行藝術的再創造。
當代,全國上下提倡工匠精神,對于工匠精神的理解,應是依靠從業時間的涵養,將工藝水準進行有效提升。但是,對于藝術而言,很多藝術家的作品體現出來的不是工匠精神,而是匠氣十足,通過對釉下五彩工藝的創新,江西匠氣化作匠心,讓作品充滿靈氣和意境。
工藝的創新,應貫穿于釉下五彩創作的全過程,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環節、某一工序。例如,在裝飾構圖上,除了傳統形式外,能隨不同造型結構而變化的現代構圖格式層出不窮,諸如分層平地式、分格條塊式、打散重構式、綜合構成式等,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再如,在工筆與寫意的選擇上,應有創新之舉,才不至于落入俗套。釉下除工筆外,多為兼工帶寫,工筆與寫意、具象與抽象共生共榮,相互輝映。工筆技法端莊嚴謹,纖毫畢現,給人畫面逼真精絕的視覺震撼;寫意手法則抽象取神,灑脫飄逸,讓人領略哲理般的虛實、有無等幽遠意境。
陶瓷藝術的創作是一個將情感抒發于陶瓷器物之上的過程,古人認為,“形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在中國傳統文化里,“道”與“器”的結合是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
如何實現釉下五彩的創新?設計的創新,將畫面與器型的設計相匹配,實現畫面與造型的完美結合。釉下五彩陶瓷藝術與其它紙本繪畫有很大區別,但又最接近于中國畫的藝術效果,它的材質美和藝術美是讓人耳如目睹的,釉下五彩還以立體造型呈現給世人,因此,除了畫面構圖布局之外,還需要追求器以載藝。
對于陶瓷設計的創新,筆者的理解是,陶瓷設計是一個量體裁衣的過程,陶瓷上的繪畫必須從屬于器型,不是直接把畫照搬照套到瓷器上。就像人穿的衣服一定要跟身材相配,不是任何一個服裝大師的衣服誰穿上都好看。造型挺拔的瓷器,繪畫風格應該要剛勁有力,柔和的器型,就要柔和地用筆,講究陶瓷設計的剛柔結合、剛柔相濟,瓷器上的每一個角度都是觀賞的角度,都是一個很好的畫面,都要有主次、虛實,有起伏變化。這樣才能令瓷器成為豐富、立體的觀賞物,也是設計創新的主要內容。
人才是釉下五彩瓷發展的根本,要想營造釉下五彩瓷器藝術快速發展,與其人才的快速成長有著密切的聯系,特別是在千年瓷都景德鎮,政府應盡快為人才的培養營造良好成長環境,因為工藝美術行業是一個靠技藝發展的行業,對技藝人才的培養方式有著特殊的要求。現在由于只顧及對陶瓷硬件設備的投入,而忽視了對專業人才本身的藝術素養的教育方式,使釉下五彩瓷器藝術的質量創作水平不容樂觀。釉下五彩瓷藝術主要是以其作品來體現其技藝水平、專業水平及綜合知識水平,沒有綜合實際的人才培養方式就不能造就出優秀人才隊伍,沒有鼓勵人才成長的政策戰略,就不會出現優秀的技藝人才隊伍,最終只能影響釉下五彩瓷器藝術的事業發展。只有通過人才的正確培養方式,為其營造良好的環境,才能弘揚釉下五彩瓷藝術的優秀傳統文化。
一方面,將傳統陶瓷工藝技術與國內外現代陶藝等結合起來,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多層次人才隊伍。另一方面,要經常進行大中型專家學者、學術交流,舉辦評比活動。通過比較,從眾家之長補自身之短,以提高作品的創作水平。通過這些活動,來增強釉下五彩陶瓷藝術創作的動力,同時也加快了釉下五彩瓷器藝術的發展速度,有利于我們在國際交流的過程中,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為經濟發展帶來更高的社會效益。
在景德鎮陶瓷藝術呈現百花齊放的繁榮時代,釉下五彩裝飾技藝在傳承固有技法的基礎上,需要進行創新。具體而言,應在色彩、工藝、設計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不斷的創新,在藝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唯有創新才能生存,才能體現藝術價值的魅力,才能讓釉下五彩裝飾技藝在新的藝術時代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