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慧
(廣東省基礎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620)
在城市市政工程建設中,箱涵工程是隱蔽工程的一種,廣泛分布于各國道、省道、高速與城市公路當中,并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市政工程覆蓋范圍不斷擴大,箱涵工程項目的快速增加,也逐漸暴露了箱涵工程存在的質量問題,如沉降、裂縫、滲漏等,這些情況的出現,與箱涵工程施工質量及施工水平直接相關。
在實際施工的前提階段,要做好箱涵施工的準備工作,要求實現對施工人員與技術人員的交底,做好人力、技術、設備、材料等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做好整體性的技術交底,將項目的總工程師作為項目負責人,對技術交底工作加以組織與監督,由項目總工程師、工程部長向工程項目所涉及到的各級技術骨干、負責人以及全體技術人員、安全員等進行技術交底工作,并由技術人員分別向施工管理人員與現場安全員進行技術交底,施工管理人員向各班組的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以確保施工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自上而下的通力合作;2)在確認技術交底完成、施工人員到位、施工材料進場、施工設備設施性能良好的前提下,才能正式進行施工。施工項目每一個具體崗位,都要求相關人員持有相關崗位資格證書才能上崗,技術水平、設計水平、材料質量、設備性能都必須滿足施工質量要求。
市政工程箱涵施工的推進離不開基坑工程,現階段,箱涵工程的常見推進方案包括兩種:牽引方案與頂進方案。其中,牽引方案是在鋼絞線等外力的作用下,使箱涵兩側相互連接的一種方法;頂進方案,是在外部力量的推動下,使箱涵兩端互相連接的方法。這兩種方法的使用,都需要做好基坑施工,并將基坑作為箱涵推進的隧道,需要基坑工程具有穩定性與安全性,則基坑施工質量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出于保障基坑工程質量的需要,在箱涵工程正式施工的前期準備階段,需要測勘人員做好施工現場的勘察工作,明確施工現場的地質結構與地質條件,采取科學方案進行基坑施工,以保障基坑質量[1]。
市政工程施工中,箱涵施工的土方開挖代表箱涵工程的正式啟動;箱涵施工的土方回填,代表箱涵工程的正式結束。土方工程是一切工程的基礎,土方工程質量會對整體工程質量產生影響,例如,某城市防洪大堤下箱涵發生滲漏事故,經過事故情況摸排與原因調查,最終發現,該滲漏事故的產生,是由于土方回填施工質量問題,導致新箱涵與舊箱涵相互銜接的位置發生了沉降變形,新舊箱涵之間由于沉降程度不同產生沉降差,拉裂伸縮縫的止水帶,造成水土流失與進一步沉降,產生箱涵滲漏問題。為保障箱涵施工質量,在具體進行土方開挖與回填施工時,可以從以下角度入手:
土方開挖施工前期,需要仔細核查地下管道與線路分布情況,明確其具體位置,并在相關圖紙上加以標注,以避免由于土方開挖而導致管道與線路受損。進行具體施工時,可以通過人工開挖與機械施工相結合的方式推進工程,進行機械施工時,開挖深度在規定位置的20m左右時就可以停止機械施工作業,并以人力挖掘取代機械施工,以避免由于機械施工振動過大導致土質結構受到不必要的干擾,以保障地基的負載能力。在回填土方時,必須嚴格控制回填材料,避免施工凍土、有機物、淤泥、腐殖土等進行回填,避免由于材料問題造成地質塌陷。如果是延長舊箱涵的加建工程,則應當對舊箱涵進行加固處理,以盡量延長箱涵工程的使用壽命。
箱涵模板施工與箱涵工程的質量與水平直接相關,在施工時需要對模板施工標準與施工質量加以嚴格控制,在確保箱涵模板成型的同時,也能夠提高箱涵工程的穩定性與牢固性。通常情況下,箱涵施工模板會以膠合板+鋼管組合的形式作為模板支架,能夠有效提高箱涵模板結構的整體強度與穩定性。箱涵模板施工可以劃分為側墻施工與頂板施工,相對頂板施工,側墻施工更加復雜,需要具備支護效果,因此在實際施工時,必須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與施工要求,避免由于側墻施工的不規范導致工程質量受到影響,造成箱涵模板垮塌事故,產生人身傷亡事件。在確認箱涵模板的完整性與施工質量的前提下方可進行其他環節施工,箱涵混凝土工程施工結束至少3天,才可以對箱涵模板側墻進行拆除。在確認箱涵頂板質量與剛度符合工程標準的基礎上,才能夠拆除箱涵頂板[2]。
基坑支護施工是出于保障基坑施工安全與穩定的需要,其質量直接影響到基坑施工安全,也關系到施工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例如,在2015年7月,某市電力箱涵工程1標段的施工過程中,由于支護護坡發生側滑,導致2名施工人員遇難。可見,按照施工技術規范合理保障箱涵基坑支護施工質量是極為重要的
具體的基坑支護施工需要根據實際要求與實際的施工情況采取不同措施,如果基坑深度不超過5m,則可以對護坡采用放坡坡面防護措施;如果基坑支護施工地質情況較差,則可以通過鋼樁支撐的方式進行支護,以此提高基坑支護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如果基坑開挖深度超過5m,就需要較為復雜的施工工序,如多支點支護方法等。在實際的基坑支護施工時,還應當嚴格按照施工節奏逐步推進,實時監控基坑形變情況,檢測基坑支護支撐內力變化,以便于及時發現基坑支護是否存在垮塌跡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預防或處理。
對于市政工程箱涵施工而言,影響施工質量的關鍵環節包括兩點,即鋼筋施工與混凝土施工,在施工過程中要實時把控二者的施工質量與施工效率。箱涵施工中,鋼筋施工的重要目的在于對整個箱涵工程起到支撐效果,由于箱涵工程本身是中空的,在實際施工中,如果只采用混凝土作為支撐,則牢固性、穩定性與安全性都無法保障,影響后期的使用安全,也會對施工安全帶來隱患,因此就需要通過鋼筋材料作為主要的支撐材料,可以采用鋼筋成型箱涵,進而進行混凝土施工。箱涵鋼筋施工的質量控制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在實際的施工之前,需要檢測鋼筋材料的性能與質量,可以對其進行力學性能檢測,選擇力學性能符合要求的鋼筋材料,以便于實際施工,避免由于鋼筋材料問題造成施工質量問題;第二,對質量合格、力學性能良好的鋼筋進行加工處理,使其彎曲成特定角度,并連接箱涵鋼筋工程的關鍵環節,進而檢查鋼筋材料連接位置的強度與接頭設置水平,滿足施工標準與施工規范的要求之后才能夠投入使用。
完成鋼筋施工并確認施工質量之后,可以進行混凝土施工。第一,按照分層澆筑、分層振搗的方式施工,層與層之間的澆筑距離要求超過1.5m,并合理控制澆筑厚度;第二,在混凝土振搗時,可以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按照快插慢拔的振搗方式,保證混凝土的密實程度;第三,接縫施工可以施工瀝青麻絮填塞接縫,并做好填縫工作;第四,如果澆筑工作不同時進行,則應當在上一次澆筑的混凝土表面鑿毛處理,進而進行下一次澆筑;第五,如果澆筑面為斜面,則應當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分層澆筑,并保證混凝土分層的均勻性;第六,在澆筑完成之后,還需要對混凝土進行合理的養護,保證將混凝土濕度,如果外部環境溫度高于25℃,則應當加以覆蓋,以避免混凝土失水開裂。
混凝土施工要控制好溫度與濕度,避免由于濕度與溫度應力的作用下產生混凝土收縮裂縫,影響工程質量。例如,某市道路箱涵工程在澆筑混凝土并拆除模板之后,發現箱涵側墻表面出現多條寬度在0.1-0.3mm、縱向蔓延、長度在3m左右的裂縫,對施工過程進行回顧,并根據裂縫情況分析裂縫成因:混凝土澆筑時氣溫較低,人工振搗棒振搗,澆筑速度較慢,混凝土中的水泥在水的影響下產生大量的熱能,使混凝土內部溫度急劇上升。而夜間溫度交底,混凝土內外溫差較大,在溫度應力的作用下混凝土局部收縮,產生裂縫[3]。
箱涵工程施工質量的控制,應當從基坑施工、支護施工、模板施工、鋼筋施工、混凝土施工等全部環節與各個細節加以把控,做好工程施工的前期準備,嚴格按照工程技術應用規范與技術標準,保證施工技術的合理應用,以避免施工過程與工程交付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質量問題,以及由此造成的生命財產安全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