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云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 云南昆明 650000)
云南省地處橫斷山脈的特殊地質構造,山地占云南省總面積94%左右,從而造就了云南省擁有儲量大、品種優、花色好的建筑石材資源,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是名列前茅。大理石、花崗石、砂巖、板石等資源均有產出,部分種品已成為國內外名品,目前全省已發現的各類大理石礦床(點)有160多個,花崗石礦床(點)130多個,砂、板石礦床(點)50余個。云南的花崗巖產地主要在云南省西部及西南部,盛產云南黑花崗石。大理石資源分布范圍也十分廣泛,其中石林米黃、保山米黃等已成為云南優勢品種。
云南是優質砂石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代表性的有武定、祿勸木紋砂石,以其獨特的品質成為外銷的名品石材。在武定、祿勸已發現礦床(點)超過20個。據武定縣和祿勸縣聘請地質部門勘察估算儲量約16億m3。云南砂巖自問世就受到了國內外石材專家和用戶的廣泛好評,是云南頗具開發前景的石材新品種。作為一種天然的建筑石材系列,砂巖在世界上被眾多國家廣泛運用,特別是歐美國家的建筑者更是情有獨鐘。目前云南砂巖系列已成為云南石材開發的一個熱點產品,是我國業界公認的品牌石材。
天然石材根據國家標準主要分為5大類別。
(1)天然板石(GB/T 18600-2009):主要由石英、絹云母和綠泥石族礦物組成。其主要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劈分性能好、平整度好、色差小、黑度高、彎曲強度高。天然板石是天然飾面石材的重要成員,與其他天然板材相比,具有古香古色、樸實雅典、易加工、造價低廉的特點,適應多種環境和場所。按用途分為:飾面板、瓦板;按形狀分為:普型板、異型板。
(2)天然花崗石建筑板材(GB/T 18601-2009):花崗石是一種由火山爆發的熔巖在受到相當的壓力的熔融狀態下隆起至地殼表層,巖漿不噴出地面,而在地底下慢慢冷卻凝固后形成的構造巖,屬火成巖,也叫酸性結晶深成巖,主要由長石、石英和云母組成,其成分以二氧化硅為主,約占60~75%。花崗石屬于硬石材不易風化變質,外觀色澤可保持百年以上,因此多用于墻基礎和外墻飾面。由于花崗石硬度較高、耐磨,所以也常用于高級建筑裝修工程。按形狀分為毛光板、普型板、圓弧板、異型板;按表面加工程度分為:鏡面板、細面板、粗面板;按用途分為:一般性裝飾用途、結構性承載用途、特殊功能用途。
(3)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GB/T 19766-2016):屬中硬石材,主要由方解石、石灰石、蛇紋石和白云石組成。其主要成分以碳酸鈣為主,約占50%以上,其他還有碳酸鎂、氧化鈣、氧化錳及二氧化硅等。由于大理石中碳酸鈣在大氣中受二氧化碳、碳化物、水氣的作用,容易風化和溶蝕,而使表面很快失去光澤,一般用于室內裝飾。按礦物組成分為:方解石大理石、白云石大理石、蛇紋石大理石;按形狀分為毛光板、普型板、圓弧板、異型板;按表面加工程度分為:鏡面板、粗面板。
(4)天然砂巖建筑板材(GB/T 23452-2009):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各種砂粒膠結而成的,顆粒直徑在0.05~2mm,其中砂粒含量要大于50%,結構穩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巖隔音、吸潮、抗破損,戶外不風化,水中不溶化、不長青苔、易清理,屬于暖色調的裝飾用材,具有石的質地,木的紋理,還有壯觀的山水畫面,色彩豐富,貼近自然,古樸典雅,在眾多的石材中獨具一格而被稱為“麗石”。按礦物組成分為:雜砂巖、石英砂巖、石英巖;按形狀分為毛光板、普型板、圓弧板、異型板。
(5)天然石灰石建筑板材(GB/T 23453-2009):主要由碳酸鈣(方解石礦物)或碳酸鈣鎂(白云礦物),或是兩種礦物的混合物組成的一種沉積巖。按密度分為:低密度石灰石、中密度石灰石、高密度石灰石;按形狀分為毛光板、普型板、圓弧板、異型板。

表1 各類天然石材主要理化性能技術參數對照表
從以上技術參數可以看出:
(1)石灰石吸水率較大,透水性好,主要用于路基路面的鋪裝。
(2)花崗石硬度較大屬硬石材,多用于墻基礎外墻飾面地面的裝飾。
(3)大理石容易風化和溶蝕,一般用于室內裝飾。
(4)砂巖裝飾性強,主要用于背景墻及景觀的裝飾。
(5)天然板石彎曲強度較好,物美價廉,用途廣泛。
云南雖然是石材資源大省,但石材資源優勢還沒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優勢、經濟優勢,仍處于“大資源、小產業、低層次、少收入”的狀況。云南省及昆明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于2009年、2014年、2017年對主要產區的天然石材進行產品監督抽查和行業質量調查,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資源開發使用程度低、環境破壞較嚴重:從行業質量狀況調查情況看,盡管我省石材資源豐富,種類較多,但礦山建造和挖掘技術還較為落后,缺少科學的方案和管理。一些新開發的高級種類因為資金短少,地質勘測和開發建造滯后,挖掘規劃小,荒料批量挖掘較少,有些乃至無力挖掘。許多礦山缺少科學的挖掘方案,挖掘隨意性大,挖掘之后也沒有復墾方案。大多礦山依然運用爆炸等比較落后的挖掘方法,資源開采率低,礦區地表植被及水土損壞嚴重。資源分類使用程度低,大部分礦山對開采的廢石廢料未加以充分再利用,而是任其隨意堆積,不只形成資源的浪費,并且還形成了新的污染源。
(2)技術裝備水平低,產品質量有待提升:大多數公司技術裝備水平低,有些公司僅靠一兩臺篩選設備就加工出產板材,許多關鍵設備如大型的砂鋸、金剛石排鋸、多鋸片薄板生產線、異形材加工設備等大型石材加工機械與省外和國外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從幾次監督抽查的結果來看,云南石材產品普遍存在加工精度差,加工的產品品種及規格型號較單一,光面的處理不夠漂亮等質量情況。
(3)企業以小散為主,缺少龍頭帶頭公司:目前我省共有石材加工公司1000多家,其間規模以上企業不到1/10,缺少行業性的龍頭公司。公司生產規模偏小,技術實力較弱,致使產品成本高,種類單一,質量不穩定,商品層次低,市場競爭力弱。
(4)市場營銷渠道單一,行業協會作用發揮不夠:當前云南省具有一定規模的石材專業市場有昆明西部石材城(明波)、昆明東部石材城(小石壩),安寧的大西部石材城和鼎達石材城。但與福建、廣東石材大省的石材市場相比,在規劃、商品、營銷方式和市場管理等方面仍有差距。石材行業協會或商會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對行業之間無序競爭的干預,如何推進技術改造和扶持,如何推進行業信息平臺的建立和溝通,如何推進國內外市場拓展等各方面的作用發揮不夠。云南省石產業促進會的成立,對上述狀況會有大力的改善及積極的推動。
(5)品牌意識薄弱,對外宣揚不力:盡管我省具有許多有地方特征,乃至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石材資源種類,但缺少對品牌的策劃、宣傳、包裝、打造,缺少有影響、有競爭力的石材品牌。歷年來云南省及各州市政府名牌產品的評審,石材企業申報的很少,獲證企業更是寥寥無幾,石材品牌的影響力落后其他行業,不利于行業的品牌提升。
我省石材加工產業過去主要面向出口和投資市場,消費市場還沒有成為主攻市場。隨著石材產業技術的進步及政府的支持,以及消費者對天然石材的偏愛,我省將實現產業轉型,轉向出口市場、投資市場與消費市場齊頭并進。石材的消費主要分為3大部分,即建筑內外裝飾用板材,這是石材使用最大的一部分;其次是建筑用石,包栝園林、工程用石;再就是石雕刻、石藝術品、墓碑石等產品。據測算,我省石材產業在“十二五”期間以兩位數在不斷增長,達到了近900億。由云南省石產業促進會牽頭編制的《云南省發展石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已經出臺,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省石材產業產值將達到1600億元以上,建成面向全國及南亞東南亞的石材產業基地,以石材產業大省躋身世界前列的發展目標,這將是我省石材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全省將依靠資源,創造名牌,把大理石、花崗巖、砂巖、火山石、板巖等云南特有天然建材石發展成為特色鮮明,市場前景廣闊,產業支撐體系強,自主創新能力優,資源利用效率高,生態環境保護好,品牌名牌多的產業。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石產業發展的意見《云南省石材行業準入條件》從行業規范及發展方向、產業布局、石材開采條件、石材加工條件、監督與管理做了明確規定,為規范石材行業發展秩序,淘汰落后產能,抑制低水平重復建設,促進石材產業做大做強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