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雯
(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 湖南張家界 427000)
Sp2000與傳統的手算計算相比體現在:在輸出驗算后可以查看位移,內力,應力等變形圖,可以科學地分析受力變形部位,形象的變形圖與其動態的變形過程。這樣數值模擬與實際情況才能吻合。在加載荷載前,一定要羅列好其所受的荷載,并舉出受力的最不利荷載組合[1]。
以永清商務綜合樓A地A1塔樓項目為例,樓層高度4.7m。根據結構設計特點及鋁模板施工工藝,對于梁,板使用梁板支撐桿,采用早拆可調節鋼支撐作為梁,板內支撐滿堂架。①支撐鋼架管:Q235,強度設計值215kN/m2;直徑φ48,壁厚3.5mm。墻,柱模板支撐設置背楞,背楞對拉螺桿間距不大于900mm,墻體采用兩邊對拉且上下呈三角形的支撐系統。②對拉螺桿:墻φ18,軸向受拉承載力設計值28.1kN;柱φ27軸向受拉承載力設計值68.1kN。
①豎向考慮混凝土自重、鋼筋自重及鋁合金模板自重綜合取26.5kN/m3,樓板考慮布料機設備4kN/m2,主梁考慮人員及設備2.5kN/m2,混凝土振搗 2kN/m2。②側向取 min(F1=0.22γct0β1β2V1/2,F2=γcH)。各構件橫載側向壓力統計如下:6.5m(5.8m)層高處寬2m(2.4m)的柱子恒載側向壓力:F1=76.2kN/m2(70.6kN/m2)F2=151.2kN/m2(129.6kN/m2)。6.5m(5.8m)層高處寬0.8m(0.8m)的柱子恒載側向壓力:F1=44.6kN/m2(44.6kN/m2)F2=151.2kN/m2(124.8kN/m2)。
分析工況包括:對于梁處鋁合金模板工況采用S=1.35×ΣGik+1.4×0.7×ΣQik,對于墻處鋁合金模板工況采用 S=1.2×ΣGik+1.4×ΣQik,對于柱處鋁合金模板工況采用 S=1.35×ΣGik+1.4×0.6×ΣQik。
建模準備中的材料包括自定義的鋁合金模板、背楞、螺桿鋼管等幾種材料,材料在選擇的時候,材料的材質特性與力學性能的參數必須準確,定義的截面屬性包括鋁合金模板單元、肋條、鋼管48、主龍骨,如遇到特殊情況未能定義的,可以采用截面等效代換的方法重新對截面進行定義,本在在建模的時候鋁合金模板厚度取4mm。
在建立模型后,需確定模型的邊界條件,以模型的實際情況定義邊界條件,進行約束。
荷載加載是建好模型后的第一步工作,根據施工不同部位加載不同的荷載工況。
施工狀態下的荷載工況考慮恒荷載與活荷載的兩種組合,對于柱處鋁合金模板不考慮豎向活荷載。采用兩種方案對5.8m高2.4m寬外框柱支模系統進行驗算。方案一:3層疊合變截面梁,Q345,間距200mm緊固件。方案二:2層100×50×3.0方鋼管,間距300mm。
方案一內力計算結果如圖1~2。
方案二內力計算結果如圖3~4。

圖1 軸力計算結果圖

圖2 彎矩計算結果圖

圖3 軸力計算結果圖

圖4 彎矩計算結果圖
通過以上兩種方案分析柱處的應力應變,得到的應力應變線形圖,通過圖形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部位產生的內力值是不同的,這些應力值基本分布在中部撓度最大處,而兩側則相對應力較小。我們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對位移變形最大處引起足夠的重視。兩種方案計算的最大應力比均為1.04,在5%以內,滿足要求。根據應變圖形,這些需控制的位移值基本分布在中部彎矩最大處,兩側逐漸變小。第一種方案計算背楞最大撓度5.60mm<6.0mm=1/400撓度限值,第一種方案計算背楞最大撓度5.76mm<6.0mm=1/400撓度限值。
施工狀態下的荷載工況考慮恒荷載與活荷載的兩種組合,對于墻處鋁合金模板不考慮豎向活荷載。對于6.5m高剪力墻支模系統通過受力分析后,這些應力值基本分布在中部撓度最大處,而兩側則相對應力較小。根據應變圖形,這些需控制的位移值基本分布在中部彎矩最大處,兩側逐漸變小。背楞最大撓度0.15mm,滿足規范要求。
墻、柱兩個部位通過分別進行了應力和應變計算與分析,有限元模擬的計算結果接近實際所發生的,具有科學性與準確性,其撓度與應變均滿足規范要求。Sp2000有限元建模較為精確,計算結果都滿足規范要求,符合實際,同時還能看出撓度以及應力應變圖,結果更為形象易懂。這也說明了設計方案在結構設計形式上是可行的,而且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也是可以確保解決的。
[1]北京金木土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編著.sp2000中文版使用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3]仇銘華.鋁模板技術在北美超高層建筑綠色施工中的運用[J].施工技術,2013,42(14):66~6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