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艷艷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整個中國社會都處于轉型期。與此同時社會工作人才的重要性凸顯出來,而傳統的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勢必會成為阻礙社會工作進行轉型進程的重要因素。因此,社會工作人才的培養和培養方式的優化也就成為關注的重點。鑒于此,論文對社會轉型下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從社會管理創新的視角著手,提出了幾點改革的建議。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升社會工作人才的工作質量獻力。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whole society of China i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In this context,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work tal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 of social work talents are bound to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hinders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social work. Therefore,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 worker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way of training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cial work talent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orm.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work of social workers.
【關鍵詞】社會管理創新;社會工作人才;社會轉型期
【Keywords】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social work talents;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1-0003-02
1 引言
社會工作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時間的積累過程,它需要高校、社會工作組織和政府之間的緊密配合和相互作用。社會管理創新既是活動,也是活動的過程,是以社會管理存在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會能夠形成更為良好的秩序,產生更為理想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因此,如何對社會管理創新視角下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優化成為我們應深思的問題。
2 當前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2.1 高校培養不全面
高校作為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重要的一個環節,承擔著讓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接受正統教育的重任。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對新時代中需要的社會工作人才有著極高的要求,這也就凸顯了我們高校的不足,由于新型的專業沒有教學經驗,學校只是開展一些相關的專業,使學生根本不能領悟到社會工作的獨特、務實等特性[1]。而我國國內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應試體制,只提供學習專業的課程,對實踐教學不加以重視。負責社會工作的部門發展緩慢,沒有實力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而街道社區和福利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大多是沒有專業知識的“豐富經驗”的社工,也不能為學生提供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專業指導,而高校教師雖然理論知識豐富,但是面對實踐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時又沒有豐富處理問題的能力,導致了學生很難在學習期間接觸到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工作的內涵,往往處于“紙上談兵”的狀態。
2.2 社會工作機制不完善
社會工作機制是社會工作者發揮力量的舞臺,是實現從最初的施舍、慈善行動發展而來的社會工作一開始就帶著鮮明的助人的特征,成為一種充滿愛心的崇高的事業的重要載體[2]。當前社會工作體制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社工專業素質不高,職業化水平不高。由于我國社工化進程推進的晚,知識專業人員相對于其他領域來說較少,導致社工人員大多賦閑在家的大齡化中老年人,很難招聘到有經驗、專業的高學歷人員。②由于物質發展與意識發展不同步,造成了我國目前面臨著誠信缺失、道德危機等社會問題,這也就對社工人員開展工作造成了極大的阻力。③制度不健全,人員的流動性大。社會工作機制缺乏活力,從業人員大部分沒有編制,很多都是臨時招聘的員工或者沿用居委會的職工。
2.3 政府主導有缺陷
我國的社會工作事業的推動和發展都有賴于政府部門的幫助,這也就使社會工作設施也有著先天性的不足之處。政府主導地位的確立阻礙了社工人才培養的多元發展。政府管理模式的單一化、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不利于社會工作事業適應市場需求,也造成了高校教育沒有經驗可尋的局面[3]。政府對于目前社會化的工作人才的培養處于摸索階段,尚不能進行完善的管理,社會工作屬于政府組織民政管理的專門應對社會工作的組織,導致對管理情況摸不清,缺乏社會化工作能力等問題。政府主導模式也不利于人員的競爭化發展,在工作中不能盡心服務,甚至會導致利用自身的職權為他人提供不合理的服務,導致社會工作最初助人的宗旨和確保社會和諧的目的被破壞。
3 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新對策
3.1 優化高校教育endprint
高校是人才進入市場前,形成專業知識體系、把握實踐基礎技能的重要學習場所。因此,學校要促進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開展專業的理論課程,而社會工作作為實踐較強的專業,也要讓學生接觸到真正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工作。學校可以聯合政府和社會工作相關部門,建立實習基地。高校還可以聘請社會工作者作為兼職教師,實行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輪流教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社會工作不再感到距離。讓學生利用假期或者大四的實習期來進行實際實習,并要求學生的專業論文與實習內容相關。這樣把學生的實習、就業、畢業結合成有機的整體,學生在實習中不僅踐行了學到的理論知識、又獲得實習機會找到論文素材,對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有益處。高校應提高對學生的思想素質的教育,社會工作事業是非功利的事業,高校教育可以完善學生綜合素質,影響學生的價值觀,把社工事業作為一個彰顯自身價值的事業,讓學生在工作中充分弘揚堅持正義、熱愛生活、促進公平等優良理想。
3.2 優化社會工作機構培養人才的能力
社會工作機構是高校成果的檢驗者,也是人才進一步優化的組織者。我國社會工作事業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各個方面都有待完善。因此,優化社會工作機構培養人才的能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要加強與國際社會工作組織的交流,學習國際組織優秀的管理經驗和體制,為我國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助力。強化與專業人才高校進行緊密聯系,及時反饋人才培養上的不足,為高校的教育提供陣地。②加強價值觀的建設,努力構建社會工作的價值觀,即用一整套可以支撐社會工作人員進行社會工作實踐的信念,以人道主義的精神為主,充分體現出熱愛全人類、服務大眾、維護公平正義等理想。③建立健全的人員管理機制,設身處地的為社會工作者的生活考慮,如:健全編制的發放、增加醫療保險的福利、優化獎勵機制、對生活有困難的社工進行幫扶等。此外在面對政府干預的時候,要優化自身的崗位職能,杜絕官僚主義,最大程度地幫扶弱勢群體。要積極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積極解決政府與人民之間的各種矛盾,促進社會的和諧。
3.3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部門作為社會工作的引導者,應需要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在推進工作中轉變自身職能,為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獻力[4]。首先,政府應提供政策上的支持。當今的市場變化靠的不是政府的指示與命令,而是供需關系的把握,政府通過細致的把握市場動向,積極為高校和社會工作機構提供人才供求變化的要求。更好地為高校和社會工作機構培養人才提供施展空間。其次,現在倡導政府管理工作科學化轉變,要求政府在社會工作方面從行政轉變為服務型政府。政府的主導地位不是為了領導社會工作,而是讓社會工作的服務有理可依,也對政府形象和辦事效率有著質的提升。政府在高校、社會工作組織之間即承擔橋梁的角色又要做好監督一職的工作,確保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過程順利進行。
4 結論
在此次研究中,主要闡述了社會管理創新視角下,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優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應的幾點建議:優化高校教育、優化社會工作機構培養人才的能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本文研究中提出的幾點建議,主要圍繞社會工作人才的培養展開,注重對社會管理創新,對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優化具有重要的意義,望此次研究的內容能為實際人才培養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虞希鉛.社會管理創新背景下社會工作人才激勵機制研究——以溫州為例[J]. 前沿,2015,45(4):89-93.
【2】李俏,王金元.建設研究型大學背景下社會工作創新人才培養冷思考[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1):82-86.
【3】何乃柱,彭飛燕.建構主義視角下高校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研究——以廣西G校為例[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2):00185-00186.
【4】陳偉.社區管理創新發展背景下應用社會學科人才培養的“理論”—“實務”雙軸效應[J].速讀旬刊,2016,12(3):125-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