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白
摘 要:國學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富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可謂博大精深。讓幼兒自小就接觸國學知識對幼兒來說非常有益處,不但能夠開發幼兒的記憶力以及理解能力,還可以讓幼兒變得更加有創造力,從而更加自信,一些經典的詩經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品質。但是,切不可一味的將過多的知識一股腦的教給幼兒,一定要選擇適當的學習方法,將國學教育的效果發揮到最大化,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關鍵詞:幼兒園;國學教育;意義;方法
目前,很多幼兒園都開展了國學教育,但是收效卻不盡如人意。有的幼兒園照搬傳統私塾教育模式,室內懸掛孔子、孟子等大家畫像,組織學生席地而坐并誦讀等國學經典作品,為幼兒學習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但是,凡事都講求度,需要選用正確的處理方式,幼兒國學教育在此方面的工作力度明顯不足。
一、幼兒國學教育存在的誤區
1.國學經典亂入。
近年來,國學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滲透逐漸深入,旨在傳承發揚中國優良傳統文化。很多幼兒園將《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國學經典引作教材,生搬傳統私塾教學方法,將其硬套在現代幼兒教育中,收效低微,而且增加了幼兒的負擔。我國大部分國學經典主要由古代漢語行文,與現代漢語文化存在較大差異,對幼兒的理解造成極大困擾和阻礙。國學經典的文化內涵豐厚,同時涉及治國、倫理、生活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加上晦澀難懂的文字,對于涉世未深的孩子而言,其學習難度可想而知。因而,很多孩子在國學教育中只能囫圇吞棗、食之不化。身處現代文明的孩子,即使面對淺顯的童蒙讀物尚不知所云,況且,國學經典中也不乏落后思想,假如一味地全盤接受,勢必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2.偏重死記硬背。
幼兒尚處在成長的初級階段,對語言文化的理解能力不強,只能選擇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國學教育任務。不少幼兒雖然可以熟練地背誦《弟子規》等國學內容,但是一旦提及一些問題,就會出現茫然狀態。還有部分幼兒園單純地以古詩詞背誦量為國學教育評價標準,與其教育目標格格不入。幼兒正是學生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期,適當誦讀部分國學內容將有助于其記憶力的開發,但這是建立在理解基礎之上的。事實證明,過度強調死記硬背,而忽視了學生對內容的理解,隨著時間的延長,對所學內容就會忘卻,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興趣大減,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二、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的意義
1.傳承經典、傳承美德。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禮貌等現象比較普遍。在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讓幼兒學習傳統經典中承載的“仁義忠恕孝悌禮信”的道德倫理觀,能夠教育幼兒孝親尊長、友愛伙伴,使他們變得更加懂事明理。另外,幼兒園通過開展國學教育,還可以系統全面地培養幼兒很多的良好習慣。
2.健全幼兒的人格。
幼兒階段的教育是心性和人格培養的黃金階段,對孩子的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可以在幼兒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熱愛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種子,對他們的一生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讓他們在本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中成長,對健全他們的人格,培育他們的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通過學習國學會讓幼兒懂得什么是善惡,什么是孝,什么是樂觀進取,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等等,從而達到健全幼兒人格、促使其全面發展的目的。
3.有助于啟迪幼兒的智慧。
3~6歲是幼兒的學習最佳期。大腦生理學家們發現,兒童的智力發展和性格形成在0~3歲間就完成了60%,3~6歲間完成了80%,這幾年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因此,從小讓幼兒接受中國古文化的熏陶,感受源遠流長的中國古文化的詩詞美、韻律美、語言美等,不但可以培養幼兒讀書的興趣,還可以提升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三、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的途徑
1.環境熏陶。
幼兒學習國學需要良好的客觀環境,需要家園配合,在孩子生活學習的場所張掛相關的國學內容。如,學習《弟子規》時可將原文分解成若干塊,制成掛圖隨進度張掛,為孩子創造提倡國學、熱愛國學、學習國學、實踐國學的環境。家長應該與孩子一起學習,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影響孩子進步。
2.誦讀識記。
誦讀識記是幼兒學習國學知識的重要方法,目標是通過誦讀達到熟練記憶的程度,以利于孩子在生活中慢慢理解和運用。具體方法可以用光盤導讀、教師領讀、領讀和跟讀結合、集體誦讀、個體誦讀、集體背誦等方法。要求是以誦讀為主,教師不必主動講解,有興趣的孩子問到時可以根據情況適當精講。
3.故事啟蒙。
許多國學經典都包含著生動的小故事。如,《三字經》中“擇鄰處、斷機杼,香九齡、能溫席”等等。運用生動的故事,可以將抽象的國學知識變成生動形象的生活語言,提高教育效率。有專家認為,用50個故事就可將《弟子規》全文化成生動的生活教材,讓孩子受到與經典原文一樣的啟蒙教育。
4.游戲鞏固。
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師和家長可以將國學內容編成各種小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鞏固所學知識,體驗學習快樂。如,背誦競賽、情境表演、合力闖關、故事會等游戲。將國學內容與游戲結合,有利于發揮孩子的特長,調動學習國學的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生活應用。
國學學習的目的在于生活應用。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園里形成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良好風氣,養成講文明、懂禮貌、好學上進的行為習慣。家長要引導孩子將國學知識運用到生活起居、學習游戲、小朋友交往等各方面,使他們成為尊敬父母、善待他人、熱愛勞動、自理自立的好孩子。
開展國學教育,培養兒童良好人格,形成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打好做人基礎,這是功在當今、利在后世的大事情。廣大幼教工作者應該加強國學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提高國學教育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