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榮
摘 要:在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的收入也在不斷提高。現在居民都追求更高層次的享受,外出旅游就成為比較流行的一種形式。在旅游業不斷增長的同時,各地區的博物館如何抓住這個機遇,依靠旅游業所帶來的客流量銷售自己的文化創意產品,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打造屬于自己的文化品牌也成為全國各地的博物館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文化;旅游;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
2008年,按國務院下達文件指示,國內的大部分博物館取消門票。免費參觀推動旅行社將這些博物館列入旅游線路之中。這當然是利民的好事,但是對于全國各地的博物館而言,這無疑將最重要的收入部分給取消了,導致很多博物館只能靠政府補貼過日子,大大影響了博物館的運作。除了北京故宮博物館這類較大型的博物館還能收門票之外,大部分博物館不得不削減開支,導致展覽質量下降。2016年5月15日,文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國家文物局聯合發表《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這對于博物館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則重大的強心劑,意味著大家可以各自生產與藏品相關的產品進行銷售,以獲取利潤[1]。
一、博物館文創產品介紹及其現狀
(一)博物館文創產品的介紹
在2016年國家發布了《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之后,全國各地的博物館都開始發展自己的文化創意產品,一時間,文化創意產品成為一個新鮮的事物在各大博物館之間傳播。文化創意產品指各個博物館根據自己博物館中的藏品來制作相關的產品進行銷售,以達到傳播文化和創收的目的。其中,文創產品可以是根據藏品的外形來創作,也可以是根據其代表的特殊含義來制作,也可以是相關藏品的衍生物品。例如,故宮博物院將宮門的設計結合雙肩背包,創造出“宮門”雙肩包。還有文化體驗活動,例如,故宮推出的“皇帝的一天”體驗活動,可以通過親身參與獲得更深入的體驗,這是以往博物館參觀所不能賦予我們的。
(二)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現狀
大部分博物館都在進行文創產品的創作生產。這不僅是實實在在的一個創收項目,也是博物館行業的一個改革。在滿足大家參觀的需求之后,以文創產品為一個契機,讓大家將文化帶回家中,也為博物館應對國家取消門票之后的收入問題提供了一個解決方向。現在比較大型的比較知名的博物館都在推行將文創產品統籌設置成最后一個展廳,在游客參觀之后吸引游客進行購物。以自己的產品的質量以及文化含義作為賣點,達到既能傳播文化又能創收的目的[2]。目前國家級的博物館包括故宮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等,這些博物館不論是從藏品數量還是在文化創意產品這方面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相對而言,地市級的博物館因為規模、藏品數量等原因,獲得的重視程度以及財政補貼都比較少,所以發展得并不是很好。
二、阻礙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發展的因素
雖然全國大部分博物館都在積極利用自己的文化創意產品產生效益,但是還是有相當部分的博物館沒有辦法跟上腳步。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3]:
(一)本身的產品競爭力
除了上文提到的那些國家級的博物館之外,其他體量相對較小的博物館沒有豐富的產品,創新創意也相對不足,導致許多產品雷同。例如,各種U盤、傘、水杯之類的產品,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
(二)博物館自身文化活動較少
一些地方型的博物館雖然名義上是博物館,但是由于歷史等因素,當地的文物等特色物品較少,導致本身館藏物件較少,沒有開發利用的資本。所進行的一些展覽活動也比較少,導致知名度大打折扣,僅能針對學生開展活動,沒有針對館藏物品進行分類加以包裝,致使本身博物館的競爭力下降。
(三)缺乏經驗、相關人員以及資金
普通的博物館在日常運行的過程中主要依靠政府的補貼,沒有多余的資金進行其他的事項。除了資金之外相應的人員也是一個較大的缺口,沒有專門的團隊針對產品進行研發生產是做不成一定規模的。這也是產品種類單一,產品雷同的一個原因。
(四)個別地方的重視程度與當地旅游業脫節
在不同的地市,博物館的受重視程度是不同的,一些地區的文物等相關資源豐富甚至達到了多種不同類別的情況,而相較其他地區,可能一個市級的博物館規模還沒有其他地區的一個縣級博物館大。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許多的博物館與當地的旅游業脫節,導致流失大量的潛在游客,這些類型的博物館可能就要換一個思路進行發展。
(五)產品前期市場調查以及營銷工作
一個產品在創作之初就要注意這款產品在市場是一個怎么樣的定位,是否受到歡迎等問題。在做好前期的市場調查后生產,如何銷售又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許多博物館僅僅是在館內進行銷售,沒有知名度,格局也相對較小,無法形成規模,阻礙了自身的發展[4]。
三、關于博物館自身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建議
針對上文所提到的一些問題,經過分析以及參考一些文獻之后,提供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加強學習成功博物館的經驗,注重創新
加強學習,可以外派工作人員前去比較成功的博物館(例如故宮博物館)進修,學習相關的經驗技術。這里要注意學習的是管理方面的經驗,對于產品本身沒有必要進行模仿之類的操作,學習重心放在如何創建文創產品系列的團隊,如何運營團隊等方面。
(二)加強自身資金、人員等投入,整合旅游業資源
加強自身的資金投入,這里可以通過財政補貼、引入公司資產等方式。整合附近地市區的旅游業資源,在結合旅游業大背景的條件下,不僅能夠吸引資金前來投資,還能帶來潛在顧客,拉動消費。針對不同的部門進行專人管理,成立產品設計團隊、市場營銷團隊等,各司其職。發動全體職工進行創意的收集,例如三星堆博物館推出的創意餅干就是其中的一個員工研發的,正所謂人多力量大,在發動全員參加的同時,做好團隊管理。endprint
(三)加強自身資源的整合,形成產品產業鏈
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進行運作。以四川地區為例,四川的蜀繡乃是當地一絕,博物館可以以此為契機,針對蜀繡進行包裝。先挑選出優秀的作品進行展覽,吸引不同地區的游客前來參觀,然后利用當地蜀繡的傳承人現場進行展示,可以給廣大游客一個直觀的感受,然后再針對蜀繡產品進行銷售,以此形成一個以博物館為中心的蜀繡產業。利用自身的優勢進行生產、銷售,既能做到產品創新,又能做出自己的特色。還可以利用產品組織專門的展覽專場,利用博物館自身與產品本身優勢相輔相成,不斷提升規模。
(四)創建自身品牌,增加知名度
在起步階段過后,整個文化創意產品形成一定規模的時候,要加強對于整個產業鏈的管理,首先要保證產品質量,其次要注意產權的保護,進行一個品牌的注冊、相關專利的申請等[5]。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利用品牌效應可以起到更好的宣傳作用,也能更好地增加知名度,還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還可以學習一些品牌店的運營模式,開設品牌專營店,地點選在機場、火車站等地方,可以方便轉機或者轉乘的游客進行消費,增加渠道。
(五)創建多元化體驗
要注重產品的多元化,不能將產品定性在物品,這樣的格局太小。要注重一個產品的多元化的開發方向,例如故宮所特有的皇宮展覽的資源,不僅可以利用相應的物件進行開發,還可以打開互動性體驗的大門。再如“皇帝的一天”體驗活動,從兩個不同的體驗方式進行開發,游客的選擇性增多,成功的機會也就相應增加了。
四、發揚博物館最原始的作用
作為一座博物館,不管我們如何開發利用,也不能忘記其最根本的作用,那就是作為一個文化輸出的端口。如何讓一個地區的居民去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最好的一個方式就是博物館,這里不僅有歷史資料,還有許許多多的物件以及記錄。作為一座博物館最成功的運營應該是讓參觀的游客將文化帶回家,讓來過的游客銘記相應的文化知識[6],時時刻刻都能受到文化的影響。
五、結語
在現在全民旅游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將旅游業與當地的博物館行業進行整合是一項重要的課題。從因果關系而言,旅游業所帶來的游客數量與博物館本身所具備的吸引游客的屬性是相輔相成的,二者能夠互相促進。但是具體應該怎么做卻是一個難題。博物館本身就可以作為一個旅游的景點,但是博物館又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景點,它還需要承擔文化傳播的任務。世界上也有不少的著名博物館成為一個國家的象征,比如我們的北京故宮博物館。推動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品的發展,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學習文化。
參考文獻:
[1]金青梅,張鑫.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5(06):42-46.
[2]馬晶晶.當代博物館文創產品與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J].呂梁學院學報,2015,5(04):59-63.
[3]徐菁.當代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具體對策[J].時代教育,2016,(09):94.
[4]曹增艷.淺談阻礙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的因素[J].中國博物館文化產業研究,2015,(00):379-383.
[5]夏桂英,夏璇.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與創新設計策略[J].藝海,2017,(05):68-70.
[6]邱永生,李民昌.文化創意與博物館藏品融合發展研究[J].中國博物館文化產業研究,2015,(00):46-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