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巖
在漸入寒冬的北方,人的呼吸道抵抗力受到冷空氣刺激容易導致感冒。一般來說,抵抗力正常的人,一周之內基本能痊愈。然而對于患有心臟病的中老年人,感冒很可能會加重病情。對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醫師郝恒劍教授強調:感冒是對心臟功能的“挑戰”,特別是患有心臟基礎性疾病的人,感冒會影響其心肺功能,加重心功能不全。因而,中老年人在寒冷的冬季,更應注意日常起居和保健,防止感冒成為心臟病發作的誘因。
季節交替心臟病多發
郝恒劍教授介紹說:心臟病是心臟基礎性疾病的總稱,包括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炎等各種心臟病。為全身供血的心臟,看似強大,實則脆弱。我們的心臟就像一個“發動機”,作用是把血液輸送到全身。身體的各個器官,包括大腦、肝臟、腎臟、四肢等,都需要血液中的養分和氧氣來濡養。患感冒會影響心肺功能,肺臟擔負著人體與外界進行氧氣交換的重任。血液由右心室進入肺動脈,在肺里經毛細血管完成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后由肺靜脈回到左心房,再經左心室被送到身體各處。如果感冒引起肺炎會導致肺部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的效率大大降低,造成血中的含氧量下降。此時,為了保證人體的正常需氧量和血中氧氣供給不足的矛盾,心臟必須加快跳動才能往全身輸送更多的血液,從而加大了心臟的工作量,這樣對心臟病患者來說,易致“發動機”出故障,不能正常發揮作用。尤其是在季節交替之際,氣溫和濕度變化大,病毒和細菌活躍,人體一時難以適應導致抵抗力下降,因此易引發心臟類疾病的復發,特別是那些血壓偏高、血糖異常、氣喘的年老體虛者。
控制三高減少誘發病因
郝恒劍教授指出:在寒冷的冬季,患有心臟基礎性疾病的人,應控制三高和注意保暖,減少誘發心臟病的風險。當氣溫驟降與濕冷時,血管內的平滑肌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可能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眭發作的機會。如果突然有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心臟病癥狀,或是發生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中風征兆,一定要及時就醫。此外,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人更要多加注意,如果患感冒高燒不退,病毒感染時間較長不愈,則會造成心肌炎的發生。尤其是冠心病有很多類型,有些人比較注意,一般不會因為感冒引起問題。主要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例如:冠狀動脈多支缺血的患者。感冒后呼吸道的感染,隨著感冒程度的加重,開始咳嗽、打噴嚏,病毒在鼻咽部隨著病情的發展到達氣管或到支氣管,最后發展到肺部等,出現這樣一連串的問題,整個呼吸道就會充血,就會加重心功能的不全。清楚了這些基本道理,就會懂得為何要預防感冒。
避免勞累與感染
郝恒劍教授談道:冠心病、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一是怕累,二是怕被感染,這類人群患感冒就等于在其疾病的基礎上加重了負荷。在病房里會遇到這樣的病人,住院治療基本快結束時,由于其他病房有患感冒的病人,結果受到傳染,病情會突然再次加重不能出院,這種隋況比較多見。這與病人心功能不全的輕重有關,如是早期癥狀比較輕的患者,還可以正常生活以及自理。隨著心功能不全的不斷加重,到嚴重程度的時候最明顯的癥狀是“喘憋”,肺部腫脹,呼吸功能下降,不能耐受活動,稍增加一點體力活動,喘息便會加重,同時心率加快,甚至會出現心衰。心衰和猝死是兩個概念,是心功能逐漸衰竭。心衰一般開始時是左心衰,然后是右心衰。喘憋主要表示是左心室的衰竭,如果是右心室的衰竭,還會出現下肢的浮腫、肝臟瘀血、胃腸道瘀血等各種癥狀。
預防上呼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又稱“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總稱。廣義的“上感”不是一個疾病診斷,而是“一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扁桃體炎等。狹義的“上感”又稱普通感冒,是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發生率較高,全年皆可發病,冬春季較多。郝恒劍教授告訴人們:冠心病和有類似慢性心臟疾病的患者,尤其要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外出時除了戴上口罩,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病毒的藥物,或者服用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年老體弱以及有心臟基礎病的人,應盡量不到人多的場合活動,也可注射流感疫苗,讓自己遠離感冒。如果發生了感冒,要盡快進行治療,不要讓感冒發展到影響心臟功能的嚴重程度。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呵護心臟
如何避免感冒,保護好自己的心臟,郝恒劍教授建議人們:從改善生活方式著手。
1.保持合理體重。進食量和運動是保持健康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體能量,運動消耗能量。如果進食量過大而運動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積存下來,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可引起體重過低或消瘦。因此應保持進食量和運動量的平衡,使攝入的各種食物所提供的能量既能滿足身體需要,又不會造成體內能量過剩,使體重維持在適宜范圍。
2.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堅持鍛煉,例如走步、騎車、打太極拳等。如是長期不運動的人,運動時需要遵照逐漸遞增運動量的方式來運動,惟有這樣,才能減少運動的危險性并得到運動的最大益處。運動中發病的人大部分是由于運動過于激烈或時間過長,其實這些都是能夠預防的,在發作前心臟可能有一些“預警信號”,如:胸悶、頭暈、呼吸困難等。當有這樣的征兆出現時,要立即停止運動,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
3.飲食方面不要吃太咸和過于油膩的食物。經常吃大魚大肉等高脂飲食,不僅會增加心臟負擔,也是引起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癥的重要因素,要盡量避免。
4.心情方面要愉快而不過分激動,最好是戒煙限酒。動怒生氣、過于爭強好勝等,情緒過度激動,易導致老年人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的患者發生腦出血、心肌梗死,所以一定要保持心態平和,積極樂觀,放松情緒,陶冶情操。
5.避免過度疲勞。尤其是到了冬季,對于心臟功能不全的患者,一方面要定期接受治療,不要隨意停藥,另一方面要做好保暖預防感冒,注意適度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這樣就不會造成心臟功能的負擔。
最后,郝恒劍教授特別提醒:對于突發心絞痛的病人,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可立即得到緩解。同時讓病人安靜下來,減少恐懼和躁動,解開他的領扣和褲帶,采取坐位方式,將兩條腿垂放在床沿。一方面馬上撥打急救電話或立即送往醫院救治,千萬不要耽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