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錳 張燕 李海
【摘要】推拿學是現代醫學與中醫學理念指導下運用練功與手法預防疾病方法的中醫臨床科學。推拿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操作性,為此,實訓課程在推拿學的教學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就各院校所設置的推拿學實訓課來看,其課程安排還是十分科學的,理論課堂搭配實訓課,這樣能幫助學生在完全理解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更好的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為日后的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下文分析了某校推進推拿學實訓課程的改革教學體會。
【關鍵詞】推拿學 實訓課程 教學體會
【中圖分類號】R2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013-01
一、推拿學的由來
作為中醫的主干課程的推拿學在臨床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它在日后中醫執業醫師資格的考核中也占據著較大的比例。推拿學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單試手法中的拿、擊、擦、按、搓、叩、提、推法等均能在我們平常生活中看到具體化的動作。推拿學中醫治療是勞動群體長期與疾病斗爭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治療行為,在勞動中出現損傷并引發疼痛時用手觸按撫摩來達到疼痛感減弱或消失的效果,從而便認識到撫摩的作用,這類簡單的動作經過不斷的演化而規范為而今中醫的推拿手法。
二、推拿學實訓課程完善教學改革后的教學方法
(一)教學與生活相結合
推拿手法是結合了力道與技巧的科學治療方式,它所產生的刺激強度、方式、時間的差異性也造就了操作方式的多樣性,并以此為基礎由至少兩個手法來加以組合形成復合手法。有些手法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方可熟練掌握,有些手法則需要有一定的臨證體驗或功法基礎后方能基本掌握,推拿手法可大致分為六類,即振動類、按壓類、擠壓類、擺動類、活動關節類以及摩擦類,在實施教學活動時可通過日常形象來教導學生,比如搓法,它源自于日常生活中的搓洗筷子的動作,而彈法可衍生為我們兒時游戲中的玩玻璃彈珠等,在教導一指禪推法時,可讓學生回顧生活中洗完手之后甩手的動作,在實驗的過程中將手腕慢慢放松,通過前臂的擺動完成腕關節屈伸擺動,左手拇指與食指將右手拇指甲處夾持住,右手保持前臂作主動擺動甩手的動作,這種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法可讓學生更真切的體會學習的要領,從而熟練掌握知識點。
(二)教學中通過角色扮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學中所選擇的標準化病患(即為模擬病患)是通過對臨床治療環境與病患問題而模擬出來的教學場景,用作教學指導,此類教學法可以起到教師、病患以及評估者的多重作用。與其它臨床學科有差別的推拿學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同時還要配合知識點進行推拿手法的操作練習,為此,在展開教學活動時,教師的實訓則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中引入標準化的病患,可由學生自己來充當病患,以此來增強學生在臨床疾病中的感性認識。與此同時,在模擬病患中進行相關的推拿操作,交流互動,學生可分別扮演病患、操作者以及評判員不同角色,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必須全程參與跟蹤,給出教學演示,讓學生真切的感受來自自己與教師操作手法上的差異性,如此方能更好的加深學生的印象,培養他們的臨床思維能力。
(三)教學活動中通過輕快、幽默的語言來活躍課堂氛圍
幽默是一類健康且優美的人格魅力,通過相關研究表明,在教學活動中適當的使用輕快、幽默的教學語言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出來,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為融洽,在愉快輕松的學習環境中也更能激發出智慧的火花,學生的學習熱情會高漲不下,呈現出的學習效果是也十分顯著的。教學時,教師可將課堂內容與小常識進行理性的結合,借助討論熱度較高的話題與學生進行討論,激起學生的共鳴,提升注意力,最終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三、結束語
推拿教學是一類行為藝術教學,在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對教學對象進行實時研究,盡力做到因材施教,研究并制定具體教學方案,以寓教于樂的教學手法取代傳統填鴨式與陳述式的教學法可以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推拿實訓教學可以分成三個層次,其一,米袋訓練,在此訓練中又分為兩個訓練階段,即定點訓練與走線訓練;其二,學生間的人體訓練,同樣分為兩個訓練階段,即單式手法操作訓練與各部位套路操作訓練;其三,模擬病患訓練,共成為單病種訓練與多病種訓練兩個訓練階段,根據這三個教學層次逐一進行,在慢慢積累的過程中才能幫助學生完全掌握全套的推拿操作手法。
參考文獻:
[1]湯偉,邵湘寧,符明進,賈元斌.小兒推拿學課程教學的體會與思考[J].中醫藥導報,2018(02):132-133.
[2]王道全,王進,李靜,姜亦泉.《推拿學》考試方法改革研究[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13(04):80-81.
[3]劉俊昌,李丹丹,王新軍.《推拿學》實踐教學體會[J].河北中醫,2013(04):639-640.
[4]劉飛. 針灸推拿專業實訓教學模式的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
[5]董洪英.“角色體驗”教學法在中醫推拿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按摩與導引,2008(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