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013-02
隨著社會進入到大數據時代,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信息”兩字。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社會中,信息都是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
“秘密”一詞作為一個概念,是指人類社會里已為某些人所知,但不準公開或不宜公開而人為地將其隱匿起來或保護起來,使其不能外泄的事項。其中有形秘密是指具有一定形式和規模,存在于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實體,所謂無形秘密,是指人們獲得這些有形秘密后,將它的形態、內容以及存在的位置,貯存在頭腦里而形成的。我們通常所說的秘密是有形秘密和無形秘密的總稱,是一個總概念。
當前國內外環境錯綜復雜,泄密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內容越來越多樣。我國的公安機關作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掌握著大量的個人信息,儲存著大量公安業務數據內容,一旦這些保密信息泄漏給不法分子將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公安高校作為公安人才的搖籃,作為公安人才的輸送庫,更應加強保密教育。
因此,公安高校教育中的安全保密教育建設是實現公安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在學生成為真正的公安工作者之前,加強對這些預備警官的安全保密教育,從源頭樹立信息安全意識,才能讓公安工作更好的為人民服務。保密教育在公安高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未來從警的職業要求
當前錯綜復雜的公安工作以及屢屢發生的失泄密事件等表明加強和改進新時期的保密教育,開創保密教育的新局面,已成為當前公安高校教育中非常緊迫的任務。對此,公安高校的學生務必要有清醒的認識,務必要有強烈的個人責任感,務必要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使新時期的保密教育有所創造、有所發展、有所前進。保密教育必須按照當前公安工作的新形勢和新的特點,努力開創公安保密教育的新局面。
作為公安院校的學生,其畢業后絕大多數會從事公安相關工作。學生在學校期間加強保密教育是為了建立起他們的職業意識,樹立正確的職業態度,從而影響到學生對未來從事公安工作的執法規范。同時,保護公民個人隱私,也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必然要求。人權的本質特征和要求是自由和平等,實質內容和目標是人的生存和發展,公安工作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
二、確保公安工作順利進行的要求
近年來,在公安部的統一組織下,全國各級公安機關積極依賴社會力量,通過大數據融合,不斷整合社會資源,創新偵查手段,刑事案件的打擊質量效率不斷提升。在這些新的方法中,人像識別技術尤為突出。隨著運用的逐漸成熟,比中率不斷提升,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廣。可以說,人像對比和視頻監控的組合,已經成為基層派出所和刑偵人員日常使用的最為有效的偵查手段。但是,我們部分公安宣傳部門在宣傳的時候,沒有把握尺度,嚴重的泄露這一偵查手段,有的甚至直接在電視節目上播放。公安機關投入大量人財物研發的技術,尚未普及就全部暴露。其后果是,犯罪分子作案想方設法規避監控,如戴口罩、墨鏡等,大大提高了偵查難度。
所以在公安高校加強保密教育的培訓,使學生從接觸公安專業學習之初就樹立保密意識,更有利于公安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大數據時代的要求
當今的時代,是大數據的時代,而大數據的載體是網絡,現在不論是國家還是個人的發展都離不開網絡。信息網絡安全,不僅僅涉及到個人的隱私和個人的財產安全,更關系到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的安全。《保密法》總則第四條明確規定:“保守國家秘密的工作,實行積極防范、突出重點、既確保國家秘密又便利各項工作的方針。”
為了開創保密教育的新局面,必須認真貫徹這一方針。一方面,積極防范的方針是保密教育的立足點,是保密教育各個方面、各種手段的本質特征。 “亡羊補牢”固然重要,但畢竟“羊”已走失,損失已造成。我們的保密教育就是要把可能發生的失泄密事件消滅在未然。為此,保密教育的立足點要放在提高保密意識。公安高校的學生只有時刻想到每個公民的利益和國家的安全,才能在各種公安活動中保持高度的警惕;只有樹立嚴格的紀律觀念,才能在任何情況下嚴守秘密;只有具備了堅強的反腐蝕觀念,才能時刻警惕糖衣炮彈,不被名利、色情所誘感。許多事實證明,那些為個人或小團體的區區小利而忘義失節、置國家、民族利益于不顧,把公安各種秘密信息泄漏給他人的人,正是那些喪失了職業道德和個人信仰的人。因此,要從根本上提高每個學生的警惕性。
參考文獻:
[1]龐瑾.關于構建保密人才隊伍體系的思考[J].保密科學技術.2014(04)
[2]姜威.關于加強新形勢下保密教育培訓的思考[J].保密科學技術.2012(10)
[3]龐瑾.涉密人員保密教育培訓課程開發模式研究[J].保密科學技術.2012(10)
[4]閆建勛,朱璐華.計算機信息安全問題的防范與控制.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