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勇 付肖娟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041-02
在農村0~3歲嬰幼兒教育一直是一個空白,以山東省昌邑市某鎮為例,0~3歲嬰幼兒基本上處于散居狀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意識的進步,家長們越來越重視0~3嬰幼兒的教育的發展,包括政府教育部門也越來越重視嬰幼兒的教育發展,并出臺了這方面的政策,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例如我們山東省昌邑市在2017年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每個鄉鎮街辦都設立了嬰幼兒教養活動中心。硬件有了,出臺0~3歲嬰幼兒教育指導的實施途徑這樣的軟件也就迫在眉睫。以下是我對這方面工作的一些不成熟的見解和想法。
1.幼兒園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提供活動場所作為農村嬰幼兒家庭教育活動基地。
建立功能完善的0~3嬰幼兒養育活動中心。包括親子活動室、感統訓練室、服務室等,為課題研究提供硬件方面的保障。
教師要在與家長、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充分關注每位家長的教養特點,要隨時對活動情況做好記錄,在關注中學會觀察家長、嬰幼兒的各種表現,了解掌握家長及嬰幼兒生、心理發展和形成的特點,了解個體差異,更新教育方式,及時發現合適的教育契機,增強教育效果,尋找最佳家長指導途徑。
2.更新教師隊伍對0~3歲嬰幼兒教育方面的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嬰幼兒教育指導機構是一個微觀系統,教師是指導的實施者,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自身沒有過硬的理論觀念,就很難勝任指導家長的工作,所以教師們首先要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頭腦。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要從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嬰幼兒的發展規律等方面搜集相關理論知識,不定期開教師座談會,形成一套系統的0~3家庭教育指導理論。
要想達到以上目的,教師能以極大的熱情去完成以上工作,不能忘記教師的人性,這與物質獎勵是分不開的,物質的獎勵的來源可以是政府教育經費,也可以是嬰幼兒教養活動中心的收入。
3.探索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導內容,編寫具體實用的指導綱要。
教育指導內容是指導家長學習的載體,探索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導的內容就顯得非常的重要,有了指導綱要,教師們就有了指導的標準,根據嬰幼兒的發展規律,有的放矢指導家長,幫助嬰幼兒健康成長,避免走彎路、拔苗助長等現象發生。指導內容的搜集整理可以先上網通過文獻查閱法,然后結合教師們教學指導經檢,通過觀察、行動研究、案例分析等,不斷推敲,匯總形成文字。
4.探索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導方式,形成具體可行的模式。
(1)示范法:依托親子活動,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特點的嬰幼兒、不同特點的家長有目的的指導示范。
(2)咨詢法:在教育指導活動中,急家長所急,幫助家長處理難以解決的即時問題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家長咨詢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師與家長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就顯得尤其重要,良好的咨詢關系是開展咨詢活動的前提條件,是達到理想咨詢效果的先決條件。
(3)講座:講座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授課形式,教師定期地向家長講授有關家庭教育的相關知識,使家長更能集中系統的了解教育理論知識。使家長在教育孩子及自身發展方面有長足的進步。
5.結合年齡階段,嘗試探索一系列交流手段。
作為0~3歲嬰幼兒第一社會性交往的對象,父母對嬰幼兒的早期知識和認知結構的發展以及社會關系的形成、社會交往技能提高和建立良好個性心理品質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都說“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是家長的影子”。0~3歲嬰幼兒家長多是90后、80后,文化水平相對較高,對手機、電腦、互聯網十分熱衷,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臺,針對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展開交流討論,可與研究專家進行平臺交流,將獲得的經驗相互分享,并在嘗試中尋找新的切入點,更好地加強對家教途徑的綜合實踐能力。對于部分生二胎的70后,接受能力相對較差,可實行傳幫帶方式,指導他們學習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加強對嬰幼兒的家庭教育途徑的培養。對于文化水平太低,掌握先進技術較慢的家長,我們可以通過家訪、電話、講座等其他方式進行輔助,促使其輕松、快樂、靈活地掌握育兒知識和育兒手段。
6.充分利用印發文件資料的方式進行嬰幼兒家庭教育宣傳。
家教指導員積極尋找最新的嬰幼兒家庭教育經驗和方法,將之印制成文件資料,這是具體存在、方便快捷的宣傳教育方法,家長可機動靈活的選擇時間閱讀教育資源,可反復閱讀,可隨機閱讀,可圈、可點。老一輩家長亦可以利用文件資料增長知識,開擴視野。
以上觀點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不成熟的經驗性想法,具體的教育指導途徑還需要不斷的補充、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