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書芳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089-01
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家長對幼兒的培養也越來越早、越來越嚴,很多家長都重視幼兒的早期閱讀。然而不少家長對早期閱讀教育的目標設定不科學,致使幼兒的早期閱讀興趣受到嚴重打擊。本文就以一名大班幼兒的閱讀為例,談談如何改善早期閱讀教育問題,提高早期教育的質量。
【案例描述】
小美是一位大班的女孩子,本是一個活潑可愛,能力較強,且凡事都挺積極的孩子。進入大班以后,父母突然對她較嚴格的要求,在家里也給小美買了圖畫少文字多,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故事書。從此,小美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以往的游戲和故事課上小美總是表現得很活躍,但之后她好像對游戲,故事,圖畫書都失去了興趣。一次故事課上,我希望由小朋友來給大家講故事,讓他們鍛煉一下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當我問到有哪位小朋友想上來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時,大部分小朋友都舉手了,除了幾個比較內向的孩子,當然還有小美。小美最近都沒有什么活躍的舉動,我希望可以通過我的引導和幫助能提起她的興趣。當我向全班小朋友說:“小美,你可以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嗎?以前你的故事都是很精彩的哦!”所有小朋友都鼓掌歡迎小美來講故事,小美很扭捏的站在前面,半天羞紅了臉,也沒有開始講她的故事……
【案例分析】
兒童教育專家李躍兒在其著作《孩子是腳,教育是鞋》中提到:“鞋對于腳而言,適合的才是好的。一雙鞋子無論看起來多精美,如果妨礙了腳的自然生長,就不能算是好鞋子。孩子就像一雙有感受、有使命、有需求的腳,教育者則是要給這樣的腳兒造鞋的人。我們要給予適合孩子的教育,就必須要忘我地感受、了解、研究孩子,成為尊重孩子需要的制鞋人。”誠然,家長、教師要深入了解幼兒的需要和發展規律,并在吃基礎上開展科學的教育,讓幼兒身心獲得最大的發展。
首先,在教育方法上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興趣所需。每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美好愿望,因此大班孩子的家長都開始迫切要求孩子在上小學之前能多認識一些字,會簡單的加減運算。大班的孩子需要做好入小學的準備,以順利適應小學的生活,但大班的幼兒仍處在最天真爛漫的時候,愛玩愛鬧,游戲仍是他們的主要活動,在玩中學仍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需要繼續推行。
其次,在課程資源上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興趣所需。幼兒處于對什么都好奇的階段,因此課程資源要求新求變、豐富生動、難易得到。比如在書籍的選擇上,孩子讀的書,要讓孩子自己去選,有時候家長認為不適合的書說不定卻是孩子們所喜愛的。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圖畫書對孩子們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也可以刺激幼兒的情緒,體驗閱讀的樂趣,提高閱讀能力、語言能力并促進自我社會性的發展。
【教育對策】
1.精選閱讀材料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心理發展水平和閱讀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教師要深入了解幼兒的特質,細致了解繪本內容,才能吸引孩子悅享繪本。大班幼兒的思維中開始出現抽象邏輯思維,圖書類型更加多樣化更加豐富,可以為他們選擇由多幅畫組成的情節較長內容較復雜,需要其推斷和思考的故事,選擇能夠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能培養其思考能力,以及豐富啟發他們想象力的圖書。只要選擇的繪本符合幼兒興趣的,幼兒才樂于拿起繪本細細品讀。針對小美這樣的情況,還應該選一些心理優化的讀物,幫助小美重新恢復自信心,如《害羞的小白兔》,《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和《鳥媽媽》,讓她找回自信的同時與父母建立更親密的關系。
2.營造閱讀環境
如何讓幼兒形成自主閱讀的意識呢?這就需要教師營造閱讀環境,創設閱讀氛圍,讓幼兒在環境的暗示下自覺地拿起繪本閱讀。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設置專門的閱覽室,擺設兒童桌椅和放置幼兒喜愛的繪本書架,供幼兒隨用隨取。教師也可以在教室的某一角落設閱讀角,舒適、安靜的閱讀空間一定更能吸引孩子來閱讀。此外,教師與家長也要為幼兒創設一個閱讀的心理環境,時常陪著幼兒一起閱讀,給幼兒講有趣的故事,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感受到樂趣。
3.靈活運用游戲化閱讀模式
有幼兒的地方就有游戲,閱讀同樣也需要游戲來參與。采用游戲的方式,讓幼兒直觀體會圖畫故事書中的細節,包括人物角色、情節發展以及矛盾沖突和觀念。將游戲和圖畫書結合,幼兒對書就會更有感情,會覺得自己就是這本書里的主人公,而更主動的去吸收圖畫書里的內容,享受圖畫書帶給他的快樂。如《沒有耳朵的兔子》,一只沒有耳朵的兔子,每次玩捉迷藏都能贏,那么就可以帶幼兒玩這個游戲,幼兒會在游戲中明白,躲在什么地方會讓自己更隱蔽不會被發現,幼兒自然就感知了大小以及空間的概念。
4.家長用正確的方法指導孩子的閱讀
親子共讀是開始閱讀的最好方法,家長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與幼兒共讀,以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為目的,不要強求孩子獲得什么知識,避免功利化心態。幼兒在早期成長中是一個不太成熟的閱讀者,看不懂閱讀內容或對閱讀內容的注意力持續時間不長,因此需要家長的陪伴與指導,家長使用恰當的閱讀策略,有利于幼兒在閱讀活動中獲得愉快的體驗,從而養成閱讀興趣。
父母和幼兒教師都是幼兒在知識獲取、能力發展道路上的領路人和指導者,家園教育的分歧會讓幼兒無所適從而導致學習停滯不前甚至倒退。每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美好愿望,然而拔苗助長,卻往往容易讓教育適得其反。當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產生沖突在所難免,通過專題講座、博客、微信、家園互動、圖書漂流等互動方式推動家園合作,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向家長傳授新的教育理念。共同尋找適切課程資源的重要路徑。作為家長,要充分地考慮孩子的發展階段和承受能力,與老師共同協作,引導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