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珍
【摘要】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指的是“以讀促寫,以寫帶讀”。本文針對現在高三英語文本的復習與寫作課的現狀,從一節讀寫結合的課例分析說明了讀寫結合的重要性,并探究了如何有效地將讀寫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讀寫結合 篇章結構 議論文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116-02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教材的使用建議“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實際的要求,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同時又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認真研讀和分析語篇,在引導學生挖掘主題意義的活動中,落實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將兩篇同主題同文體的文本整合復習正是出于這個考慮,以教材中的單元主題為依托,精選兩篇閱讀材料,讓學生在閱讀與賞析同一主題下不同題材、不同角度的文章的過程中,能夠多次接觸到相同的詞匯、語篇結構及背景知識,開拓視野,積累詞塊和句型,提升詞匯量,豐富寫作素材,培養寫作技巧,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以及培養篇章結構的意識,避免高三復習炒冷飯,構建閱讀與寫作結合的高效課堂。
一、教學目標
這兩個單元的主題雖然不同,但是兩篇文本(Unit 9 Cars L4 Car Culture 和Unit 10 Money L3 Your Money)主題都是環境問題又都是議論文,本節課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兩篇文章比較、歸納和掌握議論文的結構,并喚起學生意識到個人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因此,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設計閱讀任務:語篇的篇章結構、文章的寫作技巧和意圖及文本的語言特色。這三個任務很好地詮釋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深化。
二、教學活動
步驟1:預測文本內容
在開展兩個文本的復習之前,用與文本相關的圖片導入旨在引導學生預測文本主題及內容,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回憶起部分主題詞匯,為后續讀寫活動做好準備。
步驟2:第一步閱讀,分析文本結構
活動1: 快速閱讀,完成思維導圖
學生分工閱讀,完成以下思維導圖,讓學生迅速了解文本文體特點,建構語篇整體圖式,引導學生分析語篇的段落結構,把握文章的主題命脈,展開語篇閱讀整體教學。
活動2: 歸納議論文結構
From these two charts, we can know the structure of an argumentation:
____ a problem→____ the problem/different ideas→ ____the problem/state the authors ideas.
A. analyze B. present C. solve
通過這個圖表讓學生整體把握文本結構,為寫作審題起到借鑒作用,提高學生的篇章審題意識,為后續的深度閱讀和寫作活動埋下伏筆。
步驟3:深度閱讀,分析議論文寫作技巧和意圖
深度分析文本是有效閱讀教學的前提(戴軍熔,2012)。深度閱讀目的是從文章的寫作技巧出發,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為學生寫作做更好的準備。教師以小組合作學習再次組織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閱讀,分析議論文寫作技巧和意圖。為此,筆者設計了以下兩個活動。
活動 1: Read for writing skills
文本1:To support his idea, the author develops Para2. mainly by ____.
A. listing figures B. using idioms
C. giving an example D. making comparisons
文本2:To support his idea, the author develops the last paragraph mainly by ____.
A. listing figures B. using idioms
C. giving an example D. making comparisons
活動 2: Read for the writing purposes
文本1: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text?
A. To solve a problem.
B. To give practical advice.
C. To tell an interesting story.
D. To present a research result.
文本2:Whats the writers purpose?
A. to give us two examples
B. to show us the success of the tree?鄄planting program
C. to invite us to visit the Jiuchenggong Valley
D. to try to persuade us to use money to buy trees and create a green future.
以上兩個活動繼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組織學生進行文本的深度閱讀,關注議論文的論證方法和寫作意圖。
步驟4:語言實踐,提高語用能力
這個環節學生利用文本中的詞匯和重點句型繼續討論環境保護問題,通過小組討論來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應該采取的環保措施,鑒于我校學生的基礎薄弱,先給與例子作為示范,為下一步的寫作積累所需的詞塊和句式等語言材料。
步驟5:小組活動
活動 1: 討論作為學生如何保護環境
這個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把閱讀和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與同伴討論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同時培養個人表述觀點的能力。學生也可以結合身邊的生活實際發表觀點,有助于學生共享生活經驗,共同為保護環境出謀劃策。
活動 2: 寫作訓練
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具體指的是“以讀促寫,以寫帶讀”,讀是基礎,寫是升華,學生寫作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得益于所輸入的文本的豐富性和思維性。學生閱讀的語篇應與后續的寫作活動在主題和結構上具有一定關聯;同時教師在寫作設置上又要給學生思維的拓展提供相應的空間(郭強,2026)。因此,本人在設計寫作活動時充分考慮到了在話題、結構、體裁、語言與閱讀文本的關聯性。
讀后寫作是檢查學生課堂效果、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重要方法。學生通過復習兩篇同類型的文本,構建新的思維,對所學語言學以致用。筆者設計的寫作題目是寫一篇“How to live a low carbon life”的演講稿。老師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寫作,并根據評價表進行自評和同桌互評。
通過學生自我習作評價,引導學生掌握寫作策略和方法,也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和糾錯的能力。接著展開同伴評閱,教師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根據上表對組內每位組員的作文進行互評,除了肯定優點之外,對不足之處提出建設性的修改建議。之后,每組挑選最優秀的習作進行師生集體評閱,教師最終給予積極性的評語和意見。最后將學生的優秀范文打印給學生當背誦范文或者張貼在教室的展示區,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增強寫作的成就感。
讀寫素質的培養效果與教師的教學素質、教學設計能力以及學生的讀寫興趣密切相關。(商艷芝,2017)然而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堅持不懈地踐行,才能讓學生從閱讀到寫作產生思想的火花,從而提高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戴軍熔.高中英語閱讀文本解讀的基本框架與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2(8)
[2]郭強.高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與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3)
[3]商艷芝.新讀寫素質培養及英語讀寫教學設計[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