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筱珍 張聰 徐敏杰 黃根勇 龐楊陽 成永旭
【摘要】作為不同年級動物學和水生動物病理學這兩門專業課的授課老師,從理論課和實驗課的講授經驗中,發現他們所處階段的差異。并從這些差異中發現他們的需要。從實驗課的互助、授課方式到朋友關系的建立等幾個方面提出體會與意見,旨在為相似課的授課,提供一定的經驗和參考。
【關鍵詞】生物類 不同年級 教學經驗
【Abstract】As a teacher of two professional courses(zoology and aquatic pathology) in different grades, we found the teaching and study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courses. Apart from these differences, well also find the different needs of those students. From aspects of mutual assistance, teaching mode and establishment of friend relationship, we put forward experiences and suggestions, aiming to provide som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similar courses.
【Keywords】Biology; Different grades; Teaching experience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156-02\
當日歷又翻過這個年頭后,我與這一年的學生相差已足有二十年之多,漸漸不知道他們的歌、游戲和口頭禪,出現了明顯的心理代溝,如何引領他們,是我們老師的重要職責和任務。老師對于學生的感覺永遠都是“愛”與“狠”交加。作為離東海較近具有特色的水產類大學,我們的學生來自全國四面八方。學校里的老師自然也成為這些遠離家鄉學子的朋友或“親人”,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彼此影響著?;仡檹慕踢@些年,從最初新接課時忐忑不安和跌跌撞撞到現在,信心有了,經驗有了,但每一次的重復仍舊是從頭來過,不斷完善和改進中,卻知懂得太少,知識更新太快。四五年前我同時接了《動物學》和《水生動物病理學》這兩門課,它們開在同一個學期,幾年下來,各種感處在這里匯總,說給您聽,或引起共鳴,或攜手一同走過,為的是面對青春年華的人,無愧于心。
1.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風、自主性、目標性截然不同
《動物學》為本科水產養殖專業一年級必修課程,而《水生動物病理學》為本科水產動物醫學專業三年級的必修核心課程。對于面對處于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但有著相似專業背景學生的任課老師,每每站在講臺都會感慨萬千。站在三年級的講臺下,向下一望,右手邊那一位清秀小女生,左邊最后排那個黑黝黝的小男生,不就是兩年前在《動物學》課上教過的“小朋友”嗎?她(他)還是她(他),而我還是我,不同的是她(他)們長大了,而我也更“滄桑”啦,相視一笑,不知他們是否記得我,可我記得他們。除了長大,他們與三年前的確有所不同。《動物學》雖然幾經改版后課時有所減少,但仍可謂大課,理論課48學時,這是剛進行完入學后軍訓新生的課程,課堂上多數鴉雀無聲,沒有看手機的,也沒有帶其它書本或不帶任何書本的學生,學生認真且“聽話”,豐富的各種動物圖片、視頻及小故事能吸引他們的同時,他們有“新鮮”的求知欲,高中時學校的各種“規則或規范”讓他們更注重課程秩序。我能強烈感覺到他們對知識的渴求或是一種期待,也深知自己責任重大。而在三年級學生《水生動物病理學》的課程中,同學們三五成群的坐,有獨自坐第一排的,也有獨自坐最后的,“個性”出現了,緊張或不自在看不到,學生明顯分為幾波:一波全程積極認真,一波較為懶散及其余中間派。面對這兩個班級的同學,我認為,教師的衣著、言行及課程引言部分生動的訴說非常重要。由第一次課帶動對課程的熱情,將會直接影響接下來的興趣。對于一年級的同學要有更豐富全面的知識體系,對于三年級的同學要更有專業性和特殊或主次性。
2.實驗課上“愛”的互助
《動物學》實驗課有9次,而《水生動物病理學》實驗課有6次?!秳游飳W》實驗是一年級新生剛入學后接觸的第一次動手課,穿上白色實驗服,看到實驗室中的模型標本,瓶瓶罐罐充滿好奇。實驗課的設計要本著讓同學多了解出發,在實驗過程中多提出問題,如在草履蟲實驗中,在其培養液中發現新奇的不明生物,最后鑒定為輪蟲,在河蚌實驗中,鰓片上發現不明種類的寄生蟲而非鉤介幼蟲。在此過程中同學們學會了通過拍照、描述和記錄的方式,發至班級群詢問,等確定答案后再與大家分享,共同學習的過程。作為授課老師,我們更期待,他們在事實求是的描述中,能引起思考并提出問題。在實驗內容設計上也以每次單一的實驗為主。相對三年級的實驗課,同學們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和動手能力,我們更需要他們在發現問題中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進行討論,通過相關文獻閱讀拓展知識范圍,并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科學依據。在實驗內容設計上更加追求多層次和多角度的嘗試與拓展,如在石蠟切片的制備中,展片可以嘗試多種方法,如水浴鍋、展片臺和酒精燈等;對于血細胞的研究可以同時進行無脊椎動物如蟹和脊椎動物如魚的采血及形態學分析。在這些實驗課中無一例外,需要導師課前的引導,課間同學的互助及課后實驗場所的清理等,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成了“家人”。為此,同學們制作了相冊以作留念。
3.授課中“愛”要用對方式
對于一年級的同學,在《動物學》豐富的知識內容內,能夠吸引他們并讓他們牢記在心的是圖片,視頻和穿插在內的小故事,經試講后,的確效果很好,由于剛經歷過高考,一定的作業量對他們毫無問題,此外科研進展和前沿文獻的將提供給他們更寬的視野,并能初步感受到科學性,為自主思考打基礎;而對于三年級的同學,針對《水生動物病理學》大量課程的名解、定義及專業術語,充滿“愛”的想每堂課布置作業、課間設制學生自編游戲搶答題和延長實驗時間等,效果并不好,學生們紛紛反應課業太重,后來才知道三年級課程明顯比一年級多且難,而且由于多數學生已開始參加進實驗室或實踐活動,他們已沒有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一門課中,他們更希望能簡潔、明了,突出重點的授課。
4.站在他們中間去,朋友間的“愛”更持久
一年級的同學即將升入二年級,他們將會面對專業知識的學習,發現自己的興趣尤為重要,而三年級的同學即將面臨畢業論文實習,對于未來導師的選擇和研究方向的確立是提前要做的功課?;诖?,對于一年級除了課程本身的內容外,我們會加入文獻或資料查閱的內容,而對于三年級同學我們鼓勵他們走出課堂,能過課程答疑或輔導與老師面對面交流,了解本校或外校的老師及科研動態。如果說對于一年級同學,我們是“家長式”的朋友,而對于三年級的學生,我們更應該是朋友中的朋友。由于所授的兩門課都有實驗課,這也加大了我與同學們接觸的機會,除此之外,專用的微信群或QQ群也讓我們走得更近。為了活躍群的氣氛,對于分享相關課程新聞、報道和訊息的學生給予一定平時分的獎勵,在班級中我們有課程歌手、攝影師和課代表,我們記錄著學習的瞬間……他們告訴我,他們喜歡的歌曲有周杰倫的歌,泰勒的“love story”;他們告訴我,他們喜歡的游戲有王者榮耀、旅行青蛙;他們還告訴我圖案有生氣的意思,而要用圖案表示微笑;“加油”點個贊可以用打CALL。能站在他們中間我充滿了“愛”的力量。在教授過程中有錯有對,有得有失,學生在成長,我與他們同行。
參考文獻:
[1]黃英明.差異教學思想在高職院校文化基礎教育中的應用[J].黑龍江畜牧獸醫, 2017,(4).
[2]張南,張寧,張新.淺談尊重大學生個性差異的教學方法[J].才智,2017,(10).
[3]蒯海偉.差異教學模式在基礎化學教學中的探索[J]. 廣州化工, 2013,(6).
[4]寇衛利,狄光智,張雁.顧及專業差異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研究[J]. 電腦與信息技術,2016,(4).
[5]楊筱珍. 水產養殖專業研究生的教與學[J]. 教育教學論壇,2016,(7).
作者簡介:
楊筱珍,上海海洋大學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動物生理和病理教學與科研工作。
成永旭教授,主要從事水產動物養殖及營養與品質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張聰、徐敏杰,龐楊陽和黃根勇為本專業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