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針對寄宿學困生的產生原因進行了分析,然后探討了班主任開展情感教育的方法,希望可以給廣大農村班主任教師起到一定的參考幫助作用。
【關鍵詞】農村班主任 寄宿學困生 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193-01
寄宿學困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對于班主任而言,需要對其加強關注,通過合理有效的手段開展情感教育,推動寄宿學困生的轉化,推動農村教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一、寄宿學困生的產生原因
第一,學生缺少家庭關愛與教育。寄宿學困生產生的諸多原因中,缺少家庭教育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要點。寄宿生遠離家庭和親人,一個人寄宿在學校之中,往往要一周才能回家一次,而且大多數寄宿生都是留守兒童,長期得到不父母關愛和教育,自然就對學習沒有了興趣,從而在學習上逐漸困難,變成了寄宿學困生這個特殊的群體。
第二,班主任給予的關愛不足。對于寄宿生,班主任就包含了父母這樣的角色。班主任如果可以給予寄宿生足夠的關愛,那么學生就會對班主任形成依賴信任的情感,從而愿意聽從班主任的教導。相反的,如果班主任的關愛不足,對學生較為疏遠,那么學生就難以對班主任形成依賴信任的情感,對于班主任的教育引導,自然也就不容易接受。
第三,學生對班主任信任度不高。從目前來說,部分寄宿學困生對于班主任的信任程度并不高,很多心里話都不愿意向班主任傾訴。究其原因,主要是班主任某些時候對待他們較為嚴厲,缺少情感上的溝通交流,從而導致學生出現不信任的心理。
二、農村班主任對寄宿學困生落實情感教育的價值和方法
(一)敞開心扉,和學生深入交流
要對寄宿學困生實施情感教育,那么班主任首先要拿出足夠的誠意,敞開心扉和學生深入交流,因此引導學生也逐步打開自己的心扉,將內心的想法分享出來,從而實現心與心的溝通交流。比如對于某個寄宿學困生,班主任可以在午餐后找個時間,和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談話,在談話中班主任可以先分享一些自己學生時代的故事,以此打動學生,然后再讓學生傾訴自己的故事。和學生進行深入交流,這樣可以讓學生逐步敞開心扉,為學困生的轉化打下了基礎。通過情感教育,在情感上和學生達成一致,取得學生的信任,這樣一來師生之間就可以形成深厚的關系,為教育活動的發展打下基礎。
(二)善于鼓勵,寬容學生的錯誤
對于寄宿學困生,要通過情感教育促使他們實現轉變,那么就還需要善于鼓勵,并且寬容學生的錯誤。鑒于寄宿學困生這個群體的特殊性,不自信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在日常的教育活動或是其他活動中,班主任就需要善于鼓勵學生,針對學生的亮點及時給予稱贊鼓勵,讓學生能夠不斷提升自信心。比如在課堂中回答問題時,如果學生回答正確,那么就及時鼓勵。如果學生回答錯誤,那么可以從思路等方面進行鼓勵。善于找到學生的閃光點進行鼓勵,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更加自信。而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則需要寬容對待,不能嚴厲苛責。比如個別男學生對發型有了興趣,不符合校紀班規。此時班主任可以通過一些寬容的手段來處理這個問題,而不能直接處罰學生。這樣可以避免傷害學生心理,并且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三)情感喚醒,融入學生的生活
不少寄宿學困生不僅是學習態度消極,生活態度也消極,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待家人朋友較為冷漠。通過情感教育,可以喚起學生心中的情愫,讓學生對生活恢復熱情,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待家人朋友更加親近。情感教育的實施,班主任需要到學生中去,與學生打成一片,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落實教育活動。所以,在日常的教學或是其他活動中,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參與。例如進行課堂教學游戲時,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游戲,而不是僅僅作為教學游戲的組織者。再比如學生在午餐后打籃球或是打乒乓球,班主任也可以參與進去和學生一起運動。這樣在一起活動的過程中,就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情感交互,學生對于班主任的認同會更高,更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導。
結束語
對于寄宿學困生這個特殊的群體,班主任一定要形成認識,將情感教育落實下去,敞開心扉和學生交流、善于鼓勵學生并寬容學生的錯誤、在教學和生活中融入到學生中去,這樣多管齊下,可以有效促進寄宿學困生的轉化,不斷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探索一條適合寄宿學校學生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張偉.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情感教育實施策略[J]. 教書育人,2017(1):29-30.
[2]蔡文婧. 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之班主任工作思考[J].求知導刊,2017(28):69.
作者簡介:
張成堂(1974-),男,漢族,甘肅武威人,大學學歷,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初中數學教學,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與班主任工作。